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不能停》编剧、导演董润年:喜剧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态度

  • 来源:电影中国
  • 关键字:喜剧,方式,态度
  • 发布时间:2024-07-21 16:10

  为什么要制作一部职场题材的喜剧片?

  董润年:可能我不喜欢用职场这个词。我喜欢用的是上班这个词,我觉得在国内上班族是非常主流的这么一个群体,我从小我爸爸就是上班族,然后我妈也是。身边的这些家长其实从小你听到的全是他在讲单位里边讲上班遇到的这些事。但是无论在哪个时代,我觉得在职场里边去上班、去工作的人都是我们这个社会上人数最多、最主流的一批人,我觉得也是走进影院最主流的一批观众,我觉得其实这么主流的一批人,他们的生活应该怎么去呈现,他生活里面其实有很多故事,然后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关于上班的这些人,在上班过程中他们遇到的事情,然后他们的生活去呈现,所以当时就一直想做这个题材,后来从2017年开始写了这个剧本,最终一步一步的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电影。

  创作剧本时有在上班族身上搜集素材吗?

  董润年:对,我们收集了大量素材,其实从2017年我们就开始做采访了。采访对象一个是身边的朋友,一个是专门采访了很多在互联网企业里面上班的一些人。然后呢,我自己的同学,因为我高中的时候是学理科的,然后。我的很大量的同学毕业以后都都进了这种IT企业,所以就是采访了他们。然后又采访了很多这个通过他们又采访了很多这个不认识的这些就真实的上班族。然后从里面得到了很多第一手的经验。然后自己虽然没有这种互联网企业上班经历,但是因为自己也有工作室,有公司,然后其实也是每天在办公室跑,然后也接触了很多上班人对这个打卡什么这些事情自己也有一些经历。

  如何理解现实中上班族有非常多的怨念?

  董润年:这个我们还真问过很多人,就是大家一提起上班全都是感觉痛不欲生,都觉得为什么要上班,为什么要每天那么辛苦的早上赶地铁,但其实大家真正感到痛苦的并不是工作上的劳累和辛苦。大家真正感到痛苦的两点,我觉得第一是不公正,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公正,不公平的事,甚至可能这都不是工作上的,可能在生活里也会遇到。就是明明你是最辛苦努力工作的那些人,然后你其实干了很多事,但是转眼这个功劳就被可能更会汇报的一些人就被抢走了。然后有很多事其实感动不敢言,我觉得这个是大家对上班、对工作怨声载道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是他能不能意识到自己做的这份工作有价值,就是有的人他跟我抱怨了,然后我们聊了很多,发现最终其实他不是怕辛苦,真正他觉得他是干的这个活有价值,然后有意义的时候,其实他加班去,每天早起什么其实都毫无怨言。但是呢,很多人跟我说说,就是觉得自己这工作其实丝毫没有价值,你换成另外一个人来做。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然后你也看不出来你这个工作做了半天到底做出了什么实际的贡献。然后这个时候人就很容易躺平,这这是我采访完了以后,其实我得出的最最明显的两个两两个结论。

  三位主角分别对应了现实中哪些人群?

  董润年:胡建林他其实代表的是貌似被时代已经抛弃了的一批人,我们有时候在职场里边呆久了,或者到了一定年纪,尤其现在这几年,大家总在说35岁职场焦虑的这个问题,就说,你感觉现在的这个时代日新月异,变化非常的快,迭代非常的快。似乎你到了一定年纪,然后你的知识结构,你的不更新,或者你的工作做的持续一段时间以后,你慢慢的好像就要被这个社会淘汰了,他代表的是这样一批人。但其实他本身是一个工人,似乎普通工人是被这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但其实他并没有,只是大家认为他被抛弃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如果你不服输,你不认为自己被抛弃了,你并没有真的被时代抛弃。

  然后白客演的这个马杰这个角色,其实他是那种已经进入职场一段时间以后,被现实生活鞭打过的人,就他心里虽然还有火苗,还有梦想,但是他已经不敢说了,已经不敢表达了,因为他有家人,还有生活的各种压力,那只能去向现实妥协。

  然后“叛逆”这个角色,她代表的其实是初入职场的00后们,她还没有丧失自己的这个自主性,还没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她还在坚持着按照自己的原则去做事情,然后我们能想象到他未来一定会碰到很多事情,有可能会碰到头破血流,但我觉得现在的这批年轻人,他们特点是并不怕这种碰撞,他并不愿意轻易的低头。当然,有一部分人将来也许会发生转变,也许会变成马杰克。甚至将来会变成胡建林,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还是“叛逆”的这种状态。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们也代表三种人,或者说我在创作中,我认为他们其实代表了我们每个人的三个阶段,代表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叛逆”最年轻,她代表的过去是我们。每个职场人初入职场的时候的一种状态,然后马杰代表着我们的现在,已经开始熟悉这套规则,我们开始不由自主的按照这套游戏规则去生活了。然后胡建林是这种,当你的希望、你的理想一直没有泯灭,一直还保留的时候,你到最后可能你能变成胡建林,进行最后一次的这种殊死一搏,也许就能给自己带来一个新的希望。

  为什么设定胡建林能在大公司里平步青云的剧情?

