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倚剑 摄影◎唐建
你是否曾被一种熟悉的声音深深吸引,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让你寻回儿时的记忆?声音,它无形无状,却能穿越时空,在时间的长河中低吟浅唱,倾诉着一段段过往的故事,一个个时代的记忆。
从自然之声到人工之音,从古老传统的声音艺术到现代科技的声音艺术,声音艺术博物馆致力于各种声音的保存工作,力求让每一件藏品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还原声音中的京城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各种声音,最打动人、最能唤醒人们感情的,莫过于那些来自生活与记忆里的声音。声音艺术博物馆抓住这一要素,着力构建一个听觉主导的回忆世界。
常设展区“声音总站”的第一站名为“老北京声活”。走进这里,您闭眼倾听,耳边就会传来鸟鸣、鸽哨和风吹树叶声,仿佛午后悠闲地置身于四合院。不多时,小贩叫卖声起,各路语声混杂吵嚷,又如同走入了热闹集市……这些声音通过12个音响环绕立体播放,令人“声”临其境。
其中,老北京的多段吆喝声来自京城叫卖传承人杨德山。声音艺术博物馆联合创始人秦思源专程到老人家中拜访,邀请他到录音棚采集保留下70多段地道的北京叫卖声。秦思源对于留存声音有一种紧迫感,他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民间传统的语言、音乐、习俗正逐渐消失,我希望为从前的老北京生活和文化留下一份声音标本。”
展览巧妙布置视觉元素,几张小凳、一棵老北京院落常见的“树”、两三只空鸟笼呼应主题,营造出胡同深处闲适风情;货郎的拨浪鼓、郎中指铃、剃头匠的唤头等老北京游商响器,与绣眼鸟笼、蟋蟀罐、各式鸽哨一道还原了声音中的老京城。
“声音与情感”单元则汇聚当代北京人对城市的记忆。望京公园里的青蛙叫声、出租车里的发票打印声、抖空竹声……展览以“你最喜欢的声音是什么”为主题,征集到很多有关情感记忆的声音,每段声音都承载着文化、历史、社会和城市的变化。
带领聆听者穿越时空
声音可以来自日常生活,也能跨越时空限制,丰富感官体验。在声音艺术博物馆,声音带领聆听者穿越时空,走进另一个世界。
在“自然声态”展览单元,游客可以置身于英国大自然录音师采集的七大洲独特的自然声场。虎鲸的呼声定位和信号鸣哨声、阿德利企鹅的叫声、威德尔海豹在水面下的歌声……闭眼倾听,南极洲独特的海洋生物好像近在眼前。冰川板块间细微的摩擦声、暴风雪席卷雪原的呼啸声、冰山崩解的轰鸣声……细细聆听,仿佛又听到了大自然脉搏跳动的声音。
在语音展厅,戴上耳机可听到跨越千年的古代语言朗读声。设备屏幕显示了古代新疆地区回鹘语等十几种语言选项,可供游客选择试听。这部分展览结合我国考古出土的文献,借助语言学家的努力,复原了千年前语言的声音。学者们打破时间界限,以当时的读音朗读出唐代流传的书信、契约、遗嘱、药方、命令等文献内容,把已经消失一千多年的古代语言送至现代听众耳中。
展示声音背后的秘密
博物馆多数展览着重于声音的内容,展示声音的丰富性及背后的故事,而“声音是什么”单元展另辟蹊径,带领参观者探秘声音从何而来。
按动按钮调整声波频率,手机镜头中的水流时而停止不动、时而倒流;昆特管里的泡沫颗粒随着声音频率改变跳起不同的舞蹈;铁板上的沙子在振动下排列成各式各样的图形。这一展区常常收获参观者的惊叹,特别是孩子们,往往要挨个去上手操作科学装置,感受“看得见”的声音带来的新奇体验。
“ 这个装置展现的是什么原理呢?”“我可以在家自己做一个这样的装置吗?”孩子们求知欲满满,讲解员耐心答疑解惑,借助装置和现象来解释声音产生、传播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孩子特别喜欢这些装置,还会推荐给同学,几个小伙伴约好一起来体验。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培养了科学兴趣,又能丰富课余生活,我们很支持他。”家长胡女士说道。
在声音艺术博物里,声音不再是简单的听觉刺激,而是一种文化传承。开馆一年多来,声音艺术博物馆持续开展常态性的展览活动、音乐活动,开设艺术工作坊,为中小学生研学游活动提供公益性的声音展览讲解辅导服务。2023年,北京市科技技术协会向声音艺术博物馆颁发“科技馆之城首批科技教育体验基地”称号,同时博物馆也获得了“通州区科普基地”(2023—2025)称号。
(责任编辑:袁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