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和无序理念下的幼儿建筑设计策略——以杭州梧桐居幼儿园为例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有序和无序,设计策略,幼儿园设计
  • 发布时间:2024-04-21 17:30

  文/周珊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级工程师(通讯作者)

  柴科辉杭州市临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级工程师

  傅铭旻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初级工程师

  摘要: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Montesoli)提出“环境是促进幼儿培养的第一要素”,良好的教学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这一理念与以有序的建筑和无序的空间为切入点的幼儿建筑设计不谋而合,主张能吸引儿童、有教育价值、能带来启发性及探索性空间的建筑。文章以杭州梧桐居幼儿园为例,探讨相关设计策略下的有序、无序特征。

  关键词:教学环境;有序和无序;设计策略;幼儿园设计

  引言

  幼儿教学发展迭代更新,教育理念从“师生教学关系”的传统概念,转向近年来“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概念。幼儿建筑面对社会新需求,促使建筑师从新角度思考幼儿园设计,使幼儿在建筑空间获得更多启发性与探索性,这也是建筑设计师寻求创造突破的契机。教学环境对于幼儿的培养至关重要,孩子们的学前教育和空间认知能力多是在幼儿园里完成,有序的建筑和无序的空间可以塑造良好的环境,建立起师生们熟识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了独特丰富的空间体验。

  1幼儿园建筑的演变

  1.1清末民初的学前教育

  1904年,清政府颁布幼教首部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幼教新篇章由此开启。作为当时教育活动场所的蒙养院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1]。当时其教育形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传统的师生授课关系,老师高高地坐在讲台上,孩子一排一排整整齐齐地坐在下面听讲,注重老师的权威和课堂的秩序;第二类以效仿日本模式为主,重视知识传播的同时,会进行游戏活动的组织,空间布局更加灵活,且没有固定的位置;第三类是教会式,教学用房一般设在教堂附近,其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烈的宗教特征,且教育内容及理念均采用西式。此阶段由于受到本国封建传统观念以及西方外国势力的双重限制,对学前教育的认知无法明确,实践难以发展。

  1.2“五四”运动后的初步探索

  五四运动后,中国幼教实施机构——幼稚园,开始借鉴欧美教育理念,以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作为当时幼教的指导理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学前建筑。这个时期的幼稚园,既有对乡村教育活动的探索,也有对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机构的广泛推广。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也让孩子们得到了更好的教育。这是新中国教育工作者自主探索不同类型学前教育的起步阶段,并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砥砺前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改为幼儿园。为便于组织教学和保育工作,提出借鉴苏联经验,在幼教中大量建设标准化建筑,去除与教学活动无关的多余房间,提高儿童活动室的比重,以便于组织教学和保育工作,教育本体的影响逐渐弱化[2]。在此期间,虽有社会动乱,但由卧房、活动房、浴室及附属用房等组成的活动单元,已初步形成布局。

  1.4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借鉴苏联的教育模式,“重上课轻游戏”,且以集体活动为主,建筑布局也相对封闭。之后,维果斯基提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是儿童智能发展的源泉”,并开始增加公共交流空间,增加幼儿之间的社交。而到了21世纪初,现代化学前教育理念更强调幼儿的主体学习地位,同时也推动了多样性的空间探索,使幼儿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教室里,更是在各种各样的共享空间里。

  从幼儿建筑的发展来看,总体呈现出由单一封闭到多样性探索的演变。

  2适应现代化学前教育建筑的有序和无序的特点

  幼儿时期是儿童培养性格及认知的黄金时期,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学前教育更注重孩子的体验性与参与性,因此学前教育建筑也更注重儿童空间的趣味性,通过有序和无序的空间去引导儿童不断发现新事物,同时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2.1建筑界面及外部空间

  建筑与外部环境的界面是有序的,通过固定的建筑轮廓围合出室外空间,给幼儿一定的边界感,同时围合出的庭院及室外活动场地的设计又是无序的,给孩子丰富的体验感;建筑外立面的轮廓也是有序和无序的结合体,建筑轮廓是在有序的功能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具体形状是无序的,形态各异的,有可能是有秩序的直线,也有可能是自由的曲线;建筑外立面的开窗形式,一些功能房间需通过有序的开窗来确保其合理性,而对于一些开窗要求不高的房间,其形式可以是自由且无序的;在建筑材料及色彩的选择上,在有序的主基调的前提下,结合一部分无序的、彰显个性的元素。

  另一方面,内庭院及室外空间的设计也是无序中寻求有序。内庭院的绿色植物的种植是无序的,但其园路及绿化的边界是有序的;室外场地的活动范围及游戏器械是无序且自由的,但场地的铺装是有序的。二者相结合,给孩子们自由体验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一定的秩序感。

