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满了时代沧桑的童年

  • 来源:北京纪事
  • 关键字:时代,沧桑,童年
  • 发布时间:2024-06-14 10:27

  生于50年代最后一年的我,可谓“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童年岁月,经历了3年困难时期苦难的日子,也享受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精神生活,可谓酸甜苦辣。

  工人孩子早当家

  我降生在京西石景山石钢的平房家属院中,一家8口就住在父亲单位分的19平方米、1间半平房里。外墙的四周为红砖把角,中间是石头堆垒,屋内四白落地。虽然与京城周边的高楼大厦比显得寒酸,但与周围自盖的小房、土坏房比,还算奢侈。

  当时,父亲的工资有90多元,算是中上等收入。但一家8口的花销、给爷爷奶奶寄养老钱,使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月月光。在童年记忆里,我家春冬是白菜当家、萝卜咸菜补充,夏秋买用簸箕撮的便宜菜,一年四季啃棒子面窝窝头,米面、肉食等是招待亲戚客人的专用品,平时很少见到。特别是3年自然灾害期间,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就别提买新衣、新鞋了。

  那时就盼着过年,过年能吃上鱼肉蛋,穿干净无补丁的衣服,守岁放鞭炮。我记忆犹新的是能吃上过年才供应的每人半斤花生、二两瓜子。更难忘的是在春节能吃上父亲做的一道传家菜,菜名叫“呱叽豆”。

  将炖肉做菜剩下的肉皮切成小块,放上作料在锅中煮熟;将花生米、黄豆和青豆提前泡发,与肉皮放在一起再煮;没有豆性味后,放上事先切好的胡萝卜丁、水萝卜丁和白菜丁,加上各种作料。放在一起再煮20分钟,一锅透明、黏糊糊、五颜六色的“呱叽豆”就做好了。将它放在阴凉处放凉,切成小方块,放上腊八蒜、腊八醋拌一下就可以上桌了,吃在嘴里爽滑、清口、筋道,更主要的是能去除荤菜的油腻。

  当时,我的梦就是下馆子,打牙祭,吃大餐,穿四季入时的新衣服,戴军帽,背军挎,穿解放鞋。但在那个年代这个梦也很难全实现。一次,在石钢开火车的表哥带我到北京前门的燕京烧麦馆吃了一顿。皮薄、馅鼓、褶子均匀白嫩的烧麦一入口满觜流油,我一下子吃了8两,现在想起来还激动万分。

  为了补贴家里,父亲在工作单位旁的地里养过羊,在家中的小院内养鸡养兔,还在院内挖了菜窖。为了能让我和姐妹们都能填饱肚子,母亲就拿起一把小铁铲,到附近庄稼地的田埂上到处去挖野韭菜、野芹菜和蒲公英。洗干净后,要么当蔬菜炒着来吃,要么掺着那少得可怜的几把细米,熬粥或者是焖一点干饭给我们吃。

  我从记事起,就在母亲和姐姐的带领下,到周围的庄稼地里捡麦穗儿、挖白薯,弥补粮食的不足。上西侧的红光山脚下,割草喂兔子、喂鸡,打牙祭。虽然苦,但收获的喜悦让我心里甜如蜜,饭菜见到油星的喜悦又让劳动意识扎根在我心间。

  最让我开心的时刻是和邻居家的小哥哥和小弟弟一起在绿色无污染的山上、河中嬉戏、打闹和玩耍。

  60年代中期,在我家住的平房后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洌透明。到了冬天,河水冻了冰,整条河都是冰清玉洁,加上环绕在它两侧挂满冰凌的树,甚是好看。

  在那娱乐生活单调的年代,冬天的小河就成为我与伙伴嬉戏游玩的天然冰场。看到发小文杰坐在冰车上,冰车就随风跑起来。羡慕得我两眼发直,并发誓:我也要有一辆冰车。

  一个周末,父亲终于休息了,我缠着他给我做冰车。当车工的他,从打家具的剩木料堆中找出两根30厘米长的方子木,下边放两根钢筋,并用钳子将寸把长的钉子头部折成弯,两头卡住钢筋,尾部钉进方子木,再在两根方子木上钉上木板,一个小冰车诞生了。

