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创造全国1/9GDP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粤港澳,大湾区,GDP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07 17:28
经过5年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正加快建设成为具有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质的国际一流湾区。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了全国1/9的GDP。其专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成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长极之一。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麦婉华
3月1日凌晨,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主任李伟农在横琴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宣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分线管理封关运行正式实施!”自此,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运行。
据海关统计,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封关运行至3月13日凌晨,经横琴口岸入出合作区超60万人次,其中约28万人次通过“一次过检”模式验放,超4万人次经横琴口岸“新家园”便捷通道高效通关,海关共验放入境携带相关动植物产品超411余批次。“二线”4条公路通道共验放出区车辆53.72万辆次,各通道均通行顺畅。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封关运行是新时代推进“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一个历史时刻,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的重要体现。
5年前的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了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等珠三角9市。5年来,这片面积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万的热土,GDP总量从超10万亿元上升至超14万亿元,专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成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长极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了全国1/9的GDP。数据显示,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总额超过11.02万亿,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深圳已接近3.5万亿元,广州的地区生产总值也首次突破3万亿元。从GDP增速来看,深圳、佛山、惠州、中山、江门5座城市超过广东地区生产总值4.8%的增速。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广东省政府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粤港澳大湾区正加快建设成为具有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质的国际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部署正落到实处,为支持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发挥自身作用。
大湾区发展 好政策先行
近年来,国家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不断完善“1+N+X”政策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介绍,在重点领域方面,有关部门围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商务、金融、民航、文旅、中医药等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文件;在重点地区方面,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横琴和前海方案,报请国务院出台南沙方案、河套规划。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5周年之际,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审议通过有关粤港澳大湾区一些文件,其中既包括重大合作平台的规划政策文件,也包括重点领域的指导性文件。
首先是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横琴规划》”)。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近期出台的《横琴规划》是贯彻落实《横琴方案》的一个综合性规划。文件明确了几个目标,包括在横琴就业的澳门居民数、在横琴居住的澳门居民数、在横琴生产经营的澳资企业数,以及在横琴的澳资产业增加值等,着力把横琴的工作引向为澳门服务的初心。
其次是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前海规划》”)。《前海规划》有两个特点:一是始终突出深港合作、服务香港,紧紧围绕服务香港来制定政策、谋划改革、布局项目,全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二是坚持聚焦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香港现代服务业是香港的优势产业。前海合作区是支持香港优势行业开拓内地市场的重要载体。为此,《前海规划》在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再者是《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横琴特别措施》”)。《横琴特别措施》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构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市场准入体系和市场环境。其聚焦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医药健康、专业服务和其他领域等6大领域。这些领域都是澳门未来要发展的重点产业,由此部署实施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旨在为横琴量身打造便捷的市场准入政策安排。
最后是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营商环境行动计划》”)。为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行动计划》重点突出“三个结合”:一是宏观着眼与微观着手相结合。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开放环境这“四大环境”,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出了部署。二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明确提出“四大环境”的建设目标,同时聚焦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作出有针对性回应。三是一体推进与示范引领相结合。专门设立一章,对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作出部署,同时注重发挥功能平台引领带动作用。
深化粤港澳联动 促进多元化交流
作为最具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城市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认为,香港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拥有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金融市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拥有丰富的科技和教育资源;深圳则是全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这些城市之间的合作和资源整合,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广东省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地区,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经济条件。其制造业、外贸业和金融业等产业基础雄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商贸枢纽,具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国际化的经济环境,为大湾区提供了国际化的平台和资源。澳门则以其旅游业和娱乐业闻名,为大湾区注入了特色和活力。
“这些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互补性正是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各城市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大湾区的跨地区合作和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张雪峰说。
目前,港澳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交流合作政策不断增多,这无疑对于推动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港车北上政策的实施,为港澳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的互补发展。同时,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等活动,也为促进大湾区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国内咨询机构Co-Found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则建议,港澳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应持续加强交流,这有利于促进区域融合发展。这些政策有助于深化经济、科技、人文等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例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可以充分发挥澳门在国际化、葡语国家贸易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港车北上政策则有助于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交通往来和人员流动,进一步整合两地资源。这些政策的实施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王鹏则表示,这些政策的推出,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港澳与内地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推动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同时,通过这些政策,大湾区也可以更好地吸引全球的投资和人才,提升整体的竞争力。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也认为,这些政策的实施能进一步拉近了港澳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距离,便利了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同时,这些政策有助于促进大湾区内的经济一体化和协同发展,为大湾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强化科技创新 吸引人才集聚
记者获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版全球创新指数(GII)“科技集群”排名显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已连续4年居全球第二。其中,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0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81%,香港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卫星“澳门科学一号”成功发射……这些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真实写照。
“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数据突出,这得益于其强大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形成了完整的科技创新链条。此外,粤港澳大湾区还积极推动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持续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聚集。”袁帅说。
王鹏则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亮眼的科技数据体现了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大湾区拥有众多知名的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高,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因此,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些科技优势,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还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企业来到当地发展。”
“未来,大湾区应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张新原说。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将继续在科技创新方面发力,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据悉,广州出台《广州市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科技引育、科研强企、人才优企、金融惠企等7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成果应用的主体。深圳就不同科技产业出台相关政策,并以立法形式确立不低于30%的市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香港公布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并在过去几年投入近2000亿港元,以提升科研基础设施、资助研发活动、支持产学研协作及汇聚培育科技人才等。澳门则完善科技产业发展的体制及政策环境,并根据澳门的科技发展情况,以大健康与中医药、集成电路设计以及资讯科技等领域作为切入点,重点利用澳门的科研力量及制度优势,联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相关领域做精做深,共同推动澳琴科技产业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
机遇与挑战并存 创优和互补破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其优势,同时也有其挑战的地方。与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多制度。为了突破这些挑战,大湾区应积极推动制度创新和协同发展。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制定更加全面、协调的政策措施,促进大湾区的整体发展;二是加强沟通与合作,推动不同城市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三是推动制度创新,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四是加强民间交流与合作,推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王鹏说。
同时,王鹏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充分发挥各城市的优势和特色,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了抓住自身优势发展,大湾区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和人才;同时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张新原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其次,优化政策环境,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再次,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最后,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通过这些措施,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创新发展新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袁帅总结,粤港澳大湾区应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区域合作与创新发展突破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余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