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 非遗时尚 惊艳世界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非遗,时尚,惊艳
  • 发布时间:2024-06-22 17:35

  深挖非遗文化

  10年前,林栖成立了生活在左这个品牌。“基于我个人的人生经历,我们把品牌的目光聚焦到了手工艺品上,为了学习传统的非遗工艺,我和我的团队在全国各地寻迹。在贵州施洞了解到花丝银器、西江刺绣、丹寨蜡染,在我的故乡东阳寻找我记忆中的‘荷花被’,又去了潮汕了解手工钩花和潮绣,内蒙古阿拉善看到了羊绒,江苏南通进一步了解蓝印花技艺。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为中国流传下来的传统非遗工艺倾倒,这些技艺在当地有很深厚的文化历史,凝聚着独特的中式审美,在国内国外却很少人知晓,有些因为社会变迁甚至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我了解得越深就越难过。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收集到第一条古董马面裙,这种感觉就越强烈。”林栖说道。

  作为一名设计师,林栖认为自己有义务为非遗做些什么,能让这些工艺保留下来:“在广州我们成立了生活在左传统生活文化研究所,以原创工坊致力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研究。我们研究包括马面裙、蓝印花、植物染、花丝银器、手绣等多种非遗技艺,并将这些非遗技艺融入服装设计中,带着这些衣服在北京、上海、伦敦、巴黎各个国际时装周上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非遗工艺。同时在我的家乡东阳建立林栖三十六院,拉动当地村民,授人以艺,学习非遗技艺。品牌制作的非遗服饰、非遗工艺品,通过展览展示,直播销售,让这些非遗技艺从历史中走向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最终得以传承下来。”

  “非遗元素在服装中的运用都建立在我们对技艺的充分了解上,再根据现代人的穿衣做调整。”林栖说,“比如我们的马面裙,我目前收藏有100多条并且有200多年历史的古董马面裙。我收藏的第一条古董马面裙,经常被拿出来‘用’,研究上面的绣花样式,学习它的刺绣和剪裁工艺等,然后用现代的工艺尝试复刻这种美。刚开始的那几年,也踩过不少坑,绣花的时候,尝试复刻繁复华丽的纹样,可每次绣出来的图案要么皱着,要么翘起来,要么像是被什么扯紧了,不平整。总算绣花环节搞定了,接下来要加一层里衬,但套上了里布,又总会让裙子显得过于厚重。我们不断在绣花的缩量、面料的缩量,还有车线的缩量之间做调整,最后才找到刚刚好的那个度。我习惯自己的常规做法,把里布一整片套上去,而古人早就用上更加灵活的方式,一整块里布被分解成前后左右四个部分,裙子自然显得更加清爽、平整。如果不是特地去研究,这种细节的差异很难被看到。在不同的尝试中,我们慢慢有了成熟的制作技术,才敢大胆创新。今年在各种发布以及展览中,除了绣花马面裙,我们还展出了凉感面料的马面裙、衬裙和微马面结合的Mini马面裙等,既保留了马面裙的形制也更贴近当代人的穿着习惯。”

  非遗 在传承与创新中更时尚

  非遗工艺与时尚的融合一直是林栖和她的团队努力的方向。目前品牌做的蓝印花布、马面裙、植物染等非遗工艺的服饰面向的人群广泛,定价从几百元到几千元都有。林栖说:“我们希望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在这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服饰。当更多的人开始穿着带有传统非遗工艺的服饰时,我认为非遗工艺与时尚碰撞出来的火花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形成了属于当代中国人的服饰系统与服饰文化。”

  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衍生生命力,非遗工艺亦不例外。“这几年较为火热的应当是以‘国潮’为名的非遗创新展览、集市等,结合不同的非遗工艺,汇集不同的非遗产品,几乎涵盖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得益于现代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些非遗创新的物品被很快复制出来,因此非遗被迅速地获知。但我也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到非遗技艺赋予物品不可复制的度,以及这温度背后传递的人文精神。对于老祖宗留下的好手艺、好产品更加珍惜。由手及心,以国潮展开的非遗创新才不会只是昙花一现,而是真真正正成为中国文化传承与复兴的起点、基石。”

