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阅读与写作

  李学武

  小时候,我的家乡没有幼儿园,因此我上小学时,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是,不识字的情况下,我拥有大量的“听读”经验。邻居家在同济大学读建筑系的三哥,每逢暑假,都会把大院里所有的孩子召集起来,在星空下讲故事给我们听。

  有一天,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外国有个人,为了帮助朋友,向奸商借了三千块金币,约定好如果还不上,他就要割掉自己的一磅肉。借款到期时,由于意外,他真的还不上了。

  讲到这里,三哥停下来,让我们估摸下“一磅肉”有多少。我猜有一只满月的猫那么大,割了肉人恐怕是活不了了。三哥说,后来一个女律师帮这个人摆脱了圈套。你们猜,她用了什么办法?

  我们七嘴八舌,说可以把猪肉粘在身上,可以做一个假人,等等。

  等我们再也想不出来新招后,他公布了答案。后来,我才知道三哥讲的是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再后来,我才意识到他是天生的领读人,用问题把我们带入情境,激发我们设身处地的思考能力。探索的过程乐趣无穷,远胜直接得知答案。

  至今我仍在使用这种“问题引领式”的阅读方法。拿到书后,先看封面,再迅速翻一翻,瞥见的图像或文字,都会瞬间唤起我的好奇心。中学时在一本小说中,我翻到这样一句话:“她打开盒子,里面发出莹莹绿光。”那道光照亮了我。它是夜明珠?辐射源?还是平行宇宙的入口?到现在我想不起那本书的名字,也不记得内容,可当时的好奇、思索,却至今难忘。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读一本书时,觉得它很厚,可事后“复盘”情节,却发现它也不过讲了寥寥几件事。正是期待和想象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体验。

  阅读和写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我们也可以从“不断地提出问题”入手,训练写作技巧。“如果主人公在一个关键时刻,没有做出书中的选择,他的命运将会是什么?”“如果我进入书中的世界,我会拥有什么身份?我会做什么?”“如果书中的角色来到现实世界,他会是我的朋友,还是对手?”……把一系列“如果”串起来,我们就有了故事。

  以我阅读《哈利·波特》的经验为例,我给自己提了一串问题:摄魂怪会吸走快乐,让受害者想起最可怕的事。如果一只摄魂怪生了病,需要吸取大量的快乐来提供营养,你认为伏地魔会安排它去哪里?如果摄魂怪来到一所学校,却发现这里的孩子并不快乐,它应当怎么办?换一所学校?哦,不行,伏地魔对摄魂怪也进行划片区管理。那么……它应当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快乐起来。于是,摄魂怪从中得到了快乐的能力,从此不用再吸取别人的了……

  可见,“提问”是阅读的诀窍,也是故事的种子。

  我想,摄魂怪引导孩子们获得快乐的方法中,一定包括阅读。

  (摘自《阅读·中年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