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企业协调战略信息化应用研究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区块链技术,跨企业协调,战略信息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26 16:25
文/杨骐榕 天津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本文旨在探讨区块链技术在跨企业协调战略中的信息化应用,分析其在提升企业间协作效率、保障数据安全和透明度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进一步分析了跨企业协调战略信息化应用困境,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跨企业协调;战略信息化
引言
德国学者哈肯创立了协同学这一学科,其核心在于探究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数学模型、机制,以及秩序状态的确立。该领域特别关注系统实现协同作用的路径和条件。“协同”作为系统内部各要素及不同系统间相互作用的总称,在协同学的理论框架下,自然界中纷繁复杂的现象遵循着统一的规律,即便是在不同类型的系统中,序参量方程也呈现出一致性。不同系统和领域中的协同管理策略各具特色,它们在特点、内涵、方法、模式和结构上展现出多样性[1]。在众多协同形式中,协同管理尤为关键。随着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演进,协同已成为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协同学的理论,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竞争与协同两种基本互动。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实施协同策略,这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人力、组织结构和环境等多方面系统的协同,还包括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协同,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只有通过全面的协同,企业才能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从容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
1. 跨企业协调战略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对信息技术领域的大规模投资为其在90年代带来了所谓的“新经济”现象,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经历了长达10年的快速增长。信息技术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显著提升,从1990年的5.8%增长至2000年的8.3%[2]。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经济的增长约有三分之一得益于信息化的推动,这一比例超过了其他任何单一行业的贡献[3]。例如,福特汽车公司通过在线采购系统,显著降低了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成本,降幅高达30%;通用电气公司则利用先进的跨企业协调管理技术,在2000年实现了16亿美元的成本节约[4]。
互联网应用不断深化,企业信息化时代随之到来[5]。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网络功能得到了显著增强,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80%的企业采用了ERP管理软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组织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方面的能力,而且促进了企业在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整合,推动了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以及组织结构的优化。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处理能力促进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中层监督控制部门的职能,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直接沟通,从而简化了管理层级,缩减了机构规模。
2. 跨企业协调战略信息化应用困境分析
2.1 供应链信息协同水平不足
从宏观视角分析,我国企业间在跨企业信息协同方面普遍呈现较低的水平,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成因。首要因素在于信息主体间信任机制的脆弱性,这种不稳定的信任基础直接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加剧。跨企业信息协同作为维系跨企业合作关系的核心要素,其深度与广度高度依赖于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任程度。在我国,这种信任关系不仅是推动合作共赢、促进协调发展与实现成本效益优化的关键基石,也是实现高效信息协同不可或缺的前提。当信息主体间建立起高度信任时,跨企业合作网络将更加稳固,信息流动将更加顺畅,交互速度显著提升,从而强化企业间的合作纽带,促进更深层次的共赢发展[6]。反之,若信任缺失,不仅会降低跨企业合作的效率与效果,还可能因利益冲突而损害部分主体的经济利益,进而威胁到整个跨企业合作体系的稳定性,阻碍企业间的互利共生。
此外,技术应用的滞后性也是制约我国企业跨企业信息协同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尽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我国仍有部分企业在部分业务环节上沿用传统的纸质办公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严重制约了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快速响应能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信息的滞后性不仅削弱了企业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还限制了企业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跨企业协调决策的可能性。因此,加快推进跨企业协调流程的智能化与电子化转型,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与即时处理,对于提升我国企业跨企业信息协同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2 投入成本与技术能力瓶颈
当前,信息协同的可靠性不足、安全风险高企、信息延迟显著以及高昂的投入成本,构成了制约企业跨企业协调效能提升的主要障碍。这些挑战的根源可归结为两大方面。
首先,是关于成本投入与技术能力发展的动态平衡问题。构建高效的信息协同体系,要求跨企业协调网络中的各主体协同努力,共同承担从信息系统初建到后期实施、个性化开发、技术人员能力培养、系统维护等一系列高昂的成本[7]。然而,不同企业在经济实力与技术基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导致在寻求技术优化与成本控制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点时面临挑战。一方面,技术能力的不足可能加剧信息安全风险;另一方面,过度的成本投入则可能抑制信息协同的广泛推广与应用。因此,亟须通过系统性调研与评估,筛选并应用性价比最优的信息协同技术,以实现成本与技术之间的和谐共生,进而提升整体的信息协同效能。
其次,是信息系统兼容性问题对跨企业协调进程的阻碍。在跨企业协调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演进过程中,新旧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以及不同企业系统间的互操作性缺失,成为制约信息协同效率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一方面,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升级,新系统与原有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信息的顺畅流通与高效处理;另一方面,各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异构性导致了数据传输标准与流程的不统一,进一步加剧了信息的滞后与失真,严重降低了信息协同的质量与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亟须建立统一的信息传输标准与流程规范,加强跨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建设,以确保信息在跨企业协调网络中的高效、准确、实时传递。
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企业协调战略信息化应用策略
3.1 强化企业间战略合作机制,构建跨企业协调信任体系
