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马格南摄影师(下)

  • 来源:摄影世界
  • 关键字:马格南,摄影师,延续
  • 发布时间:2024-07-13 10:03

  摄影并文/ 潘超群

  乔纳斯·本迪克森(Jonas Bendiksen)

  挪威摄影师乔纳斯·本迪克森的职业生涯始于19 岁时在马格南伦敦办公室为期一年的实习,之后他以摄影记者身份前往俄罗斯,并在那里完成了人生第一个项目《卫星》(Satellites )。从这部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飞地(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的是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和生活在孤立社区的人们很着迷,而这种着迷也一直被他的其他项目延续。

  2004 年,乔纳斯成为马格南图片社提名会员,2008 年成为正式会员。截至目前,他的每个摄影项目都展现惊人的眼界与天马行空的创意:《我们生活的地方》(The Places We Live )采用360 度摄影的方式,讲述了四个平民窟的生活,仿佛将我们带入平行世界一般;《最后的圣约》(The Last Testament )是有关7 个自称圣经中耶稣转世的男人的奇妙故事;《韦莱斯之书》(The Book of Veles )更是以全部虚假的文字和图片探究并挑战了人类感知的盲目性和脆弱性。

  在乔纳斯·本迪克森的课程中,他一再强调的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就是好奇心和耐心。他认为一切摄影的欲望都起源于好奇心,而一切好作品都来自于耐心。如果我们回顾他的个人项目,就会发现这两个词几乎就是他摄影实践的总结。

  乔纳斯信奉长期主义,常常花上数年的时间来完成一个项目。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摄影师,他认为学习摄影最好的方式就是完成个人长期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自己也能够了解摄影。他认为摄影师同样会被自己拍摄的内容所塑造。

  乔纳斯的摄影风格犀利而敏锐,形式和结构上颇为开放。在拍摄项目时,他常常对图像进行预想,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同于很多青睐于“偶发事件”的马格南摄影师,乔纳斯的工作方式更接近于观念艺术家——先有观念,再付诸实践。同时,乔纳斯认为在这个时代仅仅是“好照片”已经不够了,在影像“爆炸”的年代,作为摄影师更需要让照片变得有意义——我们发现什么?我们推动什么?我们想改变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摄影似乎又回归了传统纪实时期的作用。

  彼得·范·阿格塔梅尔(Peter van Agtmael)

  1981 年出生的荷裔美籍摄影师彼得·范·阿格塔梅尔毕业于耶鲁大学历史系。他于2008 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并于2013年成为正式会员。他从美国的多次对外战争出发,用直接而充满震撼力的图像探讨了冲突、历史、记忆、民族主义、种族和阶级等主题。即使在马格南诸多战地摄影师中,彼得的风格也令人惊讶:他毫不避讳地展现战争的血腥残酷和普通人的苍白无力,图片中的压抑和恐惧气息几乎无处不在。

  他说:“照片就是纪念碑。(Photographs are monuments.)”在听他的课程时,我常常被他所展示的图片感动,但又几乎一直处于窒息与矛盾的情绪中:一方面有些内疚,觉得自己拍摄的内容与之相比似乎毫无实际意义;一方面觉得如果摄影中只有这些残酷,我好像宁可放弃。这是我在其他任何马格南摄影师的课程中都不曾有过的感受。

  彼得坚信摄影和自由媒体在创造历史叙事方面发挥着作用,他认为摄影师成熟的标志就是一次性可以使用相机处理更多的画面元素,并且可以在采用复杂方式和简单方式理解瞬间之间自由切换。他说“如果一个摄影师的作品过于风格化,他们就会开始极度限制自己”。他还说:“我喜欢摄影,因为它的模糊性、开放性和神秘性。”

  彼得的课程其实主要是有关于照片的编辑与排序。我们在上一期内容中其实有比较多地分享过这部分内容,在这里就介绍一种彼得分享给我们的编排练习方式。

  他建议我们从其他摄影师的项目中选择50 张图片作为编排练习的“案例”。为什么要选用其他摄影师的作品?因为这样你会与照片保持更好的心理距离,在排除某些图片时,也会更加果断客观。在对照片进行编排练习时,你可以不断采用各种方法尝试。例如,可以练习15 张、25 张、35 张图片的不同编排,也可以尝试在固定图像数量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图片和顺序,来讲述截然不同的故事,并将故事用文字写下来。其实照片的编排几乎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这个方法就是帮助我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排序方式。

  马克·鲍尔(Mark Power)

  我最期待的课程来自摄影大师马克·鲍尔。在开学时,马格南教育部门的负责人问大家有哪些特别想见的摄影师,我提到的第一位便是马克·鲍尔。

  马克·鲍尔居住于英国南海岸的布莱顿,他被称为英国当代摄影先驱之一。他于2002 年被提名加入马格南图片社,2007年成为正式会员。马克因其开创性的作品而闻名,他常常使用技术相机(阿尔帕和飞思)拍摄复杂、精心制作的图像,在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层面探索着影像的可能性。

