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职业院校,数字素养,胜任力模型
  • 发布时间:2024-10-26 16:38

  文/杨玲 康玉忠 孙巍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摘要:数字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的数字素养日益凸显,数字素养已成为学生未来工作、学习、生活的核心素养之一。本文基于胜任力模型理论,结合耗散结构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教育生态理论,构建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的总体框架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培育路径。本文旨在为职业院校的数字素养教育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职业院校;数字素养;胜任力模型

  引言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发生深刻的改变。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职业院校要把数字化素养作为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来培养,助力学生适应社会和职场的未来环境。数字素养的内涵不仅限于对数字技术的基本掌握,还包括多维度的能力,如数字信息的高效获取、精确处理、深度评估,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应用、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等。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1]。

  1. 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的内涵

  数字素养是指个体在数字社会中高效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处理、使用、管理、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2],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创新和优化这些过程的能力。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数字素养不仅是现代职业发展的基础能力,更是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数字素养的内涵包括数字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应用、数字思维、数字安全、数字伦理、数字规范、数字健康等方面。

  首先,构成数字素养基础层次的是数字意识与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有基本的认知能力和操作数字技术与信息的能力。数字意识包括学生对数字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认识,包括对数字变化的敏感度和对数字技术发展趋势的认知。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强调学生对数字设备基本操作、常用软件应用、因特网使用的熟练掌握。这不仅涉及电脑、智能设备的基本操作,还包括熟练掌握Office软件、编程语言、数据处理工具等。

  其次,在数字素养的应用层次上,数字应用能力和数字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数字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有效地运用所学的数字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工作与学习的质量[3]。数字思维能力要求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学生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在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因此,数字化时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数字安全关系到数字信息的保密与安全意识的培养问题;数字伦理是学生在运用数字技术时所应具备的道德和法律意识问题;数字规范是学生在数字化社会中的行为规范问题;数字健康是学生应保持合理的使用时间,避免过度依赖数字设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在培养学生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时需要重视的内容。对数字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有益于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对其今后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2. 胜任力概述

  2.1 胜任力的含义

  胜任力(competence)这一术语在20世纪70年代被正式引入管理学领域,成为企业评估员工能力的重要标准。胜任力的定义中存在几个核心共同点:首先,胜任力与特定工作任务相关,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与情境依赖性;其次,其通常以工作绩效标准为参照,旨在衡量个体在特定工作情境下的表现[4];最后,胜任力被视为个人的潜在特征或行为模式,这些特征能够影响工作绩效。McClelland和Spencer对胜任力的定义较为系统,他们认为胜任力是指包括动机、个性特征、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知识和技能等在内的,可以通过可靠的测量工具区分高绩效与普通绩效员工的各种个体特征[5]。这种定义强调了胜任力的多维度和复杂性,其测量通常涉及行为表现、心理特征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2.2 胜任力模型

  McClelland所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就是一个经典的认识能力的框架。该模型将人员素质分为冰山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两个主要等级[6]。海平面以上部分包括可观察、可测量的技能和知识,并可通过训练和练习加以提高。海平面以下部分则包含较隐秘、不易被直接观察或测量的社会角色、自我形象、性格特质与动机,这些通过外来介入较难改变。冰山模型强调要重视职场考核中隐藏的胜任能力。

  3. 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的框架构建

  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框架包括基础层、应用层、拓展层和综合层四个层次[7],每一层次都涵盖了数字素养的不同方面,构成一个全面的素养体系,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框架

  基础层是数字素养框架的根基,主要包括数字意识与态度。数字意识与态度是指学生对数字技术和数字信息的基本理解与认知、对数字技术的态度及数字资源意识,包括对数字社会和数字化变革的敏感度。这一层次的培养是为了确保学生具备在数字环境中基本的生存和操作能力,奠定其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基础。

