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全国上映新片70余部,票房收入近160亿元,同比增长约13.5%,让经历疫情大考的影院经理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除了市场回暖,电影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印证着行业整体向好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环节效能提升。根据国家电影局公示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共有380部电影项目备案立项。特别让业界关注的是,这些项目从受理到发布同意备案立项公示的时间相较以往大幅缩减。这表明2023年以来,国家电影局在备案立项环节的行政效率大幅提升。电影项目的备案立项,基本上可以反映该年度或未来一段时间的电影产能。对制片单位而言,主导的项目能够快速在电影行政部门备案或通过审批,便能提前进入筹备期和拍摄期,带动其他部门共同运作,这是激发整个电影行业活力的关键点。
二是获得立项的合拍片项目明显增加。今年前两个月合拍片获得立项的数量达到10部,去年同期仅有4部(全年仅6部),前几年同期也很难达到这个数量。合拍片曾是我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引导和推动了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近几年合拍片的立项数量和影响力均有较大程度下滑。今年前两个月获得立项的合拍片数量上涨,向外界昭示了中国电影行业生态环境的整体向好,展现出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为通过合拍方式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是国产故事新片持续发力。按照以往经验,春节档热度下降后,电影市场大盘会迅速遇冷,直至下个档期到来。但今年情况不同以往,《满江红》《流浪地球2》等影片在春节档之后仍有较好的市场表现,票房都超过40亿元大关,《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接近15亿元,《无名》票房超过9亿元。3月新上映的国产故事片也有着较强票房号召力,月度总票房达到19.06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08.7%。《保你平安》《回廊亭》等影片都有着不俗表现。这个成绩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第一是影片定档、宣发、上映恢复常态化,摆脱了此前“极限定档、极限撤档”现象,为电影票房的正常产出提供了保障;第二是国产故事片的质量不断提升,虽然是在非热门档期上映,但这些国产新片凭借优质内容,成功将观众带进影院,凭借自身口碑实现了票房突破。
四是引进片有出彩的表现。今年第一季度上映的引进片,在票房上呈现出回暖趋势。截至3月31日,票房破亿元的引进片有三部,分别是《黑豹2》(1.06亿元)、《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2.72亿元)、《铃芽之旅》(4.31亿元),其中《铃芽之旅》上映15小时后票房破亿元,刷新了日本动画电影在中国的票房纪录。反观2022年同期共上映引进片15部,但票房产出仅7.3亿元。可见,近年来在中国电影市场走下坡路的引进片,有可能在2023年迎来翻身机遇。引进片的主要作用在于调节电影市场,使国内电影市场长期保持活力。目前,国产片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实现了同步增长,但是单靠国产片就能推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还为时尚早。引进片可以为国内市场提供多元化内容,通过竞争刺激国产片发展,这是成熟电影市场的共同经验。
五是新人导演和小成本故事片“露脸”机会增多。今年上映的新片中,有很多新人导演的作品,来牧宽的《回廊亭》,唐家辉的《不能流泪的悲伤》,马凯的《了不起的夜晚》,孔大山的《宇宙探索编辑部》等。这些新人导演的电影票房均突破千万元,其中《回廊亭》甚至突破2亿元。这样的票房成绩,对新人导演来讲是对其能力的肯定,电影行业要给予他们更肥沃的生长土壤。此外,小成本影片也频频亮相,收获众多好评。如《拨浪鼓咚咚响》(豆瓣7.4分)、《脐带》(7.8分)等影片。尽管票房表现不如口碑,但是这些影片的导演敢于亮相,让更多观众看到,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为后续创作奠定了基础。无论是新人导演作品,还是小成本故事片,它们的上映证明中国电影行业有着无穷的潜力和无尽的新鲜血液。
从今年以来的整体情况看,中国电影行业总体形势持续向好,期待接下来中国电影行业能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