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 来源:国际商务财会
  • 关键字:新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对外开放
  • 发布时间:2024-10-25 19:39

  马林静1 姚懿桐2 齐冠钧1

  (1.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2.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摘要】文章认为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中国外贸发展的实践轨迹以及新时期新发展理念构成了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从内涵上来讲,贸易高质量发展就是通过提升生产技术、创新贸易模式、优化贸易制度环境,在规模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贸易结构的优化、竞争力的提升以及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推动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包括:创新发展贸易领域新质生产力,筑牢外贸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贸易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夯实贸易主体根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领构建优良的贸易制度环境。

  【关键词】贸易高质量发展;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新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F74

  一、前言

  纵观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贸易质量的提升是在贸易规模稳固之后必然延伸的方向。在面临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更多不均衡、不可持续、不协调的问题逐渐体现在发展质量不高的根源上,这就要求在当前形势下要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摒弃追求规模选择“质量优先”的发展路径。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是实现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需求不足、政治风险挑战增多的必要作为。我国提出贸易高质量发展本身就是对我国贸易发展理论的重要补充,丰富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理念和战略的内容,对新时期贸易强国的建设构建了核心的理论根基。新时期,在全面推进建设贸易强国的新征程上,有必要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析,明确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论基础,深刻把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内涵,为探索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路提供重要参考。

  二、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是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论依据

  从发展实践来看,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提出的“科技兴贸”战略、二十一世纪提出的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以及十八大以来实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等,均是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和创新应用(杨圣明,2012)。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国际价值的辩证观点对我国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依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诸多国际贸易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指导当前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论依据。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马克思提出“三个劳动日交换一个劳动日”是一种符合国际价值规律但又是不平等的贸易行为。而一直以来,中国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很多贸易交往正是处在这种无奈的不平等现实中,原因归咎于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还需要提高。中国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及贸易的单位收益受困于优势条件的限制而显著低于和落后于那些科技优势发达国家。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以来得以依赖的劳动力、能源等资源成本优势已经出现明显的削弱态势,并已然转化成当前生产模式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在追求公平价值交换以及维持贸易可持续性的目标下,基于国际价值规律打破这种不平等交换的贸易现实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实现路径便是,通过加速提高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和贸易单位收益,以扭转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在贸易交往中出现的“表面上的等价交换而事实上的剥削”局面,实现与发达国家“一个工作日交换一个工作日”的同等效率的公平。推动新时代贸易高质量发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将依赖传统要素投入增长模式转化成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将低效低质的传统贸易发展转变为高效率、高收益、高质量的新型贸易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培育外贸竞争综合新优势,以应对日趋激烈的贸易竞争新局势,同时规避传统优势趋于弱化带来的不可持续风险。从应用结果来看,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重要创新成果,为马克思理论中国化又添新一笔。

  (二)中国外贸发展的实践轨迹构成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探索

  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艰难起步、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增长、入世后的迅猛发展以及金融危机后的新常态发展。每个阶段外贸发展的体制、战略与政策都与当代历史条件相关而呈现阶段差异性。同时,对外贸易发展理论也随发展轨迹和演进逻辑不断突破、不断创新而渐成体系,集中包括:第一,我国突破贸易垄断模式,不断放开外贸经营权直至2004 年全面放开,逐步形成了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并存的多元化外贸经营格局,推动了市场竞争理论的形成;第二,我国不断改革关税制度,由“关税无用论”发展到当前在完全履行入世降税承诺的基础上持续自主大幅降低关税,逐渐形成了涵盖关税制度改革、关税政策、关税税率、保税制度等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关税理论;第三,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从开放“窗口”特区到新时代互利共赢、包容普惠的新开放发展观,这一过程循序渐进、梯次推进,形成了开放“窗口”理论、“梯度”开放理论和习近平的新开放发展理念,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发展理论,构成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开放理论体系;第四,中国突破单纯货物贸易论,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并展开理论研究,形成包含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完整外贸理论体系;第五,我国在不同阶段实施了不同的对外经贸战略,包括“大经贸”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科技兴贸战略等,这些构成了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不同阶段外贸发展目标及其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战略性对策与措施等。外贸长期以来的发展实践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为新时代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关注贸易增长,还要在贸易的结构、动力和模式等多维方面呈现协调良性发展,是基于前期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并结合新时期目标要求而形成的贸易发展新实践。同时,贸易高质量发展本身也是一次积极的理论探索,其理论内涵、逻辑动因及实现路径等构成的高质量发展理论将是对中国已有外贸理论体系的创新与深化。

