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Interact Analysis 发布的《2022移动机器人市场报告》,全球应用于仓储和制造业的移动机器人出货量增长超过70%,预计未来五年,移动机器人的出货量将继续以每年约50%的速度增长,行业营收每年保持30%-40%的增长。同时,移动机器人市场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截至2020年底,即便在率先将机器人应用于仓储运营的美国,也只有不到1%的仓库部署了支持订单履约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而料箱机器人的应用则更为罕见。
在这一背景下,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系统专家⸺牧星近日发布了颠覆性的MIX全能型GTP货到人智能仓储解决方案。相较于传统方案,其存储密度提高400%、拣选效率提升4~5倍、硬件投资降低50%,以全方位的能效增长、卓越的投资收益表现,为企业内部物流树立起全新的标杆。本期,我们邀请到牧星CEO刘明以及牧星CTO黄志明,听他们分享牧星这一路走来的故事。
颠覆性的智能仓储解决方案
据黄志明介绍,牧星MIX全能型GTP货到人智能仓储解决方案是行业内的一大突破。它有效结合了潜伏式AMR货架到人方案的灵活性与料箱到人方案的高存储优势,能够同时满足大、中、小件不同尺寸商品的存储与拣选,同时搭配牧星智能独特的热度整理2.0算法,可实现料箱与货架双重纬度的AI存储优化。例如,每小时取/放料箱数量最高达650个;10层货架高度仅3.7米,空间利用率更高;可节约70%人力,并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拣选效率4-5倍。
业内人士对于未来的预测都比较乐观,普遍预计物流机器人未来能有30%~50%的增长速度。在刘明看来,增长速度不是最重要的,更关键的是行业和市场能够做到多大。“放眼全球,除中国之外,物流机器人在仓储行业只有不到3%的渗透率。目前做得最好的是亚马逊,明确规定了新开立库要使用物流机器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未来的市场空间至少是千亿级的,加上制造业领域的需求,可能在未来会有万亿级的市场。”
出海的这些年
自2016年成立以来,牧星在国内外齐头并进,并依据实际的市场成熟度,将海外市场作为当前重点开拓目标,建立起国内外市场均衡发展的态势,成为中国极少有的打入国际市场、确立全球领导地位的智慧物流仓储企业。
2018年,牧星首先去了韩国和澳洲,2022年在这两个市场均收获了将近一亿的订单。过去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牧星虽然出海步伐虽然有所放缓,但仍然硕果不断:在韩国已经有分公司;2022年在德国注册公司并且开始运营,欧洲总部如今正式成立,将立足德国,负责整个欧洲业务;在美国的第二个大型项目已经实施,在未来的半年内,牧星在美国市场也将有长足的进步。
“我认为物流机器人的出海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出海的过程,跟过去的互联网、小家电、手机等出海完全不一样。智能装备、物流机器人的出海需要在当地成立公司,培养当地的团队、当地的开拓能力以及当地的合作伙伴,把根扎在那里,把产品和能力都要输出过去,服务好当地的客户,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刘明分享了牧星出海的经验。
谈及国内外物流机器人的技术能力,刘明认为,从技术上来讲,中国的物流机器人和海外企业在统一水平线上,但出海还要面临许多其他问题。首先是认证的问题,产品能否符合当地的各种安全认证;其次是在海外的推广渠道,让国外的市场消除对中国机器人产品的疑虑和担忧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此外,售后支持和服务也是客户同样看重的。
“疫情三年让我们学会了思考,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做自己的市场。此外,也让我们停下来好好地去打磨和创造更多新的产品。所有过往皆为序章,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采访尾声,刘明如是总结道。我们也相信,未来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将会有越来越多牧星物流机器人的身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