  董润年:他在公司里平步青云其实还真跟他自己没什么关系。其实他能在公司里平步青云完全是因为大公司里面其他的这些人自作聪明,这些聪明的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然后导致了这么一个其实什么都不懂的人,反而在职场缝隙里一直往上走。这个是荒诞的设定吧,其实也是有很多现实的这个逻辑在里面。最近几年其实特别流行一句话。今年反复在互联网上看的一句话,就是大家以为这个世界是一个精密运转的仪器,结果你发现全世界都是一个草台班子。就是很多看起来好像很完整的这个体系,这种企业体系其实里面有不少漏洞、有不少的缝隙,然后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些让我们觉着荒诞不经、哭笑不得的这种结果。

  当领导的三招技巧是写剧本的时候自己总结的吗?

  董润年:这个是我们经过了大量采访,包括在互联网上,也看了、搜集很多资料然后跟大家一起聊然后体炼出来的。三招,当然其实还有很多招,我们当初最早可能剧本写过五、六招,然后最后提炼成了这个三招。其实这三招当然不是好招,但这三招其实就是在提炼的是在企业里面,在一个这种系统里面其实怎么混日子。甩锅然后怎么去争功劳,那么几招其实是通过好多实际的这个案例实际身边人。就是我们讲他身边有些领导或者同事做的,然后给他总结出了这些。一句话,第一招是那个能不说清楚的事,就别说清楚,就说,你作为一个领导,就是有时候不能让下属看透心思是什么,然后因为你一旦被下属看透了,你的权威性、神秘感消失,下面的人就不会那么尊重你、不听你的了。第二招是要拉拢人心,其实相当于是PUA你的同事和下属,然后让人替你去干活。这第三招就是说你要转移矛盾甩锅,本来这个应该你承担的这个责任。通过这个别的方式就转移到别人身上去了。

  为什么用喜剧的方式解读裁员这个话题?

  董润年:裁员这个事确实很严重,尤其是到了今年,我感觉其实裁员,大规模裁员变成了一个还有点普遍的一个话题。就是每天看到晚上其实大家都在讨论这些事,经常上热搜,各种裁员的消息,说实话就是最初创作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是现在这个时期,这个会变成一个这么重要的那个话题。但是对我来说呢,我觉得创作初期跟所有人在进行采访、聊天的时候竟然发现了只要是上班的就是这个,失去工作这件事一直是心头萦绕的一个也挥之不去的主题,都无论如何其实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但有趣的是,其实所有人都很清楚这个,已经清楚现实中裁员的给大家带来的痛苦。带来的一种压力了觉得如果在不用一个戏谑的方式,不用一个轻松一点的方式给观众呈现的话,观众为什么要看你的电影?为什么现实中已经都经历了,为什么还要在电影里添堵?我觉得我们是用一个喜剧的方式来把这个裁员背后的其实一些真相揭开。观众看到,然后反而也许能够削减一些我们对裁员的恐惧,我觉得当你把它喜剧化了,当你把它小丑化了,当你把它用另外一种形式呈现的时候,当我们敢于真正的面对它并且去嘲笑它,去笑着面对它的时候,反而在现实中也有了面对它的勇气。这个是我觉得我用喜剧来表现裁员的一个原因吧。

  喜欢创作喜剧还是严肃现实主义作品?

  董润年:其实我都还蛮享受的,我个人创作上不会给自己设置什么限定,然后我也比较好奇心重,就我挺想尝试不同类型的作品,下一部可能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类型的作品。我个人确实很喜欢创作喜剧,因为我最早入行做编剧就是从写情景喜剧开始的,然后写电影,最早写的《厨子戏子痞子》也是一个喜剧,然后中间过程中《心花路放》《疯狂的外星人》其实都是喜剧。对我来说,我觉得喜剧其实不是一个类型,就对我来说喜剧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态度,所以我特别喜欢,不管多么严重的事情,不管多么苦难的未来,可能摆在我面前的一种挑战和压力。我们都能笑着去去对他,我们就像刚才说的就是,只有你能笑着面对的时候。你还是真正的面对了自己,是真正的面对了这个困难,才有能力、有这种决心和毅力去克服这个困难,这是创作喜剧给我带来最大的感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