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没有“教育霸权”,我和儿子是平等的对话者

  文/胡波

  很多家长心里有一个固有的观念:我生你、养你、教育你,你就得听我的。而实际上这是一种“教育霸权”,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来尊重。

  倾听的耳朵和开放的心

  儿子小时候活泼好动,十分淘气,常常做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比如,有一次他把邻居放在门口的新皮鞋拿了丢在垃圾箱里,搞得我向人家赔钱又赔不是。还有一次,他把爷爷刚买来的金鱼拿到冰箱里冷冻,把爷爷气了个半死。为此,我经常唠叨他、教育他,有时也免不了骂他,但他是“左耳进,右耳出”,一转身就忘了,有时还会和我顶嘴,待会儿,说不定又做出一件让人更头疼的事来。

  在儿子7岁那年,我和他共同做了一件事,从那以后,儿子变化很大,我才发现原来父母有一对倾听的耳朵是多么重要。那一天,我刚下班回家,儿子就心急火燎地跑过来说:“妈妈,你能帮我一个忙吗?爷爷养的那只小鸟死了,我想给它举办一个葬礼。”“那你要妈妈帮什么忙呢?”“我想给小鸟写封信,请妈妈帮我写。”“没问题。要不,妈妈和你一起为小鸟举行葬礼吧。”

  儿子很高兴。于是我俩把小鸟放进一个小盒子里,然后埋在楼下的花坛里,堆起一个小小的土包,再用树枝小草做成花环把土包围起来。我还找了一块小木板,在上面写上“美丽的小鸟,安息吧”作为小鸟的墓碑。然后,按照儿子的意思,教儿子写了一封悼念小鸟的文章。“可爱的小鸟,还记得你刚到我们家的模样,在笼子里扑腾扑腾乱窜,每天上学前看着叽叽喳喳的你,我都要和你说会儿话,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现在,再也听不到你的吵闹声,看不到你跳来跳去的欢快身影,以后,放学回来,你听不到我说话了,我好难过啊……”儿子读着读着,放声大哭起来。这哪里是只鸟啊!分明是孩子的一个知心朋友。原来,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丰富!我摸着孩子的头说:“儿子,别难过,让小鸟在花下长眠吧!以后,你把妈妈当作你的好朋友,把每天对小鸟说的话对妈妈说吧。”“你会像小鸟那样听我说吗?”“那当然了。”那天,孩子和我说了很多很多的话,学校里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对老师的不满、他最喜欢的朋友、每天他放学后干些什么等等,我只是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

  从那天起,我像那只小鸟一样成了儿子忠实的听众,儿子也变得越来越懂事。每天儿子放学回来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想先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接着,就和我说一天的见闻。我不知不觉走进了孩子的心里,和他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一转眼,孩子读大学了,而我们这种沟通的习惯却一直保持下来。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孩子不仅仅是我们的孩子,更是我们的合作者、平等的对话者。所以,要用耳朵去倾听他的喜乐哀怒,心怀喜乐地见证他们的成长。因此,当儿子走出北大校门,告诉我要去卖米粉,我表达的只是尊重!当母亲把这样一份永存的礼物——一对倾听的耳朵和一颗开放的心,给予她的孩子时,我相信孩子这一生会感知到生命更多的奇妙美好。

  有时需要斩钉截铁地说“不”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和孩子斗智斗勇、较量意志的过程,在该对孩子说“不”的时候,要毫不动摇。

  儿子13岁时,和所有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同时也经常做让父母头疼的事。有一次,他想要换一个当时最新款的MP4,理由是班上的同学都用这款了。我告诉他“不行”,因为他已经有一个MP4了。

  “我觉得你的想法是错的!你一点都不了解现在的孩子。我不是要攀比,也不是爱虚荣,我只是想和大家一样。再说,我们家也不是没有这个条件啊!”