  (三)新时期新发展理念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指引

  在2015 年10 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提出的,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当前中国一切发展的根本导向和重要方向。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对于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事实,新发展理念是其最重要的理论指引和实践依据: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任保平等,2019)。就新时期的外贸发展现状、所处的环境以及面临的问题挑战而言,五大新发展理念为贸易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和导向指引,也决定了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维概念。因此,从内涵上来看,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驱动体系,以协调均衡的贸易结构为基本面,以低消耗、高收益为内在特点,以持续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开放型发展为基本模式,以更加包容更加普惠的共享理念为实践导向的质量增长型贸易发展方式,体现了贸易发展的创新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开放性、普惠性等方面,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深入契合。

  三、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不可否认,我国出口产品在技术水平、质量标准、品牌影响力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一直以来,我国竞争力较强的出口产业为资源类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收益的技术密集型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较弱,出口产品中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此类高技术含量产品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国内需求仍对进口依赖性较大。由于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中,多处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加工- 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贸易高质量的本质在于贸易本身质量的提升,其本质是通过贸易领域全要素生产率、产品创新性的优化带动贸易效率、质量、效益的提升。其核心问题是要提高中国输出品的“贸易增加值”,推动中国出口产品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攀升,推动中国向国际市场的输出品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凭借“技术、标准、质量、品牌、服务”综合优势获得国际竞争力,以获取贸易过程中的高增加值和高收益,这是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核心点,也是其最根本的内涵。

  本文依据新发展理念,结合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确定了新时代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义。从内涵上来讲,贸易高质量发展就是通过提升生产技术、创新贸易模式、优化贸易制度环境,在规模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贸易结构的优化、竞争力的提升以及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具体表现在:

  一是具备更加均衡、协调的贸易结构。其一,通过扩大进口,促进进口与出口更加均衡,减少贸易顺差;其二,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补齐服务贸易短板,促进贸易内产业结构更加协调,使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更加均衡;其三,海外市场的布局更加合理,市场集中度下降,对传统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依赖减少,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占比增加,贸易市场更加多元;其四,国内区域结构更加协调,外贸“东强西弱”的区域特征有所改善,中西部外贸发展水平提升,国内贸易整体结构协调。

  二是具有更加强劲的贸易竞争力。主要包括产品竞争力、营销竞争力、主体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强是指产品因技术创新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稀缺度,凭借稀缺度占领较大比例的市场份额。营销竞争力是指拥有完善的国际营销体系,企业主体具有较强的对接市场需求端的能力,能够将创造出的产品及服务快速有效地运输至需求端,实现高效的贸易交易效益以及服务效益,并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主体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外贸经营主体的产品创新、开拓市场、布局贸易链条的能力,可以反映出贸易单元的竞争力,决定整体贸易的发展水平。

  三是具备高效益发展的动能体系。在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严峻背景下,伴随来自市场端需求的红利消失,促进贸易增长的旧动力体系需要突破重新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就是通过更少的要素投入获得更多的贸易收益,这种模式下的外贸增长更多的是建立依赖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投入而不是传统低端要素,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获得更多的贸易收益空间,体现为通过投入创新要素实现贸易产品的创新性强、附加值高、稀缺性大,在市场端表现出独特的产品优势,由此带来强劲的贸易发展动能。

  四是拥有完善的贸易制度体系。推动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其外贸制度的改革和优化需要跟随贸易新层级而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通过对标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体系持续开放和优化国内经贸制度体系,破除技术进步与既有制度之间的矛盾,形成与新时期外贸发展模式、目标与要求相适应、相匹配的制度体系,保障相应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转化。