  2.2建筑内部空间

  幼儿园建筑的平面布局大多是走廊式,串联活动室、多功能活动空间及一些辅助用房,对于平面功能来说是有序的,但其平面形式却是各种各样的,有规规矩矩的方形,有顺应地形的不规则形,也有符合设计师理念的特有形状,在这些不同的平面里给予儿童自由的活动体验空间,在平面布局上实现了有序和无序的相互融合。

  墙面作为分隔不同空间的竖向界面,墙面装饰是幼儿园建筑中容易被忽视的设计环节,通过不同材质的搭配,在有序的墙面上打造不同主题的装饰墙,还可以将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张贴在墙上,作为室内空间设计的一部分;活动室是幼儿园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活动和作息都在活动室里,虽然其空间是有序的、固定的,但可以通过可移动的家具、地面材质的变化来进行不同功能区域的转换,从而保证幼儿的学习生活;有秩序的走廊作为重要的交通空间,不仅承载着水平交通的功能,也是孩子们重要的活动交往场所,可以在走廊上布置一些可变的游戏道具,鼓励孩子们在游戏的同时进行社交活动,丰富走廊空间的使用功能。

  幼儿建筑内部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序的空间里,通过无序的可变的家具布局、墙面装饰、游戏设施等来创造出丰富的活动场所。

  2.3交通流线

  由于幼儿园建筑的日渐规范化,功能也越发复杂,处理好各功能之间流线的同时,又能保证互不干扰是设计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幼儿建筑的平面功能主要包括幼儿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及后勤生活用房,可分为有序的三条流线——幼儿活动流线、教师活动流线及后勤服务流线,其中幼儿及教师可设置同一出入口,而后勤服务人员则需要一个单独的出入口,以免流线的交叉。水平交通可通过连廊、平台等将各功能房间连接起来,同时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楼梯及电梯,形成竖向交通枢纽,二者形成环路的同时,可实现流线的汇集和转换,从而整合成一个有机且有序的交通系统。

  另一方面,作为幼儿建筑中最主要的使用人群,儿童在其空间中的流线却是无序的。幼儿在这个有序的交通系统中自由行走,有时在走廊上玩耍停留,有时在庭院里嬉戏奔跑,有时可以去后院探索发现,不同的路径选择可以带给儿童不同的体验,同时激发孩子个性化的自主探索精神,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建筑交通流线的特点就是在有序的交通系统里,创造出适合孩子们嬉戏玩乐,同时又可以社交的无序流线。

  3有序和无序特点下的设计策略——梧桐居幼儿园的项目实践

  3.1建筑界面——有序;外部空间——无序

  项目用地为规整的矩形,规划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周边为住宅小区,城市肌理规整有序。为减少南向高层住宅的日照影响,八个功能体块沿北向、东南向红线错落有序地布置,围合出丰富的外部空间,供孩子们嬉戏玩耍(图1)。

  南边三个功能盒子和北边五个功能盒子同东侧的走廊围合出幼儿的公共活动场地——内院,同时与南边的红线围合出若干班级活动场地——前院,北边五个功能盒子与红线之间的空间作为孩子们的植物观察园——后院。基于各功能体块围合出的建筑界面,是规整且有序的,既界定了室内外空间,又可作为城市的形象界面,各个盒子形态各异的立面、丰富的开窗形式,具有强烈的辨识度(图2、图3)。

  8个体块围合出的外部空间是无序的。作为公共活动空间的内院,设计以“活泼好玩”为主要出发点,通过景观微地形、游乐器具等营造自由的校园景观,增加孩子之间的互动性(图4);前院作为班级活动场地,充分利用阳光条件,同时以线性的方式将场地隔开,颜色各异,增加了场地的趣味性,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活动环境(图5);后院作为植物观察的场地,给了孩子们更多亲近自然的可能性,通过大自然灵动的曲线来营造丰富的室外环境,增加园内景观的乐趣,同时教会小朋友们主动探索知识(图6)。

  直线、固定、有序的建筑界面,给了孩子一定的界限感,而自由无序的外部空间,其边界是曲线的、灵动的、无序的,创造出丰富的活动体验场所,供孩子们探索学习[3],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朋友们的良好习惯。

  3.2平面功能——有序;内部空间——无序

  幼儿园建筑平面功能由幼儿生活用房、服务管理用房、供应用房等部分组成,幼儿生活用房包括活动室、寝室、衣帽间、多功能活动室、专用教室等,服务管理用房包括门厅、晨检室、保健观察室、教师办公室、园长室、财务室、会议室、教具室等,供应用房包括厨房等后勤用房[4]。

