文| 本刊记者 夏媛媛
严寒冬日,黄河准格尔段小滩子村飞来大批赤麻鸭,它们时而在空中盘旋徘徊,时而在水面嬉戏觅食,成为冬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准格尔旗地处黄河“几”字弯,黄河过境准格尔旗238公里,占内蒙古段28%。近年来,当地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通过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治理工业废水,同时全面落实“河长制”,使得黄河水质越来越好,生态环境良好,沿河百姓共享安澜。
工业废水变“活水”
工业废水排放是造成黄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准格尔旗境内矿产资源富集,是内蒙古西部工业重镇。准格尔旗环境保护局水环境管理室主任张康平告诉记者,当地多年来坚持的绿色发展理念正推动
企业对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生态环保正由负担和成本转化成红利”。在准格尔旗准伊污水处理厂高浓盐水处理车间内,一座高浓盐水零排放项目处理设备正全速运转,产自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各化工企业的高盐水,通过多道工艺流程后,最终提取出了高品质氯化钠、硫酸钠。
化工系统中的高盐废水通常具有污染物浓度高、含可溶性的无机盐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是当地煤化工工业聚集地,各大企业每小时产生高盐水达300吨,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张,排放量还在不断增长。
2020年以来,准格尔旗国资燃气热力公司累计投资1.43亿元人民币建设处理厂,分两期建成的高浓盐水零排放项目,先进的工艺设备,不仅让高浓盐水实现零排放,同时产生了大量工业原料氯化钠、硫酸钠,实现资源再利用。
除了工业污水治理,准格尔旗还下大力气研究废水再利用。疏干水是采煤过程中,从煤层或井下涌出的污水,对自然生态有一定的危害。“准格尔旗全旗有煤矿130多家,每年疏干水产生量1800多万吨,过去疏干水外排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对全旗主要河道水环境质量造成环境影响。”张康平说,由于准格尔地区疏干水中悬浮物相对单一,因此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在准格尔旗罐子沟煤矿疏干水净化车间,净化后的疏干水流入两个地下蓄水池内,水质清澈干净。“蓄水池一共可以容纳2000吨净化后的疏干水,作为矿区的生产生活用水。”罐子沟煤矿疏干水净化车间主任刘志利介绍,处理后的疏干水每吨用水成本仅为3元,相较于之前地下水每吨7元的价格便宜过半。矿区生产生活每日用水量约2500吨,每日节约用水成本近万元。
沙退水清生态美
准格尔旗属于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沙矛盾突出,治沙成为黄河治理的首要任务。
2000年以来,准格尔旗累计投入生态资金26.3亿元,完成林草建设641万亩,全旗森林覆盖率从8.4%提高到36.38%,植被覆盖度从16.6%提高到76.2%,建成黄河三级标准堤防61公里、淤地坝800余座、拦沙坝2000余座,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221万亩,有效遏制了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泥沙拦起来,山头绿起来,黄河水开始发生变化,一湾清水出现在准格尔。
作为黄河准格尔旗段村级河长,小滩子村党支部副书记乔旭每月都要对河道巡查两次。近年来他发现来这里歇脚过境的候鸟明显增多。
“树多了,草绿了,过境的候鸟数量也越来越多,这证明我们的生态环境变好了。”乔旭说。
准格尔旗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薛勇表示,如今,黄河岸边十二连城乡、大路镇、龙口镇等地引来栖息鸟类200多种,已经成为候鸟理想的迁徒、繁衍和栖息之地,其中不乏白天鹅、赤麻鸭、灰鹤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为了保证变清的黄河“长治久清”,包括乔旭在内的旗、镇、村三级539名河长将巡河变成常态化工作任务,每条河流都有了责任人。作为河长,乔旭巡河会查看辖区内河面、河岸、沟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家乡环境变好了,我们照顾好‘母亲河’的使命感更强了!”乔旭说。
反哺群众的黄河经济
黄河水变清,高峡出平湖,这也给流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景区位于准格尔旗魏家峁镇杜家峁村的黄河万家寨库区中心,水域长达80多公里,是黄河流域最具特色的峡谷地貌。过去,杜家峁村村民一直以农业为主,村民收入单一。如今,凭借一系列互动体验式项目,黄河大峡谷景区成为远近闻名的鄂尔多斯“小三峡”。2021年至今,该景区接待游客量超过30万人次。大量游客也让杜家峁村乡村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起来,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好几番。
在位于准格尔旗大路镇北部的小滩子村,前来品尝当地美食的食客总是络绎不绝。因这里离黄河很近,所以当地的村民历来就有养鱼的传统,如今更是因为村里遍布“渔家乐”而闻名周边。
家乡的旅游业发展起来让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2012年,村民姚丽放下城里的服装生意,回到村里开“渔家乐”,每年收入至少二三十万元。
“原来需要外出打工,现在在家乡的黄河边就实现了就业。随着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姚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