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联姻广汽

  落地不易,明年量产。

  记者 杨松编辑 鄢子为

  滴滴、广汽联姻。

  4月上旬,“安滴科技”正式成立,注册资本4.2亿,由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广汽埃安共同出资,新公司计划制造Robotaxi,即自动驾驶出租车。

  两大股东各有靠山,一家脱胎于滴滴自动驾驶部门,一家为广汽子公司,去年卖了48万辆新能源车。

  在新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均派出核心管理层:董事长由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张雄担任,总经理由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担任。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称,首款L4自动驾驶车型,已完成产品定义,计划在2025年量产。

  “未来,安滴科技将与广汽集团及滴滴出行旗下各投资企业开展合作。”该公司告诉《21CBR》记者。

  联姻造车

  安滴总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与埃安在同一座城市。

  两大股东各展所长。

  首款车将基于广汽埃安AEP3.0纯电平台、星灵电子电气架构打造;搭载滴滴自动驾驶全套无人驾驶软硬件技术方案、座舱娱乐系统。

  滴滴自动驾驶方面告诉《21CBR》记者,首款产品定位“跨界SUV”,结合SUV大空间、大电池、高坐姿的优点,同时采用低地板设计,结构紧凑、成本可控。

  未来,滴滴自动驾驶将分批投放万辆级车辆,以混合派单形式接入滴滴出行网络。

  两者牵手,并不意外。

  2021年,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就与广汽埃安达成合作,计划共同推出一款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

  2023年5月,双方宣布合作升级,将成立合资公司。

  5个月后,滴滴自动驾驶又从广汽资本等公司,获得不超过1.49亿美元投资。广汽资本隶属于广汽集团,其总资产超2100亿元,财力雄厚。

  滴滴自动驾驶成立于2016年,于2019年8月开始独立运营,是较早进入L4自动驾驶领域的科技企业之一。

  该公司员工超900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拥有超200辆自动驾驶车辆。

  2023年,其对旗下业务进行了调整。载客方面,Robotaxi绑定广汽系,推进商业化落地;海外市场,与法雷奥合作,开发面向L4级Robotaxi解决方案。

  载货上,滴滴自动驾驶分拆“干线物流货运”业务,成立卡尔动力公司。

  目前,卡尔动力已在华北、西北等地区开展常态化测试和运营,提供短、中、长途等复杂场景的端到端智能运输,每年运输大宗货物超250万吨,示范运营总里程超过440万公里。

  而且,已拿到了地平线、鄂尔多斯集团等超4.5亿元融资。

  绑定广汽埃安后,滴滴自动驾驶向着大规模应用,走了一大步。

  易观分析高级分析师王珂认为,安滴的成立,释放了两个信号:

  一是自动驾驶公司迫不及待地想大规模商业化,由于资金问题,必须找主机厂合作。

  二是主机厂想找到新卖点,与滴滴自动驾驶合作,利用对方海量的场景资源,也许可实现新突破。

  成本挑战

  成本是Robotaxi大规模落地的关键。

  装载激光雷达等配件的Robotaxi,价格不菲。百度曾透露,其一辆车的价格达48万元。

  现阶段,Robotaxi并不能完全脱离人工操作。

  按照规定,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在指定区域运营时,可使用远程安全员,但远程安全员的人车比,不得低于1:3。

  Robotaxi生产成本高昂,还需要配备运营人员。在网约车司机数量充沛的当下,其性价比不高。

  截至2023年一季度,滴滴平台上的活跃司机达到1900万人。司机内卷,导致平均每单收入降低。

  “现阶段,一个司机的人力成本,远低于无人驾驶车辆的制造成本。”

  “网约车观察”主编刘政告诉《21CBR》记者,按照一台新能源网约车3年回本的周期来测算,埃安只有将无人驾驶车辆的制造成本控制在15万元以内,对平台来说才是划算的。

  车辆造价高、运营成本高,安滴的万辆无人车,短期内不容易跑起来。

  “当供应商服务客户更多,拥有更多的产线和生产能力时,成本会大幅下降。”滴滴方面解释,技术进步、规模上升,能降低成本。

  新合资公司还面临政策挑战。部分业内人士对当下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商业化合规前景,持悲观态度。

  “FSD(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技术)日趋完善,但升级换代没有那么快。”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吴甘沙告诉记者,当下的瓶颈是无人驾驶技术。

  他认为,Robotaxi想大规模落地,要看自动驾驶Waymo和Cruise的旧金山实验,以及FSD的接管率。

  分析师王珂称,因为涉及安全和政策问题,市场对Robotaxi的认可如何,还有待观察。

  现阶段,各路玩家均在加大对Robotaxi的投入。特拉斯CEO马斯克宣称,将于今年8月发布Robotaxi。

  王珂告诉《21CBR》记者,特斯拉的进入会对行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几年,Robotaxi一直停留在小规模应用阶段。

  这是一个万亿级市场,据IHS Markit预测,到2030年,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将达2.25万亿元,Robotaxi占60%,约1.35万亿元。

  “越来越多的玩家参与进来,对Robotaxi行业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滴滴自动驾驶方面称,今年要快速迭代技术,推进量产,降低成本。

  只有车辆成本足够低,再刨除司机人力成本,Robotaxi商业模式才有望跑通。

  滴滴低调许久,若在Robotaxi行业拔得头筹,将重回聚光灯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