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标准,生命力,实施
  • 发布时间:2024-05-18 10:11

  文:唐雪 ● 责任编辑:常予莹 861563981@qq.com

  思考一:实践是检验标准最直接的途径

  标准实施是检验标准制定是否合理、是否可操作、是否有效的直接途径。我们可以通过文本的讨论厘清思路逻辑,让行文通顺,但好不好用还要用了才知道。尤其是服务提供标准,对每一个操作环节的描述都应清楚明确,没有歧义。例如茶水服务中对如何冲泡绿茶的描述为:绿茶茶叶4g,用80℃的开水冲泡。看似简洁明了,但操作起来就令人犯难。4g茶叶配多少毫升的水?开水一般为沸腾的水,80℃的开水如何理解?标准是为了规范服务,要具备可操作性。因此,结合实际操作讨论过后,建议改为:茶叶和水的比例以1:50为宜,如3g茶叶使用150ml水进行冲泡;冲泡的水温以80℃为宜。当然,这样的写法是否更好用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同时,笔者发现标准内容存在表述不清也可能是写的人太过熟悉业务,交流间的简化表达他们了然于心,但标准应该面向全员,尤其是让新员工使用语义不明的标准无疑是变相增加沟通成本,没有发挥标准的作用。(本文中提及标准内容仅为示例参考)

  思考二:标准推行方式需要因地制宜

  即使是在企业内部推行一项新工作,也需要结合实际用对方式。对于场馆自己的员工来说,尤其是一线员工已经具备丰富的服务经验与专业技能,他们能够较快地适应标准,根据更加规范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服务操作。但当场馆迎接大型服活动或者多活动同期开展时,需要通过第三方临时招小时工或是让二线部门的员工进行内部支援,以满足服务提供需求。对小时工能力素质的把控一直是比较头疼的问题,二线员工相对而言更加清楚场馆的服务要求,但也是从理论到实践很难在短时间内上手,单纯依靠文字、图片展示甚至是带队人员的口述。因此,要快速让临时服务人员了解操作、学会操作就需要使用生动形象的标准讲解方式。我们正在尝试将标准宣贯与微课制作结合,将服务流程操作通过动画进行演示,达到更加直观的效果。

  思考三:标准实施的反馈机制需要直接有效

  此外,标准实施的反馈机制也应更全面系统,反馈的方式需要多元化。服务类标准应更精准倾听一线员工的声音,管理类标准也需要综合使用部门的建议。避免出现管理上常出现的情况:因为无效的反馈机制,使得亟需解决的问题都沉于冰山之下。这样只会使得标准的实施毫无意义,发挥不出真正的价值,看不到真正的问题。

  在推进企业标准的层面就已经面临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想而知整个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则更为困难。会展业在标准化建设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尤其是在“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的思路引领下,标准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据数据统计,我国已发布会展业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41项、地方标准99项和团体标准51项,涉及产业链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涵盖了会展术语、标识、统计方法、项目管理与评价、服务指南及要求、设备设施、安全、环保、信息化等方面。但标准化建设如何进一步强化宣贯力度、实施范围以及实施成效还需要更全面的探讨、分析。可以明确的是,要真正实现“以标准强质量,以标准促发展”还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只有我们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才可能让标准化建设落细落实落深,让“够用”成为“管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