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活动的大小年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会展,活动,现象
  • 发布时间:2024-10-04 17:06

  文/ 杨正 责任编辑/ 常予莹 861563981@qq.com

  会展行业是否也有大年和小年现象呢?

  有, 但是要分情况。比如, 可以分为项目、企业、行业、全行业、城市来分大年和小年的现象。

  项目大小年:某一个项目的大小年通常表现为, 双年举办大活动, 单年不举办, 或者单年举办小型活动。或者某些会展项目可能会因为特殊原因(如恰逢重大活动、纪念日, 比如世博会、周年庆等) 在某一年举办特别版, 吸引更多的参展商和观众, 形成大年。而在随后的年份, 如果没有这样的特殊活动, 参与度可能会下降,形成小年。

  企业大小年:会展企业可能会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情况, 在某一年集中资源举办大型活动, 形成大年。而在其他年份, 可能会选择保守策略, 减少活动规模, 形成小年。如果一个企业只举办一个项目, 那么项目的大小年就和企业的大小年完全一致, 如果一个企业有多个项目, 那就是所有项目大年的交集, 也就是多数大项目遇到大年的时候。很多会展上市企业的财报里面都会强调大小年对业绩的影响, 以安抚投资者的预期。

  行业大小年:会展服务某个行业,整个会展行业的大小年现象可能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支持、技术变革等因素有关。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或政府扶持的一年,或者技术集中爆发的一年, 这个行业存在百花齐放的格局, 企业有更多的预算用于参展和赞助, 会展行业可能会迎来大年。而在经济不景气、泡沫时期, 企业预算紧缩, 会展行业可能会经历小年。

  全行业大小年:从整个会展行业来看, 大小年现象可能与全球经济周期、地缘政治、疫情、国际贸易形势、技术革新等因素有关。如果说项目和企业大年是微观大年, 行业则是中观大年, 全行业则是宏观大年, 见微知著, 息息相关, 全行业大年也会影响企业和行业的大年, 比如大河涨水小河满现象, 水大鱼大现象等等。

  城市大小年:不同城市的会展行业发展可能会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引进了世界级盛会活动(G20, 奥运、世博会) 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我印象之中的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 为期180天, 观众超过7000万人次。这一年举办国际协会会议首次超过80个, 按城市排名全球第21名, 核心原因是世博会这一年, 很多国际组织在参加世博会的时候, 顺道把他们的国际协会和社团组织的年会放在上海举办。比如,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 第22届大会暨第25次全体会议在上海举办, 此外ICOM旗下还有数十个成员组织, 也在上海同期举办自己的协会年会, 这样仅仅ICOM来到上海举办年会, 就带来了20几个成员协会的会议在上海举办,我的印象很深刻, 记忆犹新。但是,世博会也有挤出效应, 就是把一些国内会议挤到周边城市举办, 这就是大河涨水小河满的溢出效应。而2010年,上海的MICE企业的业绩大年也达到了历年的巅峰。

  综上所述, 会展行业的大小年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行业从业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灵活调整策略, 以应对大小年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关注大小年, 不如建立反脆弱的能力

  会展的大小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因此解释这个现象能够帮助理解一些宏观和微观的原因, 但是会展行业更应该关注的是反脆弱的能力。反脆弱就是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不可预测的挑战时, 会展行业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正如塔勒布在其著作《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中所阐述的, 反脆弱性是指在压力、冲击、混乱或不确定性中成长和壮大的能力。会展行业正是这样一个能够在逆境中寻找机遇、在变化中创造新价值的领域。

  会展行业的反脆弱性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 会展行业对随机性、多样性和偶然性的依赖, 使其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到新的机会。例如, 新技术的出现、新市场的开拓、新政策的实施等, 都为会展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会展行业通过举办各种专业展会、论坛和会议, 不仅能够促进行业内的信息交流和技术传播, 还能够推动跨行业的合作和创新。

  其次, 会展行业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了强大的自我修复和创新能力。比如, 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间,许多线下展会受到限制, 但会展行业迅速适应了新的形势, 通过线上展览、线上对接会议等形式, 继续为企业提供服务。这种快速的适应和创新, 不仅帮助会展行业在危机中生存下来, 还为其在夹缝之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 会展行业的反脆弱性还体现在其对外部冲击的积极应对。面对地缘政治、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政策不确定性等挑战, 会展行业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出海办展、品牌出海、开拓中东欧市场、推动市场多元化等措施, 降低外部风险的影响。

  同时, 会展行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 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比如, 积极拥抱数字营销、媒体、咨询、在线市场这些新业务, 探索全年链接的营销服务模式。

  虽然, 目前会展项目的头部效应很明显——企业把预算投入到排名第一的展会, 导致中小展会失去份额。但是这也为开拓细分市场、培育新的市场带来了可能。

  总之, 关注大小年, 不如做好自己。反脆弱能力使自己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活力和竞争力。通过不断创新和适应, 会展行业将继续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对于个人而言, 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 就是坚持学习, 更新技能, 拥抱变化,敢于挑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