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的好帮手——驯鹿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气候,变化,驯鹿
  • 发布时间:2024-05-26 20:47

  张茯闲

  午餐时间刚过,夜幕就已降临。住在芬兰北部的驯鹿牧民蒂艾·耶雷梅耶夫跳上摩托雪橇,赶去给家里的鹿群喂食。每到冬天,她家便把驯鹿集中养在一大片圈地里。那是北极圈以北110公里处的基尔林基,耶雷梅耶夫呼出的每口气,在零下15摄氏度的刺骨严寒下几乎都能瞬间结冰。森林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大约有20厘米深。

  “驯鹿牧民可不好当。”耶雷梅耶夫说,“气候非常恶劣,但不管多冷,我们都必须出门去喂驯鹿。”她是萨米人,而萨米人的生计和文化都与放牧驯鹿紧密相连。

  | 极北之地的绿色烦恼 |

  积雪、苔藓、长有低矮浆果灌木的疏林,以及由真菌和藻类亲密结合而成的地衣,它们与冬季的寒冷气候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如今有新的证据表明,对于保护这套生态系统,驯鹿或许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称,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其他地区的四倍,而放牧驯鹿可能有助于该地区抵御气候变化的部分影响。

  放牧驯鹿是北极地区20多个原住民群体的收入来源。总共有来自九个国家的大约10万人,放牧250万头左右的家养驯鹿。传统上,原住民还会取驯鹿皮制衣,食驯鹿肉果腹,将驯鹿用作交通工具。暖和的月份里,驯鹿自由自在地漫步,以地衣等植物为食。它们把所到之处的地面踩踏个遍,这个过程就能阻止灌木生长。

  所谓“灌木化”,就是一片开阔地长出较高的木本植物,从而逐渐转变成森林的过程。灌木与森林通常听起来令人向往,但二者可能会摧毁北极地区的古老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以北方针叶林和北极苔原为主要特征,前者地表不受树冠遮蔽,而后者根本不生树木。有研究表明,灌木锁住热量可致永久冻土融化、苔原地带升温,因此,灌木化还可能加剧气候变化的影响。

  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其实正在加速北极地区灌木化,因为植物在更暖更长的生长季节里长得更快。灌木化加速会导致恶性循环——灌木增多,气温升高,灌木继续增多。不过,驯鹿的啃食与踩踏能降低灌木化和苔原绿化的速度。1986至2016年间,西伯利亚西北部亚马尔半岛上的驯鹿数量增长了75%。有研究分析了亚马尔半岛的卫星图像,发现尽管30年间夏季气温不断升高,半岛上的植被覆盖面积仍保持稳定。

  这份研究报告的作者称,放牧驯鹿似乎抵消了气候变化对亚马尔半岛的影响。这一做法还能帮助保护苔原栖息地,有利于苔藓、地衣、矮柳等本土物种继续旺盛生长。

  | 驯鹿信步来救场 |

  耶雷梅耶夫和其他生活在拉普兰地区的驯鹿牧民亲眼见证了驯鹿的力量。

  “驯鹿不仅啃食,还踩踏地衣等植物,这样就能确保植被层不会过厚,进而让地表保持较低的温度。”耶雷梅耶夫说,“茂密的地表植被会锁住大量的热。如果没有树叶和草地,地表会冻得更厉害,而且入冬会冻得更早。”

  驯鹿牧民蒂纳·萨尼拉–艾基奥也是萨米人,还是芬兰萨米议会的前任主席。她的驯鹿一整年都在芬兰极北之地伊纳里湖周围的森林里自由漫步。她说,气候变化带来重重挑战,放牧驯鹿是维持苔原与北方针叶林开阔景观的妙计。

  “因为有驯鹿,这片森林非常开阔。”萨尼拉–艾基奥说,“如果没有驯鹿,这里会大不相同。随着气候变暖,所有植物的生长速度都快了不少。我们需要驯鹿来维持森林的开阔景观。”

  科学家还研究了驯鹿是否会影响一处景观的碳排放。他们分别测量了北方针叶林中驯鹿圈地内外的二氧化碳水平,以确定林下植物究竟是碳汇,还是碳源。一种理论认为,灌木生长会增加生物量,或者说会产生更多腐烂的植物物质,进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升高。北方针叶林的林下植物主要由地衣、苔藓、低矮的越橘与蓝莓组成,由于均属小型植物,所以人们常认为林下植物产生的分解生物量较少。

