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突破7.7万亿,上市公司超740家,浙江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本
- 来源:新财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7-20 21:14
从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到五金家电、电气机械,再到义乌小商品城、海宁皮革城、柯桥轻纺城等专业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创造了无数“草根经济”传奇。近5年,浙江GDP实现了从4 万亿到7 万亿元的“三级跳”。在蛋糕做大的基础上,浙江如今又扛起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的40 余载,浙江书写了一个从“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大省”“资本市场强省”的高质量发展样本。
740余家上市公司与7万亿GDP背后,民营经济活力满满
2021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万亿,达到73516亿元,2022年更达到7.7 万亿元,稳居中国内地省份第四位。浙江站稳头阵的背后,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曾几何时,浙江由于地瘠人贫,许多人被迫外出创业谋生,以吃苦耐劳闻名的浙江商帮成为中国五大商帮之一。随着外出浙商将大量商业信息和资本带回家乡,一大批个体和私营企业在浙江诞生,并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发展强劲,成为浙江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中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共有107家企业入选,连续24年蝉联全国首位。
民营经济对浙江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浙江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6年的30810 亿元增加到2021 年的49200亿元,5年间扩大50%以上,占GDP的比重从65.2%提高至67%左右。2021年,浙江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73.4%的税收、81.6%的货物出口、58.8%的投资和87.5%的就业人数。
民营经济的繁荣,也为浙江在资本市场的实力扩张奠定了基础。浙江A股上市公司数量由1993年的5家增长至2022年8月的630家,且自2010年起常年稳居内地省份第二(图1)。截至2022 年8 月31 日,浙江A股、港股、中概股上市公司合计达到742家,总市值达12.95 万亿元,两者均位居内地31省份第三名。
其中,浙江A股公司中的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达到79.8%,而全部A股公司中民企数量占比为62.9%。浙江板块民营成分占比高出A股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图2)。
浙江不仅上市公司数量多,且知名龙头企业聚集,阿里巴巴(09988.HK)、农夫山泉(09633.HK)、网易(09999.HK)、海康威视(002415)、宁波银行(002142)、荣盛石化(002493)、申洲国际(02313.HK)、合盛硅业(603260)、华友钴业(603799)、舜宇光学科技(02382.HK)等皆为千亿市值企业。其中,农夫山泉、网易、荣盛石化、申洲国际、合盛硅业、华友钴业、舜宇光学科技等7家企业均为民企,千亿市值企业中的民企占比达到七成,实力不容小觑。
2021 年浙江省A股公司研发支出合计1116亿元,仅次于北京、广东、上海。持续研发投入之下,浙江企业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Wind数据显示,浙江A股上市公司2021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2994亿元,超九成公司实现盈利,净利润达3335亿元。其中,民企营业收入合计24009亿元,占比56%,净利润合计2151 亿元,占比64%,显示出颇为强劲的盈利能力。
政府辅助,5年间新增上市公司达277家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的晴雨表,更是产业实力的代表。浙江上市公司的强大,除了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外,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浙江大学AFR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原浙江省金融办副主任包纯田回忆道:“在浙江经济探索中,地方政府将上市公司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致力于发挥自身民营经济繁荣的优势,促进民营企业走向上市。而上市的第一步则是股份制改革。”
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股份制试点开始推进。浙江也成为全国最早探索股份制的地区之一,政府推动全省企业从不太规范的合作制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公司制转型。
这一过程中,由于民营企业普遍较为谨慎,政府的积极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浙江政府向企业阐明上市能筹集资金、吸引人才,增强发展后劲;另一方面,政府设立上市办,组织省内基础条件相对好的企业进行上市培训,帮助其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问题。
为提升上市公司发展水平,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2017 年9 月,浙江省发布《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计划》,全方位实施以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为核心的“凤凰行动”。
该计划实施后,2016 至2021 年的5年间,浙江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了277家,增幅高达84.2%,其营业总收入增长147.1%,净利润增长105.1%。同期,全部A股公司营业总收入增长87%,净利润增长67.8%。
在这一过程中,浙江政府秉承着“最多跑一次”的原则,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21 年,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浙江省营商便利度指数达到了83.17,得分居全国首位。
企业培育、上市和壮大,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专业指导和服务。目前,在浙江注册的有瑞丰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4家银行,财通证券、浙商证券等2家证券公司,香溢融通、南华期货、仁东控股、华铁应急、浙江东方、永安期货等6家多元金融机构。在新财富2021年中国内地省份金融竞争力评分中,浙江省得分总计3.9分,与上海仅差0.2分,排名第五,显示浙江金融竞争力不断增强,正在向北上广第一梯队迈进。
此外,浙江各大城市在“人才吸引力城市排行榜”中均位居前列。其中,杭州近年更获评对人才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在一些人才吸引力城市排名中,其甚至超越上海和深圳,仅次于北京,位居各大城市第二。
