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规模市场”为何有吸引力?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规模,市场,吸引力
  • 发布时间:2024-06-22 19:35

  国内大市场能够支撑大型企业相互竞争,从而同时收获规模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提升经济增长效率,这是小市场无法实现的优势。

  文 |《中国报道》记者 李士萌

  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会见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时表示,外资企业是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将始终向外资企业敞开。

  谈起中国经济,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是绕不开的关键词。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在日前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的“投资中国”意大利专场推介会上,意大利中国商业发展论坛主席卡尔迪洛表示,中国市场很大、消费者众多、贸易量交易量很大、市场效率很高,在网上销售的产品几乎可以触达所有消费者,所以说,“中国对外资最大的吸引力是市场”。

  今年一季度,中国新设外资企业达1.2万家,同比增长20.7%。“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与人口息息相关,仍亟待扩张的中等收入群体,14亿中国人不断释放的对美好生活向往,在此基础上,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的‘直径’可以无限延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超大规模市场的基数

  “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首先是由我国超大规模的人口数量决定的。”张立群说。跨过刘易斯拐点后,人口红利消退一度成为不少美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经济的理由。但从国际比较视角看,我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仍将拥有世界上相对规模最大的优质劳动力资源。《2020·径山报告》指出,到2030年,我国20至50岁(即“80后”“90后”“00后”)的青壮年人口数量将达到6.12亿人。

  这些人成长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高速增长期,受教育程度高,正不断推高我国人力资本的质量效益。人社部数据显示,2022年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据测算,我国每年有超过500万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专业毕业生,是美国的10倍以上。我国“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

  巨大人口基数上孕育的超大规模市场,正从供需两端为中国经济发展制造着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维持着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从人口数字来看,作为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人群的大国,任何一点微小的需求变动,乘以亿计的人口,也会成为巨大的需求拉力。

  “从结构异质性看,我国不仅有数量可观的中等收入人群,还有9亿广大中低收入人群,这部分人群与中等收入人群的需求结构呈现异质性,为企业产品技术升级和迭代带来更为广泛的需求谱系。”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庞瑞芝撰文称。

  将需求放入更长时间线去看,2021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距离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万美元的目标、美国8万多美元的水平,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叠加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这一驱动因素,那就没有天花板了,美了还可以再美,好了还可以再好。这代人住这个水平的房子,下代人住更好的房子。中国人民未来要达到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是史无前例的。”张立群说。

  与巨大需求相协同的,是强大的要素供给保障。张立群指出,产业方面,我们有世界上种类最完备、规模最大的工业制造体系;人力方面,包含高校大学生、中职毕业生和外出务工农民工等,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在1700万以上;资金方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2022年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为46%,远高于美日韩等国;技术方面,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人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保障,决定了我国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可以跟随14亿中国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而释放。”

  不久前,苹果在亚洲规模最大的零售店在上海静安开业,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亲手推开新店大门迎接中国消费者。此前彭博社报道称,iPhone在华销量下滑之际,苹果公司将在上海开设新门店,中国市场仍然“至关重要”,因为中国有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消费群体。

  兼容分工细化与规模经济

  “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多重优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教授、副院长罗立彬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国内大市场能够支撑大型企业相互竞争,从而同时收获规模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提升经济增长效率,这是小市场无法实现的优势。目前中国各大行业领域都有多个头部企业激烈竞争,为消费者提供低价高质多样化的产品。

  罗立彬指出,当前中国的新一代出口产品,最初都是瞄准国内市场的产品,是经历了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自然“溢出”到国外的。用经济学理论来说,是本地市场效应的体现。比如手机、新能源汽车等,是国内大市场支撑起这些品牌优秀的品质,也帮助他们提升国际知名度。同时,他表示,巨大的市场规模可以帮助中国缓解“分工细化”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对于规模小的经济体,如果分工细化,细化后的分工角色可能面临市场规模不足的限制,无法收获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收益递增或成本递减。

  而规模巨大的经济体更有可能同时收获“分工细化”和“规模经济”。即使分工做到很细,那些所谓“小众”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在国内获得较大的市场规模,市场主体既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比较优势,又可以收获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新型工种和职业涌现出来,2022年9月份完成修订的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2015年版大典相比净增了158个新职业,总职业数达到1639个。

