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源
亮度从来都是话题
关于电视的亮度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次,但无论如何电视的峰值亮度越来越高,已经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国内一些电视亮度已经突破10000nits 的峰值,像TCL 和海信这样的头部厂商,销量还不错的高端产品,峰值亮度达到6500nits, 稳定亮度达到4000nits 的也不在少数。即使是海外品牌,索尼的XR90 的亮度超过3500nits, 三星和LG 的OLED 面板亮度达到3000nits,电视则超过2000nits。
如此一来,亮度似乎已经成了电视档次高低的一个关键评判因素了。
我们并不反对电视亮度持续提升,毕竟在HDR 时代高亮本来就算是一个需要考量的环节。尽管大多数电影和电视,都是在峰值亮度1000nits 的监视器下制作的后期,通常亮度都不会达到1000nits;但也不能否认,部分HDR视频的亮度超过4000nits,甚至有接近或者超过10000nits 的画面。所以要准确反映实际的画面,更高的亮度对于电视来说是有意义的。尽管我们认为,在大多数时候,能稳定1000nits 亮度的电视就足以满足多数人的需求。
另外目前行业大佬索尼一直在宣扬4000nits,考虑到索尼在影视行业和后期制作的影响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采用4000nits 设备来做后期的影视剧,那么这种作品亮度提升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事。
所以笔者并不反对电视亮度持续提升,包括杜比视界其实最高亮度也是设置在10000nits,事实上是认为电视的亮度和画面要体现出作品本身想要呈现的效果,亮度低也好,亮度高也罢,电视的实际画面能和视频源完美契合,那就是最佳。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更高的亮度当然能有利于电视在现在和未来,呈现出最佳的视频源效果。
警惕虚假宣传,相信自己的眼睛
真正让我们觉得比较头疼的并不是虚假宣传,而是真实电视表现。从去年开始,为了展现自家电视的亮度,电视厂商使用了很多方法,比如提亮问题,这在几个品牌的电视中都有体现,比正常的画面亮得多,但却破坏了对比度,Mini LED 来了都不好使。
虽然这种现象有所好转,但在部分场景略微提亮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另一个让我们无奈的是,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国外品牌,总有一些厂商在色温部分除了Fimmaker 之外,几乎都会刻意拉高,甚至电影模式都是如此。因为冷色温相比暖色温,会发出更高的亮度。所以为什么在相同模式下的相同画面,有的就显得偏黄亮度偏低,而有的则显得偏蓝同时亮度较高。
比如笔者对比了一下国内某头部电视品牌高端电视的电影模式,色温比D65 明显偏高不少,这样整个画面看起来偏蓝一些,同时亮度也能表现得更高;而用松下海外电视的电影模式比较,色温则可以准确做到D65,整体会显得偏黄偏暖一些,但亮度则明显要低很多。实际上这个视频的原始HDR10 亮度并不高,在松下上可以比较准确追踪HDR亮度信号,但在国内电视上,亮度就明显要高于原始的信号源了。
所以我们不排斥电视拥有更高的亮度,排斥的是电视去错误地展现高亮度。而无论是全屏提亮也好,还是在一些模式上刻意拉高色温或者伽马去展示亮度也好,在我们看来这都是一种不算正常的行为。当然这里我们不说用户的喜好是什么,但从测试标准而言,我们可能很难去给这种表现打一个更高的分数。
对于现代HDR 来说,可能更重要的是黑色而不是亮度,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影视频作品在黑色以及暗部的表现更多,也更影响整个画面的质感和体现。追求亮度并不是错,但前提是要表现正确的画面,而不是去破坏影视频原本的效果。实际上,我们在很多媒体的对比测试中,都听到一些人表示对亮度更高电视的赞许。
但笔者实际想说的是:我们也乐于看到电视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包括更高的色域、更高的亮度等等,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更准确地体验视频娱乐,而不仅仅是为了展现电视能有多高的亮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