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视觉语言艺术性浅析

  • 来源:网络视听
  • 关键字:镜像,图像,情感
  • 发布时间:2024-05-22 19:48

  文/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有限公司 荆海洋

  摘要:电视剧视觉语言可以被视作一种镜像,我们通过电视剧中的角色、场景和情节来构建自己的观看体验。观众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被动的观看者,更是通过与影像的互动来构建自己的观看体验,进而与电视剧中的情景产生一种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构正是拉康所强调的主体、镜像和他者之间相互交织的关系体现。

  关键词:幻境、镜像、图像、情感

  电视剧视觉语言艺术性体现在对场景、人物造型、视觉符号的巧妙运用和组合之中。精心设计的布景能够为故事情节提供更加丰富的背景信息,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本文以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为个案,试图浅析电视剧视觉语言的艺术性。电视剧通过塑造不同的视觉形象,从场景、人物造型、视觉意象符号入手,再现了一条视觉语言的情感线索。通过不同幻境的构造,将观众带入剧情发展。通过少男、少女、父母的人物造型设计,隐喻了现代社会人所面临的情感纷争。[1]以留学题材为主题的电视剧是社会现象的艺术化表达。

  一、场景设计中的视觉语言

  电视剧通过场景的再造,营造了一个勾连现实与幻景的镜像,并从中投射本我和他者的倒影。观众面对电视屏幕时,主体与镜像产生了密切的联系。电视剧呈现的视觉奇观,不仅仅是本我的镜像。电视剧更再现了一个真实客观的、透过心灵的视觉屏障,打破了主体和他者之间的间隔。观众与影像之间的观看,正呼应了本我和镜像之间的关系。[2]电视剧通过镜头语言的伸缩和聚焦,使观者进入电视剧的视觉世界之中。

  《带着爸爸去留学》视觉化地处理了电视剧的故事情节,并借用三个空间的不断转换,表达不同的情感和主题。“乡愁”是远行的游子永恒的话题。“北京”即故事开始的地方,又承载着对“家”的隐喻。导演在这个场景的设置中,将角色对家庭、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以视觉的方式呈现,以此贯穿整个故事的情感线索。

  “高空中的飞机机舱”是祖国与外界联系的桥梁。在飞机不断颠簸中,观众感受了角色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飞机如同远行的一叶浮萍,渐渐地远离家乡故土。“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场景”是整部电视剧的高潮部分,异域求学之路充满着未知。通过不同场景的设置,该剧带领观众见证了不同角色的成长和蜕变。导演通过视觉元素构建文化、语言、认知、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并通过不同场景的切换,突出角色们挑战未知融入新环境的过程。

  电视剧视觉语言塑造的社会图景,呈现立体性和多元性。该剧导演更是在第三个场景中,重现了美国学校的全貌。

  不同的场景居住着不同性格的角色,隐喻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等。观众通过场景,可以进入剧情并感受情感的碰撞和交融。[3]同时,美国独特的校园文化,被导演加工和利用,既丰富了故事的完整性,又强化了电视剧的视觉欣赏,更给观众带来悬念。主人公黄成栋从邋遢的大男孩,转变成西装革履的绅士。故事情景中角色性格由“懦弱”到“英雄”的转变也是借用视觉语言实现的。视觉语言服务于故事情节,又丰富了故事情节。

  通过三个空间场景的转换,电视剧成功地将故事情节进行了视觉化的呈现,同时通过对“乡愁”等情感主题的探索,为故事增添了深厚的情感内涵,使观众更加投入和感受角色们的成长与变化。在第二个场景中,导演在机舱的场景设计中,做了一番精心的安排,强化了普通舱与商务舱的视觉冲突,以从视觉上区别社会中不同人群。第二个场景,由现实之路引申到象征着人生的路,预示着孩子们在未来生活中遇到的坎坷与磨难。

  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通过视觉场景的转换,并将情节视觉化,隐喻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给观众带来视觉体验的同时,也给观众提供了温暖心灵的港湾。导演由第一个场景入戏,到第二个场景转折,再到第三个场景,推进高潮。

  视觉元素通过与故事情节的结合,再现了不同角色之间的性格差异。此部以留学为主题的电视剧,通过不同的场景设置,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既有完美也有失落的故事。

  二、人物造型设计与意象分析

  人物是时代的主体,人物的造型设计体现着时代的特征,并呈现固定的视觉风格。导演通过人物造型的设计,生动地塑造了黄成栋的性格特征。服装道具所呈现的颜色、款式、尺寸等隐喻了角色的命运。观众可以通过角色的服装设计来预测故事发展的方向。

  电视剧中人物造型的设计是对角色性格的物化。不同角色的性格呈现不同的审美诉求。反之,角色的服装搭配映衬着角色的性格。[4]导演在电视剧中,利用服装、道具、表演的多种途径,塑造完整的角色形 象。不同角色之间从视觉角度呈现不同的视觉样式。