  马克·鲍尔同样是长期摄影项目坚定不移的支持者,他最重要的两部作品分别是耗时四年完成的《航运天气预报》(TheShipping Forecast )和计划十年完成,但目前依然在进行中的《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 )。两部作品,都堪称鸿篇巨制。

  《航运天气预报》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为了这部作品,马克·鲍尔走遍了英国航运天气预报覆盖的31 个西欧海域,并探索了英国作为一个岛国的独特精神和奇异浪漫。每张照片都附有拍摄当天早上6 点的天气预报,整个作品看起来像是一种社会剧场的编年史:在一系列零散的瞬间中,人物在画面中漫步,仿佛梦游。海岸线、地平线和海滩,这些地方既充满集体怀旧之情,也充满个人怀旧之情。

  在课程中,他给出了“以摄影书为呈现形式,进行前置思考的重要性”“尽可能步行,以便看到那些快捷交通方式看不到的风景”“摄影项目不一定要有故事线,摄影作品也未必要具有可读性”等观点。特别是有关摄影书的部分,对我来说很有启发。马克认为提前在脑海里设计图书,有助于确定拍摄的规模、结构和内容。对于我提出的“如何开始和结束一个摄影项目”的问题,他的回答是“从感兴趣且可行的主题开始,而一旦发现在重复自己就应该结束”“如果你要做一本摄影书,你会自然而然地知道书的结尾在哪里”。

  对于摄影风格,马克提出的观点也非常有趣,他反感“风格(Style)”这个词,但是认可“语言(Language)”这个词。他认为摄影师在长期来看不应被某一种风格所局限,不同的项目完全可以应用不同的、合适的风格,但建立属于自己的摄影语言非常重要,这种语言代表的是摄影师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他说:“现在我们都能拍照,能力各不相同,重要的是我们用相机拍了什么。”另外,对于个人摄影项目,马克·鲍尔建议要不断对自己提问:“为什么你会在意这个主题”“为什么主要使用黑白(彩色)”“为什么选择这些图片”“你打算如何展示图片”等。这些问题,以及诚实明确的答案,会帮助我们真正理解自己正在进行的拍摄,并以此为基础,学会“捍卫”自己的摄影观念。

  别克·狄泊特(Bieke Depoorter)

  比利时女摄影师别克·狄泊特是科班出身,2009 年获得比利时根特皇家美术学院摄影硕士学位,25 岁时获得马格南图片社提名候选,四年后成为马格南正式会员。截至目前,狄泊特已经出版了五本摄影书,获得包括德意志交易所摄影基金会奖、拉里·苏丹摄影奖在内的诸多奖项。她也是目前马格南最为活跃的女性摄影师之一。别克·狄泊特非常看重与被摄主体建立联系,这是她艺术实践的起点。比如我非常喜欢她以美国流浪之旅为线索的摄影作品《我大概会称之为一天》(I am about to call it a day )。该作品记录了她横穿美国的公路之旅中,每晚借宿陌生人家中时的故事和场景。偶然的相遇是故事的起点,接下来一切似乎都在摄影师的安排下“顺其自然”地发生着,特别是摄影师与被摄者之间无法言喻的微妙关系。她似乎总是试图将自己的故事投射到场景中,以一种模糊了边界的方式重塑了现实。

  狄泊特是特别有创意和想象力的摄影师,“摄影引导我走上让我惊叹的道路”,这句话是她对摄影的热情和理解。

  在狄泊特的课程中,她很详细地讲解了她五本书的创作经历、思路和总结。作为一个i 人(网络流行词,指性格比较内敛、内向的人),她视街头摄影为“偷取图像”,是“虽然可以但是不愿意”的拍摄模式,所以她提出要摄影师“寻找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拍摄”,比如她自己在拍摄陌生人时,一定会取得对方的同意,而为了“更舒服地拍摄”。她很喜欢将拍摄场景设置在被摄者的家中,因为这能够让被摄者最大程度的放松,也让摄影师有机会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但说实话,我有点不能确信这真的是适合i 人的拍摄方式吗?

  狄泊特还提到她特别喜欢在夜晚拍摄,她说“我在夜间看得更清晰”。我想这个“清晰”,是指夜色隐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干扰细节,反而可以更清晰更明确地关注拍摄的主题或主体。

  当然,狄泊特觉得摄影中最重要的就是走出去,没有什么比拿起相机出门拍摄更有意思,也更重要的事情。她现在使用的主力器材是佳能R5,以及24-70 和18-35 的镜头,她说对于器材她喜欢“保持简单”。

  最近,狄泊特耗时五年的项目《阿加塔》(Agata ),因为具有共创性质的被摄对象突然反水,导致作品不得不暂时下架,不能出售也不能展示。虽然有人说这反而更为这个项目增加了意义,但我相信对于她个人而言应该非常痛苦。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要注意保持与被摄对象的距离、以及慎重对待共创一事。

  以上就是本期的分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