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上头的“3.5 分餐厅”,为何名不副实

  • 来源:电脑报
  • 关键字:餐厅,消费者,反馈
  • 发布时间:2024-05-17 17:10

  黎文婕

  谁在3.5 分餐厅踩了雷?

  自今年年初,“年轻人勇闯3.5 分餐厅”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彼时,“一身反骨”的年轻人又一次掀起反向消费,不再相信高星好评,而是涌入名不见经传的“苍蝇馆子”。

  然而,冬去春来,短短几个月间,“3.5 分餐厅劝你别盲冲”的观点更多被提及,悄然取代了“勇闯3.5 餐厅”的热潮。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首先需要厘清一个误区——3.5 分并不算低分,只能算“普分”。

  那么第一批抛弃高分,盲冲“普分”小店的消费者,有什么真实反馈?

  “明明网上都说是宝藏餐厅,但我确实踩了雷。主要是环境很差,服务态度也不好,饭菜口味不说难吃但也确实算不上惊艳。”

  苏亚(化名)和朋友趁着假期到重庆旅游,这趟旅游以后,苏亚和朋友对“3.5 分餐厅”算是祛魅了,“且不论高分餐厅的高分可不可信,但‘普分’一定有它的原因”。

  从挤爆3.5 分餐厅,到不愿再盲冲,只需短短几个月。而这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或许只是因为情绪下了头。

  回溯近年来,反向消费、反精致等一系列反向操作,都成为了年轻人消费的关键词,衣食住行各个层面都曾掀起过短暂的消费热潮。

  不同评分,提供不同选择

  从主流消费习惯来看,不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对于商户而言,平台的评分体系仍然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事实上,不仅年轻人会在不同场合下选择不同餐厅,平台的评分体系对于不同群体而言往往有着不同的参考价值。

  比如,中年群体挑选餐厅多是出于工作需要,聚会交友、商务宴请等安排更看重餐厅的环境和规格;老年群体虽崇尚节俭,不怎么去高消费餐厅,但也很少青睐“苍蝇馆子”。

  龙户人家串串香的老板也留意到了这一点,“例如:年龄大的客人,对锅底其实不在意,但对菜品的新鲜度非常苛刻;白领群体比较看重服务;年轻群体,对锅底的口味比较看重;而对于00 后,他们对环境、服务就更关心了,这个环境不一定要多豪华,但是需要有调性”。

  所以,虽然是老店,但龙户人家串串香却在保持口味的基础上同时看重服务和环境,也正因此,它才能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且评分一直保持在4分以上。

  从最初的只信高分网红店,到低分店好吃高分店难吃,或许这种种冲动消费的背后,都源自消费者对平台评分体系的“固有偏见”。

  除了前文提到的,3.5 分在平台上并不算低分的误区之外,另一个饱受争议的点在于,用户评价到底是否真实?

  首先,多位餐厅从业者告诉电脑报,餐厅的星级只根据用户评价得出,即便餐厅和平台有商业产品的合作,也影响不了星级评分。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淄博烧烤爆红之时,一位烧烤店老板为了清闲点,在点评平台自刷了17个差评,却迅速被系统判定为恶意差评。由此可见,在点评平台相关规则和监管体系日益完善的情况下,要想通过“走捷径”的方式来改变评分,并不容易。

  那么,对于那些真正的“宝藏小店”而言,要如何才能在一众普通餐厅中脱颖而出呢?

  根据平台上的公开规则,评分的最终结果并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而是使用模型进行计算,考虑多种因素对商户综合评定,考虑的因素包括评价诚信度、评价时间、评价质量、评价数量。

  简单来说,评价数多,则更容易获得准确真实的评分。

  而这或许正是许多小店的劣势所在:缺少被消费者看见的机会,而消费者评价的缺失又会导致商户难以看见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尽管年轻人的消费热潮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或许也正因此,消费者才有了真正了解平台评价体系的切口,而许多蒙尘已久的宝藏餐厅也明晰了提升评分的方向,有了更多被看见的机会。当然,随着商户和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越来越多,“雷区”便会越来越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