  导演通过人物造型设计,成功地再现了黄成栋的小市民形象。黄成栋第一个出场的镜头,服装道具以“篮球长衫与裤衩”为主的运动装束,呈现一种嘻哈的服装风格。电视剧人物的造型设计不仅仅满足装饰的诉求,也隐含着主人公的性格和所处的环境。同样,服装风格的转换也映衬着角色的性格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导演从服装风格上,给孙红雷扮演的黄成栋进行了一次反转设计。“篮球长衫与裤衩”的着装,突然转变成“西装衬衣”。导演有意借用视觉元素,展现黄成栋性格的成熟与转变。从故事情节上,一个简单、通俗的“油腻大叔”形象被导演转变成细腻、高雅的绅士形象。观看即所得,导演利用人物造型的视觉魔法,成功地塑造了黄成栋丰富的人格形象。辛芷蕾扮演的林飒在整部电视剧中,呈现一种“调味剂”的视觉存在,通过特定的视觉元素呈现了一个由叛逆向高雅、稳重转变的新时代青年形象。

  刘敏涛饰演的刘若瑜,她邋遢的外表也暗示着剧情的发展。刘若瑜是一个偏执的母亲,儿子的生活轨迹从一开始就被她牢牢掌握。导演自始至终没有给刘若瑜太多的外在色彩,其人物造型设计及服装单调,颜色统一,给观众一种“中庸”“单调”的感受。刘若瑜的造型观念与林飒的服装相比,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极端。外表的视觉语言,映衬了女性的两条不同道路,一条是附庸依赖,一条是追求独立。

  三、符号化意象的视觉语言

  图像在类型化之后,转变成象征性的视觉图像符号,隐喻表达着故事的主题。电影导演利用符号的意象表达,暗示观众电视剧的情感线索。电视剧的视觉图像,是社会现实类型化的外在表现,丰富了电视剧的艺术表现手法。

  法国艺术史家丹尼尔·阿拉斯(Daniel Arasse) 在《拉斐尔的异象灵见》一书中指出,现代社会的机械复制时代并没有消除原作的‘灵韵’,反而通过现代化的展陈方式,如电视剧等进一步强化了原作的神圣和禁忌性。[5]这种观点可以应用到《带着爸爸去留学》的情节中,尤其是涉及“篮球”“汽车”“包包”等符号化意象的展现上。这些符号不仅是简单的物品,更是承载着人物情感、思想和故事发展的载体,因此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在故事中显得十分重要。这种在剧情中巧妙运用符号化意象的手法,不仅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还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得影片的艺术价值得以进一步提升。

  “篮球”是黄小栋在电视剧中自始至终携带的道具,进入NBA打篮球是黄小栋的终极梦想。只要能接触到篮球,黄小栋都不会放弃,为了篮球梦想,他宁愿去打扫球场。“篮球”背后所隐藏的即“体育精神”。在本剧中,篮球是“美好理想”的最佳诠释。它暗含了整部电视剧的中心主题,并将篮球赋予了深层次的意义,传达着智慧的隐喻。“你给它的力越大,它反弹给你的力就越大,跳起的高度也会越高”预示着压力和动力的并存。“篮球”被图式化,连接了家庭、梦想和未来。这既体现了青年人的自强不息,也预示了观众在未来的挑战中蒸蒸日上。

  电视剧开篇,林飒开着红色的跑车逍遥自在。但是这份美好,却掩藏不住林飒与武翰祥之间的“交易”。同时,这份“潇洒”也隐藏不住林飒内心的空虚。“汽车”如同灰姑娘的水晶鞋一般,华丽却不能恒久。汽车的这份奢华让剧情更快地达到了高潮。林飒将武翰祥的银行卡与车钥匙归还的时候,是其宣布独立之时。在一个独立女性面前,汽车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汽车在这里成为一种隐喻。当武翰祥在与朱露莎谈判时,提出用一个包包来收买朱露莎。导演借武翰祥用包包来与朱露莎做交换的场景,隐喻了对“包治百病”拜金宣言的对抗。

  四、结论

  电视剧视觉语言通过镜头运用、色彩搭配、场景设计、服装造型和光影效果等多种手段,成功地使观众进入电视剧的情感世界。《带着爸爸去留学》通过视觉语言与情节的结合,以大视觉的手法再现了不同性格人物的心路历程。同时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导演通过三个隐晦的场景,表达了不同人所经历的不同故事,展现了中国人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数字媒体图像化的今天,导演通过主要人物的造型设计,还原了一个真实且艺术化的图景,生动地再现了“人”所处的社会。这部电视剧具有新时代气息,同时体现了强烈的文化属性,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真实感人的故事。

  参考文献:

  [1]林鹭.舞台意境创造技法在《忆》中的实践[D].吉林艺术学院,2020.

  [2]赵斌 .艺术概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3] 刘星.隐喻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

  [4] 阿恩海姆.色彩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5]李军.阿拉斯的异象灵见——《拉斐尔的异象灵见》译序[J].美术向导, 2014(2):1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