  本项目的平面功能沿U字形展开,幼儿生活用房设置在一至三层东面,包括各幼儿活动单元及多功能活动室,U形两端分别为服务管理用房和供应用房,四层为教学辅助用房。各功能平面分区明确,活动用房和服务用房各自独立且又通过连廊连接在一起,实现功能上的合理性、有序性。

  幼儿活动室的内部空间分为活动区和寝室,是幼儿最主要的教学空间[5]。幼儿在园期间需要将家具进行不同的布置来划分空间,来完成不同的教学活动,因此每个活动单元采用固定家具和可移动家具相结合的布置方式。衣帽收纳间可作为幼儿固定的收纳空间,而寝室的床铺则采用可收纳的上下铺形式,以轻便的桌椅和游戏道具为活动室创造更多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图7)。

  走廊、游戏区、专用教室和多功能活动室作为孩子们主要的游戏空间,采用无序的家具组合,一方面通过可变的家具组合可以增加空间趣味性,这样儿童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自主选择区域,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儿童之间的交往,培养他们的社交意识和自我认同感(图8)。

  幼儿园的墙面可以激发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所以活动室的墙壁设计保留了大片的白墙,让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不同的装饰,同时在墙壁上张贴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让小朋友们在体验中对传统节日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看似无序的墙面,却是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的一个小小世界。

  有序的平面功能,在满足规范的要求下设计,给幼儿园师生们提供基本的教学生活需求,而无序的内部空间,通过幼儿园活动室、走廊、专用教室、游戏区及墙面等,来实现更多可变的空间探索,给孩子们提供有教育价值、有创造性的室内环境。

  3.3交通系统——有序;儿童流线——无序

  幼儿园共有8个体块,底层平面功能主要有门厅、晨检、值班室、幼儿单元活动室、厨房区域;二、三层平面功能包括物业管理用房、幼儿园单元活动室、专用教室、教室办公室等;四层平面功能主要为行政办公用房。在各层平面功能相对复合的情况下,不同的功能流线却是有序的。

  门厅作为主入口,承载着幼儿和教师上下学高峰期的缓冲功能,幼儿在门厅进行晨检,之后通过走廊有序到达对应的活动教室,教师可通过门厅的竖向楼梯到达自己的办公室,同时办公室和幼儿活动室通过水平向的走廊进行有序的连接,使老师们可以自由地在两个功能房间行走,提高教学效率且互不干扰。后勤区域则通过北侧的后勤入口单独进出,既能保证各班级流畅的送餐流线,又不干扰师生们的教学活动。三条流线有各自环路的同时,又能通过走廊及竖向交通枢纽进行有序的连接,形成一个有序的交通系统。

  相对交通系统的有序,儿童流线则是无序的。在整个建筑中行走,儿童有多种选择的空间,可以在走廊上玩耍,也可以在内院中追逐嬉戏,不同的路径可以带给他们不同的空间体验,随机的动线更能带给孩子们不同的惊喜,同时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从枯燥的学习演变成主动的探险,更富有创造性(图9)。同时,在比较规整的建筑边界线和园中围墙的引导下,无序的儿童流线最终可以让儿童回到自己活动的教室,给儿童一定

  的界限感和安全感。

  有序的交通系统更强调理性设计,而无序的儿童流线则更注重激发儿童的探索精神,同时也能培养儿童的方向性和边界意识,所以理性与自由碰撞下创造启发性空间的重要手段就是有序的交通与无序的动线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结语

  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发展,幼儿建筑的空间设计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幼儿园的适应能力、空间布置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的幼儿园设计都是在规范的基础下,更注重功能布局而忽略空间的丰富性。杭州市梧桐居幼儿园是有序建筑和无序空间理念下的幼儿园建筑设计的一次重要尝试。设计师提出以体验探索为主、被动输入知识为辅的新型教育空间设计,创造启发性空间的设计策略,为幼儿创造更丰富多彩的场所空间。同时现有的教育模式也随着幼儿建筑的更深入研究而更加优化,这不仅需要老师们的探索,也需要政府机关、教育机构、施工单位等建筑设计人员的通力协作,也是社会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乐飞.基于儿童发展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0.

  [2]彭军,刘泳杏,魏春雨.从规制到自主的“教与学”空间——1903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建筑的演变研究[J].建筑学报,2020(02):30-36.

  [3]李萌,马玉斌.有序与无序——自主式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幼儿园建筑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0(02):174-175.

  [4]吕永慧.幼儿园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2014,(35):46.

  [5]胡松玮.基于开放式幼教理念的幼儿园建筑环境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