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应用

  为什么要对幼儿实施心理教育

  通过实施心理教育,教师能够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了解孩子有关行为的初衷,从而避免依靠个人主观思维来评价孩子。客观世界对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有趣、新颖的,他们会受到身边事物的影响而不断产生各种疑问以及自己特有的理解。教师对孩子实施心理教育,能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指导,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开展幼儿心理教育能够加强教师对幼儿成长规律的了解,确保教学内容处于幼儿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实现幼儿良性教育。

  进行幼儿心理教育能够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有关调查研究发现,处于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幼儿的心理素质能有效地保持良好状态,性格也会变得更活泼。对幼儿进行心理观察和教育有助于根据幼儿的心理活动及时地调节外部环境,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品格,从而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对幼儿实施有效心理教育

  采用行为记录法

  行为记录法的关键在于对幼儿某一行为的出现频率进行记录并制作出相应的检查单,通常情况下记录前应对相应行为作出规定,然后记录指定时间内幼儿这一行为出现的次数,如记录幼儿上课说话、交头接耳、心烦易怒、动手动脚、目光飘忽等问题。对这几个表现进行详细分析有助于教师找到提高幼儿学习注意力和专注度的方法。

  采用观察日记法

  观察日记法是幼儿心理教育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要求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情况灵活运用,确保能够把幼儿阶段性心理变化状况与阶段性发展结合起来,以达到获得幼儿心理信息的目的。教师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可采取随时记录和定时总结两种方法。随时记录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关键字,及时将信息记录下来,确保记录速度能够满足幼儿活动状况的需求。教师可以利用观察日记法来记录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其中包括孩子在课上的表现、在课下的活动和在游戏中的参与情况,并经常性地进行总结。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对各种教学形式及游戏活动的热爱程度来评判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加强对幼儿的认识,调整教育计划与途径,确保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对典型事件进行观察和记录

  典型事件观察记录主要用于记录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特殊的事件,时间限制不大,教师可利用此方法随时记录幼儿在不同时间的不同行为,并依据典型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幼儿的应对方式等因素来观察幼儿心理的变化。教师可把孩子间的冲突记录在案,并结合孩子双方性别、年龄、家庭情况及平常的性格等因素来分析冲突的缘由、经过和结果,还可根据孩子此后的成绩对典型事件后孩子的心理情况加以分析,作出相关心理总结,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以避免日后再次出现类似冲突事件。此外,教师还可依据典型事件记录对问题进行客观的处理,确保幼儿矛盾得到合理化解,以免因化解方式不尽合理而给幼儿带来不良影响。

  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和幼儿都参与其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一个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孩子建立起一种对等的感情,蹲下来和孩子沟通交流,聆听孩子的烦恼,分享孩子的喜悦,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志,让孩子自己做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不会焦虑,才不会觉得压抑。教师还要注重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幼儿,给幼儿做好榜样,以积极的情绪去推动幼儿的发展,始终关注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善于察言观色,感知孩子的行为,理解孩子的需求,努力满足孩子,使孩子有安全感和愉悦感。

  使用观察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重视幼儿隐私的保护

  在观察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个人信息,避免幼儿隐私权受到侵害,确保幼儿的安全与尊严。

  避免扰乱幼儿正常活动

  在观察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干扰幼儿正常行为,例如不在游戏中过分接近和干涉幼儿。

  全面、客观地进行记录

  在记录时,教师要力求对幼儿行为、情感、思想等变化进行全面、客观的记录,切忌主观臆断。在对幼儿进行观察时,教师应该建立起一个良性的世界观,这样才会意识到幼儿与成人是平等的,他们同样需要被尊重。教师要提高个人素养,用健全的人格去关心和爱护孩子,给孩子关怀和尊重,用精准而敏锐的观察力去观察孩子的发展。教师要想获得较好的、较为科学的资料,最好的办法便是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进行持续的观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