  对于非遗的传承,林栖有着自己的看法:“保护非遗关键在于活化非遗。以产业带动非遗活化,我们也有了一些成功路径和探索。在过去3年,为保护和传承手工艺,我们在浙江东阳打造了‘林栖三十六院’。它是一个传统手工艺集群+文旅融合的运作模式。通过文化复兴、挖掘在地文化、产业赋能、让传统手工艺人安居乐业,通过整合闲置的人力、土地、房子,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双向收益,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到目前为止,林栖三十六院开办了包括蓝染、蓝印花布、传统纺织、银饰等近20个非遗手工作坊,非遗展示场馆及博物馆2个,非遗主题民宿共20间。除此之外,在里面设置了产品陈列室和直播间,除了展示琳琅满目的蓝印花布服饰,还通过直播推广产品,传播非遗知识,为当地村民公益培训直播技能。“通过工坊,我们培育非遗技艺传承的青年人才队伍,由他们制作的非遗手工艺品,再通过互联网销售,有了完整的产业带动消费市场,非遗工艺才算活起来。”林栖说。

  非遗的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林栖认为,传统的非遗技艺需要和当代审美,以及不断出现的新业态结合,从而持续焕发新活力,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非遗元素转化到服饰设计中,让非遗工艺与时尚结合,进军时尚圈。2016年到2024年我们在北京、上海、伦敦、巴黎等多个国际时装周中展出我们的服饰,让更多人看到非遗传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是无限的。”

  中国设计力量崛起 在世界扩大话语权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腾飞,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近几年被世界愈发的认可。“中国文化特有的独特性、包容性、延续性、历史性、厚重度几乎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与之相同的第二个,这也给了设计师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林栖说,“生活在左和林栖马面裙这两个牌子能从国内时装周走向国际时装周,同时收获不少国外客户的青睐,也正是因为我们把属于中国传统的东西重新寻回、继承、创造出来。我也知道在这件事上,不止我们这个团队,在国内有众多这样的队伍在做这件事情。这样的人多了,世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就会越多。”

  对于品牌的未来,林栖有着清晰的规划:“生活在左这个品牌,定位是围绕着生活在左的生活方式展开的。它是一个无龄无性别、有周边产品、结合空间与衣食住行、游学等融合在一起的品牌,全方位的能够跟人产生情感的连接,跟家庭的氛围植入,是我们作为品牌的一个未来会持续靠近的方向。我在做整个品牌推动的过程当中,希望有非常强的中国文化基因。在老百姓看来,它是很时尚很有品质追求的,它是可以多场合代表我们的审美体系跟质量体系而存在的一个品牌。以前可能很多人希望买某些国际大品牌的一件衣服来代表一种身份,但是现在市场上面客户的成熟度很高,他们更多的是对于文化的认同以及个性的表达,一个可以打造中国自己品牌甚至是影响世界的品牌的机会正在来临。另外,这些年我一直在收藏马面裙,对马面裙的制作在2023年非遗申请中获得认可。马面裙制作技艺在我们的推动下进入非遗项目,生活在左也成为马面裙保护单位。我们目前的马面裙的销售占比达到了整体的50%左右,因此我以个人设计师的名义成立了‘林栖马面裙’,将马面裙作为品牌发展的另一个核心。我经常在想,什么是代表着中国的真正的传统服饰?这件传统服饰应当是男女老少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穿着的,当下可能我们自己很难用一件服饰来代表和体现,但我认为马面裙具备这样的基础。我希望通过个人的微薄之力发扬马面裙背后的中国精神,通过对传统手工文化的研究、再创造,带给人们美好、自信、温暖和力量,扎实做好马面裙的系统性保护和创新设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