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大运河》:融古汇今的“运河文化漫游”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运河,文化,漫游
  • 发布时间:2024-07-30 14:03

  文/刘官硕

  今年6月22日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纪念日,沉浸式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近日登陆江苏卫视。节目以“实景探访+讲述讨论+情景演绎”的形式,从历史、文学、经济、社会等多维度解读大运河,挖掘其丰富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带观众开启一场纵贯千年、横跨南北的“运河文化漫游”。

  十大主题 探寻水脉文蕴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启航!大运河》首期自大运河的终点城市——北京出发,前往大运河的起点城市——扬州,探寻运河从起源到发展的脉络,分阶段重点解读夫差开凿邗沟、隋代开挖运河、元代截弯取直、现代申遗保护。制片人颜小可介绍,团队自2021年开始策划,“希望以节目为传播载体,向公众传递‘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性。”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后,主创前往参观学习,坚定制作目标和方向。经过3年筹备与制作,《启航!大运河》终于与观众见面。

  节目邀请单霁翔、西川、梁周洋、张谨、张鹏等担任嘉宾。他们登扁舟、观沿岸,结合实地探访和应景解读,聚焦十大主题,带观众走近大运河、了解大运河。颜小可介绍,节目打破“一期一城”的线性结构,跳出时间与空间限制,以“国运命脉”“智造水利”“漕通九州”“工业摇篮”“商贾繁荣” “ 运河人家” “ 因河而造”“文脉汇流”“人杰水灵”“拓展文明”十大主题为叙述线索,系统勾勒大运河从起源到发展的脉络。“以‘智造水利’这集为例,内容上,节目展示了大运河的水利工程,带观众领略中华民族在水利建设方面的智慧和成就;形式上,节目组跨越济宁、淮安等多地,讲述各地与水利相关的故事。”

  在节目启动仪式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提到,“主题考察”既避免了叙述上的雷同,也鲜明阐述了运河文化的不同侧面。颜小可表示,千年运河,文韵悠长,未来,节目组将继续探索、讲述尚未涉及的主题。”

  观点碰撞 多元视角解读

  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让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风采,是《启航!大运河》创制的题中之义。为此,节目精心安排了一个“高端文化局”,邀请不同领域文化嘉宾,全面解读大运河文化。

  中国大运河整体保护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单霁翔,大运河申遗文本总撰稿人和管理规划编制总负责人张谨,以及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他们对大运河文化如数家珍;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梁周洋、学者诗人西川则从各自角度,为大运河文化注入新的解读。专家学者的参与,不仅为节目增添了文化气息,为观众提供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还以多元的交流与碰撞,增强观众体验。

  颜小可介绍,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组建文化探访团,有助于创设对话情景,营造互动氛围。“节目邀请对大运河文化了解深厚的专家学者,他们把丰富多彩的运河故事讲给观众;节目同时邀请在建筑、文学、艺术等领域有深入研究,但对大运河文化相对陌生的专家学者。两种类型专家学者形成聊天对话场,观众在嘉宾的‘讲述和被讲述’之间,认识并了解大运河。”颜小可表示,其他领域专家学者能够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围绕相关主题,对大运河文化内容进行补充和延展。例如,梁周洋是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与林徽因女士的曾孙女,她从建筑学视角将大运河的知识点娓娓道来。

  “广电+文旅”探秘运河文化

  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在哪儿?大运河如今是怎样的面貌?河畔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颜小可介绍,节目创制的目标之一是解答观众对大运河的种种疑问,让他们对大运河产生亲近感,进而踏上大运河之旅。“大运河上船舶熙攘,船家生火做饭、喂养动物、种植植物……实地探访不仅让嘉宾感受了河畔人民的真实生活,扑面而来的烟火气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启航!大运河》致力于传达“推开家门就能走近,位于房前屋后、流动的文化遗产”的理念,以真实的嘉宾体验和轻松自然的文化之旅感染观众,带观众走近“平凡地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除了徜徉于大运河上“依河而居”的烟火人间,嘉宾还在沿线城市开启“城市漫步”,感受市井生活,以文促旅。“这也是面对年轻观众讲好大运河文化的有效举措。《启航!大运河》积极探索‘广电+文旅’融合,以更生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魅力。”

  颜小可介绍,人工智能、现实增强、CG动画等创新技术的运用,为这档传统文化节目增加了新鲜感。“前端拍摄,借助无人机、长焦拍摄设备和远程录音设备,确保原生态、纪实性;制作后端,技术创新为观众带来新颖的画面元素,增加节目可看性。”颜小可表示,立体直观的虚拟地图,在丰富节目画面的同时,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大运河的地理布局和流经区域;CG动画还原再现历史人物,有助于历史故事的生动呈现,为观众带来穿越时空的沉浸体验;虚拟剖析水坝工程、房屋建筑,让这些工程、建筑的内部构造得以直观展现。

  正如嘉宾西川所言,“大运河一直是活着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孕育出这样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上的水道,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