  “不管对还是错,我已经决定了,就是不行。”我斩钉截铁地说。

  “你这是专制,独裁!”儿子先是一阵暴跳,随后他意识到这样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于是,迅速恢复了镇定。“妈妈,我不是一个不讲理的儿子,我只是希望你理解这对我为什么这么重要。”我点点头,表示如果他保持这种态度,那么谈话可以继续。“如果我不换成这款,在同学眼里,我就落伍了,他们就不会喜欢我,然后,我就会被孤立。”

  “还是不行。”我意志坚定,但语调温和而平静。

  儿子一鼓作气地打出最后一张王牌,露出惯有的可爱微笑对我说:“我一直以为我的妈妈和别的妈妈不一样,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我也毫不怀疑你是爱我的。”他装出一副可怜兮兮讨好我的模样。

  “我理解你,也很爱你,但我有我的原则,答案还是不行。”

  见我态度这么坚决,儿子收回了挂在脸上的笑容,冲进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我走进卧室坐了下来,不知怎么,当时竟然感到有些筋疲力尽。虽然看上去我赢了,但我觉得我输了。因为任何母亲都不希望看到孩子难受和烦恼。

  冷静下来,我突然意识到发生在我和儿子之间的,不是“MP4”之争,而是一个母亲与她13岁儿子的“意志之争”。同时,也是对孩子延迟愿望满足能力的一个考验。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必须坚持。”这意味着不管我的心里有多么难受,手抖动得多么厉害,都要打赢这场仗。

  不一会儿,我听到儿子轻轻推开了门,眼睛因为哭泣而红肿,他主动向我伸出手。“妈妈,对不起。”我们相互拥抱,他流着泪说:“妈,我好害怕!”“害怕什么呀?”“害怕你不能坚持,害怕你会让我赢!”

  儿子竟然害怕我会让他赢,我愣住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原来,在儿女的内心深处,其实他们知道自己是需要我们的指导和引领的。为人父母者,应该把这份孩子要的东西及时给到他们。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延迟愿望满足的能力。所谓“延缓对愿望的满足”,其实是一个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忍耐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很多教育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孩子“延缓对愿望的满足”能力不足引起的。所以,在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上,要学会斩钉截铁、毫不动摇地对你的孩子说“不”,并坚持到底。

  “一纸契约”一生自律

  我常向前来咨询的父母力推“契约式教育”,因为这种教育方法让我们深受其益。在儿子还在上初中的时候,我就以“一纸契约”解决了他对网络游戏的沉迷。

  当时,他正值青春期,特别逆反,劝、骂、吓的法子都不管用。当时在外出差的我想出了一计。我先是自学电脑,然后回家向他请教,要他教我玩他最喜欢的游戏。一天下来,母子俩玩得不亦乐乎。结果到吃晚饭的时候,儿子叫我去吃饭,我不应;叫第二次,我还是坐着不动;叫第三次时,儿子火了,说:“怎么打游戏打得饭都不吃了!”这个时候,我才停下来,不好意思地说:“是哦,妈妈也玩得不务正业了。这游戏玩起来确实让人喜欢,可如果我们两个天天这么玩下去,你的书也读不进去了,妈妈的班也不想上了……”儿子一听不禁担心起来,要是妈妈班都不上了,那这个家不就垮了吗?我趁热打铁,说要跟他签订契约:甲方胡波照常以工作为重心,乙方张天一每天只打一小时的游戏,其余时间安心读书;甲方在给乙方提供必要生活来源的同时,还要负责监督乙方是否按契约执行。

  最开始,儿子超过约定的游戏时间,我就拉闸限电,儿子抱怨,我就说:“这是咱们一同签订的契约,做人要诚信。上面还写着:违反一次,则一小时的游戏时间减半,违反两次,则……”时间长了,为了遵守自己的约定,也为了保证那每天的一小时自由,儿子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这种自律习惯的养成其实有益他的一生。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大三时,看到送餐上门服务很受学生青睐,儿子就想在学习之余创业。当时,家里的长辈都强烈反对,可儿子听不进去,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我。

  我考虑了一下说:“妈妈可以支持你创业,但要明确一下我的原则。你自己决定的事情要自己想办法,我不会给你一分钱,经营上自负盈亏!”儿子答应了。

  儿子拿出自己的积蓄开了一家饺子馆。忙的时候,他就穿上服务员的衣服骑着单车去送餐。一些同学看到他送外卖,以为我家很穷,这让他觉得面子上挂不住。我就鼓励他:“儿子,你一定要记住,当你坐在课堂上的时候,你的角色就是一个学生;当你卖饺子的时候,你的角色就是一个服务员。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无论什么角色,你都要尽力做好!”

  没多久,儿子就在北京几所高校附近开了多家分店。作为大学生创业先锋,他被誉为“北外创业第一人”。大四上学期,他参加了研究生统考,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的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儿子选择了创业,专卖湖南米粉。如今,他收获了很多荣誉。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他说:“我今天拥有的一切,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更离不开我母亲用适度的爱和开放的心对我的培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