  芬兰北部奥卢大学的研究员努拉·坎托拉,一直在研究放牧驯鹿与积雪深度变化对林下植物排放与吸收二氧化碳的影响,研究样本就是芬兰北部两座森林中的林下植物。坎托拉称,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她已掌握的数据表明,20年不放牧驯鹿可能不会影响林下植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时间拉长到50年,影响就会显现。

  “这还只是一个初步发现。不过,在芬兰极北之地某个数十年没放牧过驯鹿的区域,林下植物排放的碳似乎能与积雪深度相互影响。”坎托拉说,“由此看来,在北方针叶林地区冬季气候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驯鹿吃掉森林地表植被,分解生物量减少,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有助于降低碳排放。”

  放牧驯鹿还能影响反照率,也就是冰雪反射热能的能力。研究表明,灌木丛能加速春季融雪,因为深色细枝盖住积雪,既能锁住热量,又能产生热量。驯鹿吃掉灌木就可以降低融雪速度,留住积雪,使其发挥反射阳光、降低温度的重要作用。研究人员称,留住积雪对开阔的苔原地带尤为重要,因为苔原不生树木,无法为积雪遮阳、降温。

  拉普兰大学北极中心的教授布鲁斯·福布斯说:“在森林里,树冠能遮住森林地表,所以放牧对地表反照率没有太大影响。然而,在苔原地带,驯鹿能发挥巨大作用。”

  深雪的反照率最高,所以积雪厚度也关系重大。灌木化与融化的浅薄积雪相关,而地衣等本土植物不会像灌木那样产生加热效应,所以与深厚积雪和高反照率相关。一项研究发现,覆盖积雪的植被会削弱反照率效应,导致北极圈内挪威国土上的积雪更早融化。

  福布斯称,芬兰与挪威边界的最北端设有一道防止驯鹿越境的栅栏,驯鹿增强反照率效应的本领在那片区域发挥得最为显著。他说:“看看谷歌地图,就会发现挪威一侧的地衣覆盖面积很大,但芬兰这边就没有地衣。”

  福布斯指出,边界栅栏两侧植被覆盖情况大不相同,原因是两侧放牧驯鹿的方法不同。在芬兰一侧,20到25摄氏度的夏季,驯鹿在边界地带来回走动时会踩踏地衣。虽然当地夏天的反照率效应较弱,但春天融雪较晚,因为该地区采用的放牧方法能阻止灌木长得过高盖住积雪。

  然而,挪威那边只在冬季放牧驯鹿。福布斯指出,驯鹿根本踩不到地衣,因为它们得深入厚厚的积雪才能挖到地衣吃。

  | 可持续性放牧 |

  驯鹿带来的种种好处也与萨米人及他们传统的放牧方式密切相关。杰弗里·韦尔克教授在奥卢大学与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讲授北极生态学。他说:“萨米人是生态系统的守护者。他们在一块土地上放牧的驯鹿数适当,就是那块地能承载的数量。正是因为适度,生态系统拥有了恢复的能力。”

  对萨米牧民而言,驯鹿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为他们提供生计,还与他们整个群体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萨尼拉–艾基奥称:“驯鹿对萨米人及萨米文化至关重要。如果我们不养驯鹿,那我们就不是萨米人。”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雪面降雨出现得更频繁,严寒天气紧随其后突然来袭。二者共同作用,将积雪压实成硬雪,又在雪上盖了层冰。于是,驯鹿放牧面临严峻挑战。2019至2020年的冬季,这种情况就出现在芬兰北部。当时,该地区的积雪又厚又重,雪中还含有冰层。含冰的硬雪导致放牧条件恶化,因为冰层冻住了驯鹿在冬季的主要食物地衣,而驯鹿无法凿冰取食。萨尼拉–艾基奥回忆道:“那个冬天对放牧驯鹿来说就是场灾难。”

  为了避免驯鹿挨饿,包括耶雷梅耶夫一家在内的部分牧民,已经开始将自家驯鹿集中养在圈里过冬。万一放牧条件恶化,圈养也方便牧民给驯鹿提供补充饲料,比如干草或者颗粒饲料。

  然而,如果越来越多的牧民圈养驯鹿,那对气候而言可能是个坏消息。研究表明,自由漫步的驯鹿最能防止灌木化和地表升温。

  萨米人坚信放牧驯鹿对维持自然环境的平衡至关重要。“大自然是萨米人的一切,我们非常尊重自然。”萨尼拉–艾基奥说,“我们采摘浆果、捕鱼、食用驯鹿肉。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取资源,但同时也要回报自然,不能一味索取。”

  编辑:马果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