在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应秉持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并实践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以增强与同行业内企业的协同能力。合作的本质在于共同创造价值并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在网络安全领域,我国企业应特别重视与国产化网络安全建设相关的企业间合作,通过业务协调与资源共享,共同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在合作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合作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联合研发、项目合作、技术共享、市场拓展等,以形成更深层次的协同效应[8]。同时,注重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确保合作各方均能从中获益,进而促进整个跨企业协调网络中的主体实现共赢发展。通过构建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享合作模式,如车联网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项目协作、软件开发外包与驻场实施等,可以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为企业间的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我国企业跨企业协调的进程中,建立并维护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推动核心业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局限于子公司、参股及控股公司之间,还应广泛涵盖原材料供应商、外协工厂、销售商、服务提供商等上下游企业。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可以有效促进信息、资源、技术等的快速流通与高效整合,形成互惠互利的生态合作体系。在此过程中,企业应注重加强跨企业协调中各方主体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共同制定合作规则、明确责任义务、优化利益分配机制等方式,不断巩固和提升信任基础。同时,积极倡导并实践开放、包容、共赢的合作理念,推动形成协调高效、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最优合作格局,为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3.2 构筑高效信息共享体系,实施标准化业务流程管理
鉴于当前我国企业跨企业协调网络中,企业间及企业内部业务部门间普遍存在的信息共享渠道不畅与协调机制缺失问题,随着跨企业协调规模的扩张与业务复杂性的增加,强化信息协同能力并提升信息协同质量,已成为保障跨企业协调体系平稳运行的关键要素。为此,我国企业亟须构建一套标准化的跨企业协调信息协同业务流程框架,该框架应基于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如区块链技术,以构建高度安全、透明且不可篡改的跨企业协调信息协同系统。此系统旨在高效捕获并分析跨企业协调终端用户的实际需求信息,同时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相关数据,以设计出更加贴合市场动态与消费者偏好的产品与服务[9]。该系统应具备对跨企业协调网络内外多样化、异构化信息的实时整合与快速响应能力,通过智能化分析与决策支持,实现协同管理的精细化与决策过程的高效化。具体而言,该系统将深度整合跨企业协调过程中的采购、销售、生产库存、物流管理等关键环节的信息流,促进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紧密协同,形成高效协同的供应链生态系统。
为确保上述信息协同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依托高度标准化的业务流程设计,确保信息在各环节间的无缝对接与顺畅流转。同时,构建畅通无阻的信息协同渠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与深度利用,为跨企业协调的持续优化与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强化企业核心引领作用,实现实时响应与高效协同
在跨企业协调的信息协同生态中,我国企业作为业务网络的核心与枢纽,其主导作用对于确保整个协调体系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与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我国企业需凭借其深厚的市场洞察力与资源调配能力,精准规划并动态调整生产、供货、销售的任务分配,以最优方式整合各参与企业的生产能力与技术专长。这一过程中,我国企业主导的信息协同机制,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实力、稳定的运营管理能力、精准的市场定位优势,还能促进各节点企业间信息的无缝对接与有机融合,从而显著提升跨企业协调信息协同的效率与效能。
我国企业主导的信息协同体系,能够实现对跨企业协调任务的全面掌控与灵活调度,确保各项任务在既定的时间框架内高效完成[10]。同时,该体系还促进了企业间实时、动态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使得各参与企业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共同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总之,通过强化我国企业在跨企业协调信息协同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还能为构建更加紧密、高效的跨企业合作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区块链技术在跨企业协调战略中的信息化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构建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企业间协作的效率和透明度,还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然而,要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在跨企业协调中的潜力,仍需克服技术成熟度、标准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在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推动其在更广泛的领域落地应用。只有这样,区块链技术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企业战略协调和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兆全.基于事项会计理论的航空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构想[J].交通财会,2023(7):39-47.
[2]车娟.“精准供给”视域下跨企业培训中心协同育人的创新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21(12):183-186.
[3]侯玉凤.大智移云背景下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概念、模型与实现路径[J].财会月刊,2021(1):82-88.
[4]杨峰.三重螺旋视角下跨企业培训中心多方协同创新育人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0,33(12):117-119.
[5]马铭泽,姜海新.跨企业协同战略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冶金管理,2020(17):136-137.
[6]马秀丽.新零售生态圈跨企业成本协同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11):126-129.
[7]贺新闻,王如如.面向重大科技工程的跨企业协同创新博弈关系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4):56-59,72.
[8]李航,樊西为.跨企业成本协同管控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8(4):43-46.
[9]于洪才,孙凤兰,刘崇海,等.模型驱动的跨企业协同集成信息管理系统[EB/OL].[2024-08-10].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K-Um1AVqjsKLl8mdvKxfXMZsMugBB_xQ4l8gEVqxnDGnALWWU0vRkpZ9oW6M5YKqi-xFSneogvn846JWtqNpLG4GGcVt0AXvBO41zSiJUQ4x_MQgYVc3wVh0nSB5lzxIL7dDc6ZVZUP9BpDyyY90DHvYepg0z4YEyVEdhmayrkaEZt-NWavucFXeTbRmBd2pw3jXgNw66TM_9R-oWFUJ3QxS-IpekI19xLyG8V21PU0rgk1eG3vSkRmUdJD4nm7ZwO8mMdO-BxIYgJoGMylHD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10]李莉.辽宁汽车产业集群跨企业协同信息化问题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6):119-120.
作者简介:杨骐榕,本科,yqryangqirong@163.com,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