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经理论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

  蒋雨琦 颜寒 卢燕*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围绝经期综合征已经越来越成为困扰许多女性的常见疾病。《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其中的摄生理论更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探讨通过《内经》摄生理论的指导,让围绝经期的妇女平稳度过这一时期,并改善可能出现的相关不适症状。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内经;摄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R2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17-1356-03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期前后,由于体内卵巢功能的生理性退行性变化以及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出现的一系列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症状,具体表现为月经紊乱、烘热汗出、抑郁焦虑或烦躁易怒、失眠健忘、头晕耳鸣及腰膝酸软等[1]。中医学将此归于“绝经前后诸证”,但古代医书对此病并无专门论述,关于其症状、病机与治法可从“老年血崩”“百合病”“脏躁”“郁证”等病证中窥见一二[2]。在现代医学中,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激素替代疗法,以缓解患者低雌激素的症状,但该疗法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及风险,短时间内的激素应用可能会引起异常子宫出血以及乳房胀痛等不适症状,长时间使用则会极大地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形成的发生率[3]。

  《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经典医籍,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其中对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病理有着相当篇幅的阐述。《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阴阳应象大论篇亦有言:“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都阐明了自女性的生命进程过半,即五七之时,阴气(掌管人体生长发育的肾精、肾气)就开始衰退,而至七七的过程中,女子的天癸将竭,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月经将失调而至绝经,生殖能力减退乃至衰竭[4]。在这个转折阶段,多数妇女可以做到自身调节,而一部分妇女因为体质差异、身心疾病、婚育产史、工作压力、家庭负担、社会影响等复杂因素,难以适应此生理变化,以致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在疾病与衰老理论的基础上,《内经》提出了“治未病”的摄生思想,建立了中医特色的摄生学体系。摄生,即养生。《内经》的摄生理论,即遵循“外避内养”的基本原则,同时结合其他的养生方式,以期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脏腑气血阴阳的和谐,最终“形神兼备,终养天年”,这对研究预防及康复医学具有重要意义。《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详细论述了摄生的具体方法:“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1 法于阴阳

  法于阴阳是指效法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在阴阳消长平衡自然法则的指导下调整人体的生命活动,以达到天人相应的目的。首先,该时期的女性要从心态上接受这些变化,要知道衰老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用平和理智的心态面对绝经前后出现的身体变化,如皮肤的松弛老化以及体形的变化,或者是围绝经期的一些典型症状。《内经》中“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提示我们对外要顺应四时及天气的变化,从而避免受外邪的侵袭。“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则告诉我们对内要调养情志,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围绝经期的妇女因激素水平的变化,情绪容易出现焦虑或抑郁状态,这时建议向外转移注意力,如旅游、养花、逗弄宠物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要根据自然界阴阳消长的情况而蓄养阳气和阴气。其次,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势,规范四时的起居习惯和思想行为,以收养生防病之效[5]。

  2 和于术数

  即施行合适的修养方式。顺应四时变化选择恰当的运动疗法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根据女性的不同身体状况,可以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健走、交际舞、瑜伽等适宜的有氧健身项目。《内经》中提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调神健身的方法,如导引、按跷、吐纳等[6]。《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王冰注:“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按,谓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在逐渐变好,饮食结构也趋于复杂,但又因为忙于工作学习等缺乏适当的锻炼,故属于“食杂而不劳”的范畴,可以参照其中的方法。围绝经期女性身体在慢慢步入衰老的阶段,也不宜剧烈运动,导引按跷便是一种科学又实用的功法。《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这充分说明了吐纳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吐纳”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呼吸、发音、吞咽等动作来刺激人体的五脏六腑,从而达到按摩疏导脏腑的目的。通过调气来实现形神相调,形动则神静,动静得宜。

