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 让中国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手工艺,世界,民族
  • 发布时间:2024-06-22 17:34

  世界都爱中国风

  当中国风走向世界,依文集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依文集团致力于释放中国文化原力,为消费者提供有温度、全场景的着装服务。多年来,我们立足行业属性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引领中国民族手工艺、民族时尚产业发展新风向。”夏华说道,“我们走过中国10余个省份、30多个少数民族,建立了‘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和‘民族手工艺者数据库’,整理出8900多种民族美学纹样,25000多名绣娘经过培训后进入我们的数据库,与全球设计师合作,将民族纹样和传统手工艺融入时尚元素,转化成市场需求的国货潮品,融入现代生活。在众多的手工艺者中,我们打造了指尖产业带头人,通过手工艺者的匠心打造以及我们对于每一个产品从设计、选材到技艺的严格把控,在传递东方美学的同时,还讲述了一个个关于历史、关于人物的美丽传说。”

  对于设计中运用的中国民族手工艺元素,夏华侃侃而谈:“中国传统纹样是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图腾、纹样,它们或存在于民族的歌谣中,或存在于民族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或存在于日常生活用具中,它们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是各民族独特的美学符号。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将中国民族手工艺与时尚相结合,既保留其独特性也赋予其现代感。在设计中运用中国民族手工艺元素首先要求设计师对这些元素有深刻的理解。这不仅包括对其形式、色彩、材质等外在特征的认识,更涉及对其所蕴含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观的深入挖掘。中国民族手工艺元素的魅力在于其独有的传统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能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设计师需要创造性地将中国民族手工艺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语境中,使其焕发新生。我们将传统图案以抽象或简化的形式重新诠释,使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来呈现传统手工艺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民族手工艺不仅能够保持其原有的文化韵味,还能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与现代审美对话。”

  中国民族手工艺VS时尚碰撞激情的火花

  当下,中国民族手工艺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正逐渐被设计师们视为无尽创新的源泉。当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相遇时,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审美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对话。

  夏华说:“首先,中国民族手工艺与时尚的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工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时尚的介入不仅能够为这些传统工艺提供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还能将它们推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到这些中国民族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其次,时尚的融入为中国民族手工艺带来了创新的可能性。设计师们在尊重传统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技术,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作品。这种跨界合作不仅拓宽了中国民族手工艺的应用范围,也使得

  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了新的解读和发展。再者,中国民族手工艺与时尚的结合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将这些环保材料和工艺融入时尚设计,对于提升整个时尚产业的可持续性具有积极意义。最后,中国民族手工艺与时尚的结合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通过将中国民族手工艺融入时尚设计,不仅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向世界传递了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和骄傲。这种文化的自信,不仅能够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还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软实力。”

  随着中国设计力量的日益崛起,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已成为大势所趋。为推动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夏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要搭建平台鼓励民族手工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和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民族手工艺,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推动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另外,鼓励民族手工艺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合作。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时装周、国际展会等,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实现更加辉煌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支持民族品牌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文化走出去。加强对民族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和政策,加大对民族手工艺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力度,确保这些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手工艺的创新与传承

  伴随着中国民族手工艺的社会能见度、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中国民族手工艺也需要不断创新。“中国民族手工艺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智慧和精神。当下,中国民族手工艺的创新成为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的形式,不仅可以激发中国民族手工艺文化的活力,还可以让中国民族手工艺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新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目前,中国民族手工艺创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教育与培训、艺术表演融合、跨界合作等。依文集团通过30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民族手工艺数字化、时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产业创新模式。在创新形式上,我们通过数字化推动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建立了1200座家庭工坊,建立了‘中国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和‘中国手工艺者数据库’。目前,数据库中已经收录8900多种纹样、25000多名手工艺人,与全球400多家品牌、1600多位设计师达成合作,运用数据化、时尚化、IP化、市场化的文化产业新经济模式来拉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此外,我们还从‘指尖产业’入手,打造指尖产业标准化系统,引导当地手工艺人创新实践新范式,打造指尖产业IP名片,搭建全球手工艺订单交易中心,通过数字化将个体价值转变成产业价值。我们还打造了深山绣娘手工艺市场化平台—深山集市。在贵阳青岩寻坊打造特色国潮街区,将民族手工艺与文旅场景相融合,形成‘文旅+产业+工坊’三位一体的新消费、新体验,绣娘们在工坊里边刺绣边销售。另外,我们一直助力推动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时尚文化活动,让民族文化品牌走出村寨,让中国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舞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时尚美学。”

  中国民族手工艺如何传承下去,夏华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中国民族手工艺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中国民族手工艺传承好、发展好。但目前中国民族手工艺产业化发展还存在着手工艺者及工坊小而散、产品单一、缺乏创新力等问题,因此保护好非遗文化、传承好中国民族手工艺、发展好中国民族手工艺,促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推动中国民族手工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第一,我们鼓励企业共同参与中国民族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创新和应用。引导企业广泛深入基层一线,实地收集最真实的中国民族手工艺资料,有序的整理,形成专门课题,鼓励企业再设计再创造,形成美学符号,产生更多的商业价值。第二,中国民族手工艺的传承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中国民族手工艺进行记录和保存,建立中国民族手工艺数据库,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和学习中国民族手工艺。第三,可以搭建面向全球设计师和国际化的数据应用平台。推动平台资源孵化民族文化IP和品牌,推动民族文化IP与服饰、食品、酒店、艺术品等跨界合作,搭建民族时尚化产业集群。第四,支持成立中华民族美学纹样的研究院,让更多院校、专家学者、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中国民族手工艺体系,推动各民族文化共融互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品牌的未来 任重道远

  对于品牌未来的规划,夏华谈道:“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品牌建设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但我们也关注到我国品牌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民族品牌的建设越来越重要。未来,我们将加大对民族品牌的投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打下良好基础。在技术研发、品牌推广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推动企业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合作,共同推广品牌,拓展市场和渠道。搭建与国际品牌合作平台,推动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合作,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在国内外广泛搭建‘可体验’的推介、零售、展卖窗口,建立差异化、高复购、优品牌的销售模式,为中国民族品牌企业提供全新的销售渠道,为海外消费者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与方便快捷的购物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共享出海通道、互通服务体系的文化‘出海’新模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