  “这都可以看作是分工细化之后的结果。”罗立彬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向人才红利转变,以及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的日益提升,未来市场规模巨大所带来的“分工细化与规模经济相容”的优势,将变得日益重要。

  对于传统出口产品来说,多年来主要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为主要优势。罗立彬认为,近年来,随着该优势的减弱,国内分工细化优势日益凸显。

  “跨境电商成为体现这种国内分工细化新优势的重要载体。”罗立彬向记者分析,去年我国进出口整体增长0.2%,而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了15%以上。各大数字平台竞相将国内产业从地理空间集聚上升到数字空间集聚,分工协作突破地理空间限制,人流与物流纵横交错,各司其事,国内物流业快速发展。从2011年到2023年,我国快递量从36.7亿件增加到1320.7亿件,单件快递成本则从20.65元下降到9.14元,年人均快递使用量也从2.7件提升到94件。

  罗立彬认为,这充分说明国内社会分工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层级。这种分工细化和频繁协作,极大降低了国内生产综合成本,进而缓解和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减弱。当国内电商开始从事跨境贸易业务、成为跨境电商时,就可以立刻将这种国内分工细化带来的优势传递到国际市场,并逐渐成为中国外贸的新优势。

  此外,超大规模市场之下,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各种要素的丰富和异质性,也为企业创新带来系统性的优势。2023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全球独角兽榜》显示,中国以316家位居全球第二,比疫情前的206家增加了50%,中国独角兽数量比后面15个国家加在一起还要多。

  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

  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从来不是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的,而是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2022年的数据显示,我国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并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近些年随着“一带一路”框架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供应链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023年,双边贸易继续增长,规模达6.41万亿元,东盟连续4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我国也连续多年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靠的订单来源。除了传统的优势贸易伙伴外,中巴双边贸易在近些年表现突出。巴西发展、工业与贸易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巴西外贸顺差贡献率超50%,中国继续成为巴西第一大出口目的地,铁矿石、牛肉、大豆等品类的最大进口需求国。

  对于很多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市场也为其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拉力。从2023年开始,中澳关系重拾积极发展势头,中澳贸易开始“回春”。数据显示,自2023年8月中国取消从2020年期间开始对澳大利亚大麦征收的80.5%关税以来,仅10月,中国就从澳大利亚进口了31.4万吨大麦。

  进入2024年,中澳经贸加速升温。今年3月28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自3月29日起,终止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澳大利亚葡萄酒也“重返”中国市场。

  对于不少高新跨国企业而言,中国也是不容错过的市场。2023年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一次访谈中表示,中国约占据了美国科技产业三分之一的市场,“如果我们被剥夺了中国市场,我们是没有应急措施的,(世界上)没有另一个中国,只有一个中国。”他表示,中国市场不可代替。

  “在开放条件下,巨大国内市场规模可以对全球优势资源产生引力,吸引全球优势资源竞相从开拓中国经济发展潜力中找到自己的机会。”罗立彬说,“有买才有卖”,中国可以为当前乃至未来很多高投资高风险的创新活动提供市场支撑。

  不仅是需求市场,张立群还指出,中国制造也成为很多国家重要的供给保障。如今不少发达国家本土的制造业已处于发展边缘,中国制造所延伸出的产业链优势也在持续外溢。

  专注于企业数智化软件与服务提供的用友网络总裁陈强兵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日本,不少钢铁企业都对其开发的AI废钢智能判级系统表现出浓厚兴趣。“以前需要通过人力判断废钢等级,现在则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和智能算法分析来判断。”据了解,类似的系统在日本并不多见,根本原因是日本类似的场景不够多,但中国这样的场景丰富,供应链上下游已经非常成熟,供给算法分析的数据量大,市场提供给企业的服务更精准。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于世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想要进一步转化成现实优势,张立群认为,根本是要解决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问题。“面对市场需求收缩周期,政府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启动键,已经开始运作。但更为关键的是,实现好更充分、更高水平的就业,从而使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才能稳定成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