人才的聚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支撑,近年来浙江的专利授权数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 年浙江专利授权数为391700 件,在各省份中排名第三。2021 年,浙江省重大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数量上升至全国第三,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4 年居全国第五位。
创富能力强劲,私募股权投资成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力
民营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达,也带动了当地居民财富的日益增长。2021 年浙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57541元,是全国水平的1.6倍,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经济的繁荣,使得居民财富不断积累。2022 新财富500 富人中,有72位民营企业家来自浙江,人数在各省份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北京,相比2021年增加了6人。他们所持有的公司股权总市值高达26713亿元。浙江也是唯一一个人均财富正增长的省份,显示出强劲的创富能力。
居民财富的增长,使得浙江企业在一级市场的融资实力也不容小觑。浙江私募股权发展位居全国前列,除了藏富于民,还在于政府的积极推动。2009年5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合理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自此之后,浙江省股权投资基金稳步增长,2009 年私募股权投资案例数110 件,投资金额82.78 亿元,而2021 年其投资案例数为367 件,投资金融达984.1 亿元,规模增长显著。将各省份2009 至2022 年私募股权投资案例数、投资金融加总,浙江省投资案例数合计6718 件,排名第四,投资金额合计7397.1 亿元,排名前五(图3)。
从行业最新布局看,2021 年初至2022年8月,浙江省私募股权投资案例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可选消费、工业、金融等行业。其中,信息技术案例数量占据半壁江山,达到54%,其次是医疗保健、可选消费,分别占比18.8%、8.5%(图4)。私募股权投资对于浙江提前布局先进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上市被认为是私募股权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方式。2009 至2022 年,浙江私募股权投资案例中,有282家企业上市,为当地上市公司群体扩张持续输送力量。
此外,这282 家上市公司中,机械、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基础化工、汽车、医药等行业企业居多,占比53%。一大批新兴行业实体企业上市,既夯实了浙江制造业强省的地位,也抢抓了新能源、医药等热门新兴领域的发展机遇(图5)。
包纯田表示:“PE/VC投资有利于挖掘成长型企业,尽早布局新兴赛道,近十几年,PE/VC投资成为浙江省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独角兽总部数量前十的城市中,杭州以21家独角兽数量位居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培育了一批包括蚂蚁集团、菜鸟网络在内的知名独角兽。独角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最成功的创业企业,浙江独角兽的优秀表现,也反映了其积极推动股权投资的阶段性成果。
制造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2035年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一、二级资本市场的联动之下,浙江已经成为制造大省。新财富500 富人中,浙江企业家大多来自于制造企业,如老板电器的任建华家族从事家电制造,娃哈哈集团的宗庆后从事饮料和服装生产,德力西集团的胡成中从事工业电气行业等。
对比浙江A股与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可以发现,浙江机械设备上市公司数量占比14.74%,为各行业之首,而A股中该类上市公司占比为9.88%。此外,浙江上市公司在基础化工、汽车、电力设备、轻工制造、纺织服装等制造业上的占比明显高于A股(图6)。
制造业一直是浙江重点发力方向。从产业区、特色小镇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小微企业园,再到近几年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的建立,浙江不断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迈进。
2020年底,浙江省制造业规模效益持续提升,制造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规上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达23.5万元/人,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136万元/亩。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59.6%、33.1%和15.6%。2021 年,浙江制造业增加值更突破2.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5%,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发挥了“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具体产业分布方面,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2669亿元,其次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是9072亿元、67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与2020年相比,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在各制造行业中增长最快(图7)。
2021 年7 月,浙江印发了《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预期由2020年的32.7%提高至33.3%,形成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知名品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标准,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巩固升级汽车、绿色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智能家居等优势产业。
2022年,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浙江力争成为全球数字变革创新地、全球智能制造领跑者、全国绿色制造先行区,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民营当家,政府辅助,一路走来,浙江不断突破自身发展局限,在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联动推进下,其经济发展韧性依然值得期待。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