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观察技能和品质

  • 来源:教育论坛
  • 关键字:观察,观察力,品质
  • 发布时间:2024-06-14 14:27

  四川省绵阳市15中学 李时磊

  摘要:观察力是学生智力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即是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又是提高物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培养观察兴趣、理解观察目的任务、提高观察技能和观察品质等方面,讨论这一问题。

  关键词:观察;观察力

  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而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辞海-教育心理学分册》),是在有目的指引下的有思维参与的知觉活动,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观察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全面正确地发现事物的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真知的重要因素。初中物理课教学,特别是物理实验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本文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伴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其优良的观察力,首先得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的兴趣。科学家哥白尼从小就迷恋在晚上观察天空,探索天空的奥秘。爱因斯坦小时候对一颗指南针很感兴趣,不厌其烦地换用各种方法实验,试图弄清指南针永远指向一个方向的原因。可见兴趣对一个人观察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意义,但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的,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易于初中生接受的实例。如自然界的闪电现象,生活中的洪吸现象,上学路上在泥泞中摔倒等,都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一当老师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实验室,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了。

  二、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实验中的观察都有一定的目的,只有有目的的观察才能深入、细致、有效。初中生刚接触物理实验时,感到新鲜有趣,受兴趣的影响,受好奇心支配,实验观察中他们的知觉不同程度带有情绪性,容易把注意集中在有趣的表面现象上,置观察任务于不顾,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根据实验目的把学生的好奇引导到有目的的观察上来,积极运用心理学的注意规律,把观察活动引向正确的轨道,消除无关刺激的影响,使观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学习任务服务。

  例如实验课《测圆的周长和直径》,在实验指导中应根据实验目的、要求提出以下观察任务:(一)认识刻度尺时,要观察量程、分度值及零刻线。(二)测圆的周长时,要观察纸条是否与圆柱体底边平行。(三)测圆的直径时,要注意观察三角板与直尺是否垂直等。第一次实验就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让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边观察、边实验、边指导,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做好观察前的准备

  做好观察前的准备,首先是学生的知识准备,无论是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的观察,观察前都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了解实验原理、实验装置、注意事项等。如果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实验观察中就会顾此失彼、舍本求末、遗漏重点。如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应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一)复习有关旧知识,如重力、压强等。(二)了解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三)对观察的结果要认真分析比较等。一次有充分知识准备的实验观察,不仅能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还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理解。

  其次是教师的准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应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基础和班级状况。(二)能预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的、学生难于理解的现象,特别是对容易被学生忽视的但却重要的细节的现象,老师一定要做好及时提醒及指导的准备。如演示船闸的实验,对两闸门A、B谁开谁合及每一时刻水位的状态,从连通器原理的角度给学生作及时的指导,有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实验中“导演”的角色才可能做好。

  四、教会学生观察的程序,培养观察的有序性

  观察的程序及有序性,是指实验中指导学生按操作的先后顺序进行观察的过程,因为实验操作顺序反映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只有依据科学的和切实可行的编排顺序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有这样一个实验,取三杯温度不同的水,让一位同学将左手浸在热水中,右手浸在冷水中,停顿片刻后将双手同时浸入温水中,则学生会感到左手浸在冷水中,右手浸在热水中,对同一杯水双手的感觉却不一样,这一实验说明单凭人体的感觉是无法测量温度的,但是如果把这个顺序排错了,开始将双手浸入温水中一段时间后,左、右手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学生会得出左手浸在热水中,右手浸在冷水中的结论,这样就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五、运用对比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

  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及时发现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捕捉其有价值的因素。要在接纳的大量信息中及时准确地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没有观察的敏锐性是不行的,根据知觉选择规律,运用对比是提高观察敏锐性的有效方法,例如《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用同一深度的水和盐水的压强加以比较,很容易得出压强大小与密度有关的结论。

  实验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但学生学习的课堂决不是单纯的实验室,还包括日常生活这个大课堂,所以应让学生把实验现象与日常生活现象进行比较,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探索事物的本质,例如做大气压强演示实验时,可以让学生猜想大试管中的小试管会不会往下掉,然后再演示,结果小试管不但没下掉,反而往上移。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凭生活经验的猜想与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比较,这样不但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尊重实验、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品质。

  六、经常进行观察训练,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观察活动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不同,观察效果也不同,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必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机会,一方面增加实验练习课,开放实验室。另一方面,初中物理学中许多知识原理都蕴含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及劳动等活动中,如果教师能不失时机地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那我们就能使学生变被动感知为主动观察,变观察时消极注意为积极观注,主动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想联系,自觉灵活地运用书本知识去观察周围事物,通过观察来发现知识,通过观察来学习知识。这样,学生观察的习惯可以养成,观察的有序性、准确性、敏锐性等优良品质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

  总之,观察是“思维的触角”不论时实验所提供的大量丰富的素材,还是生活中很多有益的新鲜事物,都是靠观察来获取的,人的能力发展的第一块基质就是观察力。因此,在物理实验课

  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仅是我们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