  四、推动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创新发展贸易领域新质生产力,筑牢外贸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外需疲软、出口压力下行的环境背景下,培育以技术为核心的产品质量优势是我国出口产业突破困境、赢得机遇的关键路径。通过积极培育贸易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大出口产业的技术升级与自主创新,提升出口产品中智能化产品、绿色低碳产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引领出口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高端化发展,以核心竞争力的强化持续形成贸易增长的动能,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走稳走实。一是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新技术、新要素、新制度等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出口产业,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资本附加值,持续降低低端制造业贸易产品比重,优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结构,提升价值链能级。二是要大力拓展新型领域产业贸易。顺应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持续开拓发展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领域,加快突破相应领域技术难点,占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加强贸易新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的国际标准体系建设,提升相应领域的制度性竞争力。三是要持续创新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充分发挥相关贸易平台的载体依托与创新引领功能,推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高质量发展。加强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相关制度体系革新与优化,持续完善与新贸易业态相匹配的制度框架。四是加快数字技术全方位赋能贸易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 技术等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创新贸易交易、展览、运输、储存方式,高效拓展贸易链条,精准匹配生产端和需求端,提升贸易交易效率。

  (二)加快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贸易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现阶段,推动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制度、规则、标准等边境内开放举措,加快国内经贸制度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全面衔接,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端要素、贸易增量空间以及先进制度保障,多渠道多层次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一是要持续扩大货物贸易领域开放,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探索合理、适时减少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设备等利于国内产业技术升级的先进商品进口。二是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港制度创新的引领示范功能,探索与更高水平更先进的国际经贸规则衔接,推动外贸领域制度和模式创新,将开放创新成果适时推广至更大范围。三是加大中西部地区开放力度,深化陆海双向开放,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沿线省份的辐射带动功能,提升中西部省份外贸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综合实力,拓展外贸发展的增量空间,挖掘和培育中西部地区的贸易发展潜力和能力。第四,加大对周边国家开放,依托边合区、跨合区等开放平台,深化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构建联动发展、紧密契合的跨境产业链,带动贸易产品优进优出。

  (三)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夯实贸易主体根基

  外贸企业是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单元,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决定了我国整体贸易的竞争力。第一,要加强对龙头外贸企业的壮大与扶持,引领企业构建全球范围内的产供链体系,优化全球市场资源配置格局,提升企业主体对全球资源的掌控与布局能力,形成以我为中心的贸易供给网络,筑牢龙头外贸企业在稳外贸、优结构方面的主体地位。第二,要加大对中小微民营外贸企业的培育与帮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贸易促进政策,减少外贸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行政制度成本,切实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第三,要推动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技术注入不同梯次企业发展,支持大型外贸企业运用新技术自建数字平台,加快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培育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第三方综合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营销体系。第四,培育壮大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企业主体,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和平台创新发展,全面推进跨境电商提质升级,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大对外综服企业的政策创新力度,优化集中代办退税备案工作,落实完善海关“双罚”机制,推动外综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政策框架,吸纳更多内贸主体开展外贸,强化对周边产业的集聚和带动效应。

  (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领构建优良的贸易制度环境

  在现行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面临重构的背景下,我国以负责任大国和开放大国的身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将中国理念、中国思路、中国标准融入全球经贸治理改革中,引领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的世界经济体系以及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不仅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全球经贸体系中的制度型话语权,而且为我国参与更高维度国际竞争、建设贸易强国、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有力有利的国际环境。一是要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载体,深化与共建国家经贸合作,探索与相关国家共同制定合作共赢的贸易投资规则,在贸易安全与便利化标准框架内建设贸易软联通渠道,与共建国家协同创新,共同推动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完善。二是加强多双边区域经济合作,以更全面更深入的对外开放,探索构建区域大市场和合作大平台,完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强化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对于制度、规则、机制构建的引领性和主导性。三是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与更多经济体开展贸易投资等领域的自由化便利化合作,以关税减让、通关便利化、国民待遇等规则推动双边或区域实现贸易的自由畅通和双向投资的便利化,以消除各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挖掘经贸合作潜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蔚. 数字经济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现路径[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4(02):169-173.

  [2] 赵春明. 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 助推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J]. 经济研究参考,2024(04):45-47.

  [3] 刘胜, 郭蓉, 吴亮. 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内在逻辑、关键问题与实践路径[J/OL]. 新疆社会科学,1-23[2024-06-04].

  [4] 戴翔, 缪燕妮. 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机理探析[J]. 开放导报,2022(05):82-89.

  [5] 邹起浩, 任保平.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J]. 财经问题研究,2024(02):12-27.

  [6] 司聪, 任保平.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与路径[J]. 经济问题,2024(01):1-9+17.

  责编:险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