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春红:佛山剪纸“守艺人”

  环境熏陶,喜欢剪纸

  邓春红从小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平日里会做一些花鸟类的简单剪纸,她看着很喜欢,逐渐对手工艺产生了兴趣,时常学着外婆的模样,左手握纸,右手持剪,在纸上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邓春红从小一直生活在祖庙附近的老街区,每每路过佛山民间艺术社时,总会进去看老前辈们做手工活,时常看着入了神。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邓春红的心中埋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

  毕业择业,从事剪纸

  邓春红是佛山本地人,2002 年从学校毕业后,她像大多数人一样去人才市场找工作。正巧佛山民间艺术社在招人,邓春红上前询问,言谈举止间表露着自己对剪纸的热爱,人事经理很是满意。于是,邓春红顺利进入佛山民间艺术社工作,这一年她19岁。也正是这一年,她遇到了同在佛山民间艺术社工作的李文涛,之后二人相知、相爱。2011 年,邓春红被评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7 年,李文涛被评为非遗项目佛山彩灯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之后邓春红与李文涛被称为佛山非遗圈内的“神雕侠侣”。

  “剪纸的很多工具都是由艺人自己制作,比如刻刀、蜡板等。初进民间艺术社时,要先从基本功练起,我的入门第一课就是磨刀,需要把铁片磨成刻刀,当时手指上的皮都被磨破了。”邓春红回忆道。其实,市场上有许多现成的刻刀可供艺人选择,但是邓春红说:“只有不断创作,才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刻刀,而且,自己磨的刻刀用起来更应手些。”

  邓春红经过不断钻研,如今在佛山剪纸各个门类都很擅长,并且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代表作有纯色剪纸《幸福里》、铜凿剪纸《万象更新》等。当前,邓春红已获得国家级非遗(广东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国营转制,坚守剪纸

  2018 年,佛山民间艺术社国营转制,邓春红面临转行进厂,面对从事16 年的剪纸工作内心充满不舍。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工作室,继续从事剪纸工作。身边的朋友、家人认为剪纸是一个冷门行业,受众群体小,变现困难,纷纷劝说邓春红转行。但是,邓春红坚定地说:“剪纸是我热爱的事业,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我很幸运,每每完成一个作品或收到顾客的正面反馈,我都会有满满的成就感。”正是邓春红的坚定,让剪纸艺术的传承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2021 年初,邓春红夫妇将工作室搬迁到了修缮后的适安里古建筑群,她说:“适安里紧邻著名景点梁园,而且这里的建筑有着古色古香的底蕴,适合我们这样的传统手艺人开工作室。同时,也有利于游客参观体验,能够更广泛地传播佛山非遗文化。”

  迎合市场,创新剪纸

  当前,机械生产的剪纸以耗时短、批量大、价格低等特点占据市场。面对这种情况,邓春红表示:“机械生产虽然会对传统手工剪纸造成冲击,但换个角度看,其不乏也是对剪纸的一种推广。机械生产的剪纸以亲民的价格吸引大众,深入大众生活,但样式局限,无法满足大众的个性化需求,大众如果想定制个性化剪纸时就会想到我们。”在商业化趋势愈发明显、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背景下,邓春红不断探索剪纸的创新之路。

  2024 年是龙年,邓春红工作室与佐敦道携手合作剪纸“喜乐龙龙”,当非遗剪纸遇上龙年奶茶,消费者感受到了双倍快乐,新年氛围直接拉满。此前,邓春红工作室还承接电竞游戏武神坛巅峰联赛铜凿剪纸奖杯工作,将传统元素与现代产物结合,把剪纸文化渗入年轻人的“圈子”。

  同时,邓春红广开思路,创作周边产品,将剪纸元素与冰箱贴、书签、陶瓷等结合,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体的需求。“现在的游客都喜欢有意义的小物件,冰箱贴和书签很适合大家分享给亲朋好友,而且方便携带,很受游客欢迎。”邓春红说道。

  多措并举,传承剪纸

  受到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佛山剪纸后继乏人,面临断代失传的窘境,传承工作迫在眉睫。邓春红以传承佛山剪纸为己任,做宣传、招学徒、进校园,她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数字化媒体盛行的背景下,邓春红紧跟潮流,在社交平台开设账号,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宣传佛山剪纸文化,并取得一定成效,不少学徒、游客与记者通过抖音、小红书等慕名而来。当前,邓春红招收的学徒有在校大学生、美院老师、新媒体工作者等,他们对剪纸的热爱让邓春红十分欣慰。此外,邓春红还经常到佛山多所学校给孩子们上剪纸特色课,激发孩子们对剪纸的兴趣。“我们现在就像在播种一样,先把艺术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里,一百个孩子里有一个孩子以后愿意从事剪纸工作,未来就有机会让这门技艺继续传承下去。”邓春红说,“我会一直坚持开展‘剪纸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让广大市民了解和热爱佛山本土剪纸文化,更好地传承这份文化瑰宝。”可见,邓春红不仅是佛山剪纸手艺人,更是佛山剪纸“守艺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