  我迫不及待地将冰车搬到小河上试航。坐在冰车上边滑边观风景,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那时,玩具少得可怜。我和小伙伴就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制作玩具,设计花样繁多的游戏,让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每一天都熠熠闪光。

  玩“刺激游戏”皮筋枪,那可是游戏中的上品。“用铁丝做的小手枪上绑上皮筋,再把纸卷成一个个纸弹,手指轻轻一扣机关,纸弹就射了出去。平房前后院的孩子们常常分成两队相互射击,大孩子总是自动组成一队,他们人少但跑得快,总躲在光线暗的小黑屋里。我们个头小的一大堆孩子就在房子外面,透过红砖之间的缝隙观察屋里的情况,再胡乱地向屋子里面开枪。有时还没等靠近,脸上就挨了一颗纸弹,疼得连泪水都要流出来了,但怕被小伙伴笑话,强忍着泪水转身偷偷地跑回家,再也不出来……”

  滚铁环(轱辘圈)就是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滚铁环曾是我的挚爱,每个人的小铁圈如果放在现在,犹如带着滑板上学一样帅气加洒脱。那时马路上车少,在路上滚铁环安全几乎不成问题。

  挑冰糕棍是一个挑战耐心和细心的游戏。把所有冰糕棍抓在手中,垂直于桌上,放手。棒棒撒开后,然后将棍一根根地挑起来收回,但不能动到或碰到别的小冰糕棍,谁拿起来的越多,就算赢。稍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动了一点,就不行。谁挑回的冰糕棍越多,谁分数就高,谁就是赢家。小小的我们,通过这个游戏,就体验到了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性!

  爬树、捉迷藏、翻绳、跳皮筋、折纸飞机、滚铁环、打纸包、三个字、跳房子等等,在几乎没有什么家庭作业的放学后,带给了我无限的乐趣!奔跑跳跃,开心兴奋的童年,既锻炼了我的好身体,也养成了我的好性格。

  在书中尽情徜徉

  记得我上小学识文断字后,就与阅读有了不了的情愫。12岁那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在公主坟空军大院当兵的姐姐给我买来了一本小说《烈火金刚》。那扑鼻而来的淡淡油墨香味弥漫了我家的小平房,吸引我打开书,迫不及待地一字一句地读起来。

  八路军的排长史更新身负重伤,却举拳击毙一个鬼子;侦察员肖飞只是个二十来岁的战士,竟来去无踪,独闯城门,智取顽敌,巧获药物,使敌伪闻风丧胆。一个个有着鲜活面容的人物,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故事,一句句感天动地的语言,使我融入书中,爱不释手。

  从小爱听故事,看小人书、少年画报的我,为了找到书,想尽了办法。与我家一条马路之隔的崔家大哥是北京师范学院毕业生,在广宁中学教书,他家中的藏书在当时算是多的了,我就一本本地借着看。课堂上下,多留心,发现同学有新书,我就借来看。有一次,我在法小张祥家发现了新大陆,他家有一本在市面很难看到的小说《第二次握手》,就和4个同学一起连夜抄书,然后传看。那年月,只要逮到一本喜欢看的书,就迫不及待地想马上看完。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品书,就像每天一日三餐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一天不看10页书就没着没落的;周六周日,坐着在重庆服役的大姐夫寄来的躺椅,读了《三国演义》,我为诸葛亮的治国良策频出而拍桌叫绝;读鲁迅的书,我被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打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被主人公保尔不向命运屈服的钢铁般的意志所折服……我感觉:纸上不仅有文字,更有气味、有温度,纸质书上存留着阅读最本真的乐趣。

  徜徉在时光的深处,童年于我已遥不可及。那曾经的懵懂无知,那曾经的欢乐和苦难,虽已化为岁月的沧桑,然而于我,却是一种厉练,一份美好的回忆。童年是我过去留下的痕迹,是通往未来的隧道,它影响着我的一生。

  编辑 韩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