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童年琐记

  • 来源:北京纪事
  • 关键字:童年,琐记,50年代
  • 发布时间:2024-06-14 10:25

  2024年我已年介八旬,回忆起少年往事,还是历历在目,如同昨日。

  大院里捉迷藏

  我生在南锣鼓巷的一座老四合院里,住着八家。几乎每天晚饭后,同院的小伙伴们就玩起了捉迷藏。院子还分前后院,几家的孩子加起来有十二个。大家就自己找地方藏起来。接着就叫起名字,在院里跑着乱找。天越来越黑,每个人藏的地方都动起小心眼,找起来可难了。只听见你叫我,我叫他,想找到谁都很难。心里越急就更不好找了,当你发现了他,或她发现了你时,可高兴了。

  坐在水缸边画画

  小时候家里有个水缸,半米高。每逢寒暑假写完作业,闲下来就会拿个小盘,放些墨汁,用毛笔画画。我用张报纸放在地上当垫子,坐在缸边,用盘子里的墨水加点水,手握毛笔,开始画。围着缸,还得随画把缸转动。画面自己觉得很生动。画着山与水,还高兴得加点飞鸟。不知不觉转着水缸就把画画满了。有时院里的小朋友也在身边看着,还出主意:你再画上两个青蛙吧,或上面天空再加几只小燕子多好。我也就加上几笔,燕子就飞来了。这样很快缸外周就画满了,随着拿湿布一擦,缸又呈现原样,接着再画。

  爷爷带我去看戏

  我出生在东城区的安定门大街的方家胡同。1950年代马路西开了家戏园子。记得一个周末的晚饭后,当教师的爷爷对我说,咱们到那家戏园子看戏去。我高兴地跟爷爷走出院门,那是我第一次听说“京剧”。在剧场门口爷爷买了票。我们找了座位,这时台上灯光开了。爷爷告诉我:“咱们看的戏是京剧,戏名《法门寺》。”爷爷给我讲了剧情,还在看戏时给我讲,这个戴胡子的是老生,这个脸上画了彩的是花脸行当,你看他在台上多威风。我也知道了台上伴奏的乐器是京胡,这是我第一次看戏,台上演员卖力气,看戏的人不时地叫起好来。

  登景山

  1950年代的北京景山公园首次开放,我看晚报得知这一好消息。第二天清早我约了老街坊,和我同样大的小伙伴一大早就出了家门。景山公园第一天开园,我们就各带着小弟弟,顺着台阶一步步往上走,终于到了景山上中间最大的亭子。在这里能看到京城的全景,美极了!往北能看到钟鼓楼,这可是看京城景色最佳的位置,我们高兴地跳了起来。

  感恩祖母

  北京城里人称呼自己的祖母叫奶奶,我的童年是与奶奶住在一个屋。不同季节更换衣服,早起上学都是奶奶操心,尤其是我上学的时候,中午下课如果遇上刮大风,下课时就会看到奶奶已来到学校大门。在提着的包里拿出了饭盒交到我手里,奶奶说拿到教室吃吧,我说谢谢。今天我已年过八旬,每当想起上小学时奶奶给送来饭盒的情景,心里还是激动得很,她赶来送饭的情景实在难以忘怀呀!

  编辑 韩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