  3 食饮有节

  食饮有节包括节饮食、忌偏嗜、适寒热等方面。在饮食方面要适度适量,不应过饥或过饱,过饥则气血难于生化,日久脏腑气血不足,过饱则会损伤脾胃,致运化失常。饮食的五味偏食太过,亦会损伤脏腑,破坏机体平衡,影响寿命。食物的过凉过热都无益于脏腑,寒温适中才是适合人体的[7]。围绝经期的女性始以肾气衰,日久各个脏腑的功能也开始减退,气血亏虚不能充养,常涉及心、肝、脾等。人的生命来源于先天之本肾,先天禀赋继承于父母,五七之后肾气就会逐渐衰弱,到七七以后,则归功于后天的基础脾胃[8]。女子五七者,阳明脉衰,而阳明脉以脾胃为本,故重视后天调补有利于延缓女性的衰老[9]。

  对于围绝经期的女性来说,由于雌激素的分泌水平降低,时常伴随着钙元素的流失,甚至发展成骨质疏松病, 可适当增加豆乳制品的摄入, 以补充植物雌激素及钙,同时还要勤晒太阳利于钙的吸收[10]。

  常有烘热汗出症状的女性考虑为阴虚体质,故可适当多进食羊肉、银耳、麦冬等;总是失眠健忘的女性考虑为血虚失养,可适当进食猪肝、红枣、桂圆等;容易情绪不稳定,烦躁焦虑的女性可适当进食山楂、陈皮、萝卜等;经常腰膝酸软、耳鸣头晕的女性可适当进食枸杞、核桃、黑芝麻等。日常饮食应忌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讲究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适当多食五谷杂粮、水果等补充膳食纤维[11]。

  4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即保持一个良好规律的生活作息,工作不宜太劳累。但在现代社会,女性常常承担着照顾家庭、兼顾工作的双重责任,面对社会、家庭、工作的重重压力,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自身的变化,且因过度劳累,身体机能下降,更易早衰,提前进入围绝经期,甚者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围绝经期也就是“七七”之年,在此期间,肾气逐渐亏虚,冲任二脉虚衰,天癸趋竭。据现代医学调查表明,中国女性平均多在49.5 岁时绝经,而这正和《内经》提出的“七七”(49 岁)绝经年龄是相符合的[12]。此期的女性处于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年纪,可以将目光多放一些在自身,多多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给自己释放压力,调整作息,培养兴趣爱好,保持愉快的心情[13]。也要学会向家人朋友宣泄排解焦虑烦躁的情绪,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向医生寻求帮助。

  5 结语

  摄生调护理念是《内经》中的重要内容,是古人对于抗衰理论的初步探索总结。围绝经期的女性快速衰老,衰老不可逆,但可以通过调养延缓衰老的进程,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围绝经期像是登山过程中的下坡,怎样减缓下山的步伐、延缓衰老的趋势,《内经》能很好地指导我们去学习并应用。

  6 参考文献

  [1] 过亚群, 陈晔, 陈美娟. 基于《内经》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及治疗[J]. 四川中医,2019,37(12):20-23.

  [2] 徐达, 吴颢昕. 吴颢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10):1479-1480.

  [3] 王新, 王轶蓉.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1):107-109.

  [4] 陈颖雯, 李步双. 浅谈《黄帝内经》与女性调理[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54-56.

  [5] 孟晓媛, 刘继东, 段阿里, 等.《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内涵与当代价值[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2):989-991.[6] 孔凡镕《. 黄帝内经》的重中尚和的运动观与老年健康[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9):156-159.

  [7] 宗文静, 赵凯维, 张玉辉, 等.《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理论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8):1210-1212,1295.

  [8] 秦荣, 张红英.《黄帝内经》对衰老理论的认识[J]. 中国医疗设备,2016,31(S1):54.

  [9] 耿红玲, 张嘉晔, 顾春晓. 从阳明论治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思考[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20):39-42.

  [10] 熊瑜, 章培愉, 林辰. 浅论围绝经期女性的中医养生与保健[J]. 广西中医药,2019,42(2):42-44.

  [11] 赵德珍, 覃颖. 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围绝经期综合征生活调护[J]. 河南中医,2014,34(5):911-912.

  [12] 谈勇主编. 中医妇科学(第十版)[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2.

  [13] 肖夏莲. 更年期妇女综合症保健对策的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6):250.

  [2024-03-08 收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