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守望护柳荫

  文◎单晓东 李晓芳

  西城区柳荫街社区坐落在美丽的什刹海畔,辖区平房院落多、驻区部队多,是全国城市双拥工作的发源地。

  “作为柳荫街社区工作者,我们自觉传承‘军民同心、育人为本、无私奉献、持之以恒’的柳荫精神,争当基层治理的组织引领者、资源整合者、利益协调者、为民服务者,用真情守望呵护好柳荫街的一派春光。”前不久,兄弟区组织社区工作者到柳荫街社区学习交流时,社区党委书记范丽丽向与会人员分享了社区工作经验。

  打造柳荫军民的精神家园

  1982年,柳荫街成立军民共建领导小组,开创了全国大城市军民共建工作的先河,为中国城市双拥工作赋予新内涵。1983年3月14日,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从柳荫街走向全国,徐向前元帅欣然挥笔题词:“柳荫军民文明街”。

  2019年8月1日,北京首家街道级“双拥展室”在柳荫街社区揭牌。展室陈列了徐向前元帅、迟浩田将军的亲笔题词和各类展品100余件,展示了什刹海街道和柳荫街社区践行“红墙意识”、爱军拥军的动人故事。

  40余年来,社区党组织始终心系双拥建设不放松,把双拥共建这个金名片打造成为柳荫军民共同呵护的精神家园。

  “孩子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离不开社区工作人员亲人般的关心与呵护,希望孩子们在部队安心服役,为社区多作贡献,再立新功!”在2023年社区组织的“红墙卫士”士兵与父母见面会上,一位士兵母亲表达了在场家属们的激动心情。

  近年来,社区党委着眼社区双拥共建实际,丰富拓展双拥共建的形式和内容,探索出多民族军民共建院、柳妈妈饺子队、双拥故事讲解队和迎新送老联欢会、战士技能培训会、老兵再出发就业对接会等诸多双拥成果和创新实践。这些生动实践激发了官兵的自豪感,弘扬了尊崇军人军属的社会风尚,助推了社区管理创新。

  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

  社区工作者是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桥梁纽带。社区党委着眼社区工作者队伍实际,提出以搭台子、出点子、强底子、铺路子、结对子、架梯子为主要内容的“六子工作法”。为提升工作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社区党委将“六子工作法”分解成四大模块:组织以社区“两委”政治理论学习、社区工作者集中学习、新入职社工岗前学习为内容的知识培训;组织以岗位练兵、学习演讲、接诉即办为内容的业务比赛;组织以社区治理难题集中会诊、“请进来、走出去”学习、社区工作人员轮岗为内容的业务交流;组织以“一帮一”“一对红”帮带、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关爱为内容的专题培训。通过搭建平台、答疑解难、带教培养、创新研究、交流互动等方式,引导社区工作者在为民服务一线提升素质能力,柳荫街社区党委打造了一支党建和业务双融双促进的基层队伍。

  在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升中,范丽丽定方案、列计划、上讲台,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心贴心地教,手把手地带。社区党委副书记周颖、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罗鸣捷是社区党委确定的带教学员。范丽丽专门针对两名同志经历、阅历、能力等情况,制定个性化带教措施和菜单式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给她们传授党务知识和社区治理经验,帮助他们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丽丽书记毫无保留地将她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我,使我很快熟悉了社区党务工作和社区治理工作,对我的成长进步帮助非常大。”周颖说。

  绘出社区治理最大同心圆

  近年来,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工作提质升级,组织“搭台”、群团“唱戏”、社会“参演”、群众“自治”,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覆盖广泛的社区治理体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绘制社区治理最大同心圆。

  柳荫街地处北京市旅游文化风景区,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出行难和停车难是困扰居民的烦心事。2023年3月,社区党委运用“吹哨报到”机制,拆除违法建设,重新铺设路面,变电箱线路埋设入地,增设小微绿化景观,方便行人通行。通过施划居民自治停车位、分阶段错时停放等措施,缓解胡同停车难题、整治停车秩序,赢得居民和游客一致称赞。

  柳荫街社区内的平房院落比较多,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生活品质是大多数居民群众的强烈意愿。2020年,社区党委创新老旧平房区物管会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成立7号花园邻里会,以毡子胡同7号、西煤厂胡同2号小区物管会为试点,开展院落微整治微提升,改造小微绿化景观,恢复院内文物原貌,有效治理并解决了多年累积的环境问题,实现了空间格局的整体提升,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院内居民对环境的变化赞不绝口:“感谢社区为我们办的好事儿、实事儿,治理后看着都敞亮!以后我们也会参与进来,共同维护好环境,创建美好家园!”Z

  (责任编辑:李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