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劳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 来源:《少男少女》月未版(教育管理)杂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德育教育,劳动内容,劳动平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7-08 10:37
在小学劳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何晓敏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赤岗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随着国家对德育教育的高度重视,劳动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逐渐展现出其在德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文章将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劳动内容、搭建劳动平台、丰富劳动资源、创新劳动评价等策略,在劳动课堂中实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标,期望为小学劳动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劳动课堂;德育教育;劳动内容;劳动平台
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更是引导他们走向正确人生的明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劳动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劳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一、在小学劳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既有效融合,又各具特色,对塑造小学生正确的三观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二者目标一致性
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具有目标一致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教育被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旨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强调了教育与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以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行动指南。可见,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目标相互融通,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二)二者方式互补性
在教育方式上,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呈现出鲜明的互补性。传统德育教育有时难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实的道德情感体验,相比之下,劳动课堂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在劳动课堂中,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掌握劳动技能,更能深化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同时,德育教育为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使劳动教育更加系统、深入。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奠基。
二、在小学劳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丰富多样的内容设计
2022年,劳动教育成为一门独立的国家课程,其育人功能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但要想在劳动课程上渗透德育教育,发挥育人功能,那么就必须设计丰富多彩的劳动教学内容。
1. 结合学生特点,开发劳动课程
在劳动教育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正在快速发展,但尚未稳定、成熟。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但往往缺乏持久性。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有趣的劳动活动,助力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例如,在“小小农场主”这一主题下,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来设计不同的劳动任务。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体验“我是种子守护者”的角色,亲手种植蔬菜,学习浇水、施肥、除草等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责任感。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我们可以安排“我是小园丁”的任务,让他们分组进行园艺种植、修剪枝叶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而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担任“我是农场主”的角色,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动物的饲养方法,参与农场的日常管理,挑战更高难度的劳动任务。这样根据分年段设计劳动课程内容,既符合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水平,又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各项能力。
2. 融合德育教育,设计分层作业
培养学生,考虑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成长,还要考虑其对家庭对社会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还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劳动作业的设计中。通过设置“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次的作业来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学校层面,我们可以设计“我是校园小卫士”系列劳动作业,让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卫生清洁等任务。在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可学到种植、打扫等基本的技能,还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团结协作、学会负责。当他们沉浸在由自己亲手打造的舒适的校园环境中时,环保意识和爱护公物的意识也会油然而生。在家庭层面,教师可以布置“我是家务小达人”的劳动作业,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如摘菜、洗菜、扫地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家长的辛劳,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家庭责任感。在社会层面,教师可以设计“我是社区志愿者”劳动特色作业,引导学生到养老院帮助老人、清理社区环境、义务宣讲环保知识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这样分层次、多样化的劳动内容设计,我们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培养他们的各项能力,还能够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内容的丰富性与教学方法的恰当性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维持学习热情的关键。那么,如何实施劳动教育,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实践中都受益呢?
1. 利用平台,以劳树德
利用多样化的劳动平台来实施劳动教育,让学生参加到劳动实践中去,是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充分利用家庭劳动平台,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家务,逐步提升家庭责任意识。班级劳动平台则可通过“人人有事干”的项目,让学生学会维护环境卫生、爱护公物,增强集体荣誉感;劳动基地平台则让学生在种植实践中,学会关爱生命、热爱大自然。此外,教师更应该发挥活动育人的作用,举办各项劳动比赛,如举办“争当劳动小达人”“我的拿手好菜”“我是整理小能手”等,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在比赛中成长。
劳动教育平台的选择性很多,只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做有所获,达到以劳树德的教育效果,那便是行之有效的。
2. 循序渐进,浸润童心
不管是劳动技能的培养,还是德育教育的渗透,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从生活的细节出发,都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积累,循序渐进。例如,在“变废为宝”的活动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搜集废旧物品,然后进行评估,将适合自己创意的物品带进课堂,再进行制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不过多干预,尊重学生的创意,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在学生完成第一次创作时,教师可以展示优秀作品,邀请学生谈创作意图后,再鼓励学生二次创作。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发扬克服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
(三)行之有效的校外资源
家庭和社会资源的补充会为劳动教育的发展插上一双翅膀。我们可以开设“家长课堂”,邀请具有专业技能的家长进入课堂,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如邀请扎染传承人进入课堂,引导学生了解非遗知识,学习扎染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自己的作品。在这个劳动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也就越发强烈,根植爱国主义情怀的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此外,社区资源也可以利用起来。例如,学校大队部可以结合建队日、少先队员入队仪式等,邀请“五老”进校园。当然也可以设立“向劳模致敬”主题实践,引导学生采访劳模生活,邀请劳模到学校进行演讲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劳动领域,也能从思想上给予他们更深远的影响。
(四)与时俱进的评价方式
劳动教育评价是影响劳动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应关注劳动过程而非仅看结果,从劳动态度、技能掌握、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同时,采用教师评、家长评、同学评、自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找到改进的方向。另外,教师还需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小学劳动课堂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至关重要。作为教师,需深刻认识在小学劳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和道德情操,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未来,面对学生的不断发展变化,面对他们的需求,我们也将继续深化研究,探索更多有效的融合途径,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为小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1).
[3]冯建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理据与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
[4]戴燕妮.多措并举,让劳动教育见实效——在劳动教育中彰显德育价值的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