  应用层着重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即要求学生在操作数字设备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各种数字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加工和分析[8]。为达到上述目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成为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案例和项目实训,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数字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层是培养能进行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并具备数字信息安全意识的人才,是学校旨在提升学生在数字社会中的竞争力与适应力的关键战略。数字技术创新是一项以基础数字运用能力和数字安全知识为基础、以数字安全问题为导向的重要工作,应以数字安全为基础进行数字创新训练,而数字安全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基础数字技术创新的融会贯通。

  综合层包括数字伦理与数字规范,着重培养学生在运用数字技术时的伦理与法律意识以及行为规范,数字伦理主要是在数字环境中遵守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以保护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9];而数字规范则涉及在数字化社会中遵循相关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礼仪,避免网络暴力等,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数字公民。通过这一层次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行为规范的数字化公民[10],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

  4. 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实践路径

  基于上述框架,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化的规划与实施。以下是几条具体的实践路径。

  4.1 构建系统化的培育目标体系

  首先,制定数字素养的培养目标,细化到具体要求,分档次、分专业进行培养。职业院校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来制定数字素养的培养目标。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目标设定,使学生的数字化素养水平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能逐步提高。此外,学校还要定期评估和修订数字素养目标,确保数字素养目标与时代发展相一致,与行业需求相适应。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公司合作,创建了“华为ICT学院”,通过与企业合作,定期更新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掌握与当前行业需求匹配的数字技能[11]。这种与时俱进的数字素养培养目标,将有效提升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4.2 设计层级化的要素结构框架模型

  数字素养的培养应循序渐进,分为基础层、应用层、拓展层和综合层。基础层主要培养数字意识与基本技能,如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应用;应用层侧重数据分析、信息处理和项目管理等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工作效率与问题解决能力;拓展层强调数字创新和信息安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安全防护能力,使其能够在数字环境中提出创新方案,并有效应对信息安全的挑战;综合层涵盖数字伦理、法律规范和网络行为,确保学生在技术应用中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例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基础课程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通过模块化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字能力[12]。通过这种分层次、逐步递进的方式,职业院校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

  4.3 搭建多元化的培育课程体系

  为满足不同专业和学习阶段的需求,职业院校应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涵盖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发包括数字化素养通识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等在内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库。例如,天津职业大学通过智慧教育平台,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数字技术的应用,并通过项目实训和模拟操作提升实际操作能力[13]。在理论教学方面,学校应讲授数字技术发展史、数字社会基本概念及其背后的理论框架,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于实践教学,学生通过数字技术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增强其操作和分析能力。

  4.4 建设开放的培育生态

  建立跨学科、跨部门合作,推动形成数字化素养全面提升的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数字化素养培育生态系统。对于数字素养课程和实践项目的开发,学校要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合作。例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农业企业合作,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精准农业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14]。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家庭的互动,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或数字素养讲座,提高家长对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此外,开展数字化素养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扩大培育数字化素养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学校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

  以上述实践活动为指导路径的职业院校,对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进行系统的组织与分层推进,能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从而在数字化时代具有高效运用数字技术的本领,并在此基础上成为有较全面数字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这对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全社会数字素养的普及与提升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培育路径研究,为帮助增强学生在数字社会中的综合竞争力提供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培养方案,这是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日益加速而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数字人才的主要载体,在培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上要突出系统性和层次性,在要素结构框架模型的设计上要突出层次性和多元性,在培育课程体系的搭建上要突出开放性,在培育生态的建设上要突出协同性,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字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在工作学习过程中能够高效地运用数字技术。在开放的培育生态下,要进行多方合作与资源共享,促使学生的数字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与普及。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运用,职业院校应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学生数字素养培育路径,以培养学生适应数字时代的能力,更多地培养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当然,数字素养的培育不仅限于职业院校,本文的核心理念和实践策略可以泛化应用至每一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新生力量和每一位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工作者。在“数字中国”这一宏伟蓝图的引领下,共同推动数字素养的普及与深化,是响应时代召唤、把握发展机遇的必然之举,更是引领时代变革的关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菁菁.数智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大课程体系构建[J].江苏高职教育,2024,24(4):32-42.

  [2]梁平.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3(17):92-94.

  [3]程倩.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4]唐琼.基于职业素养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员冰山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3):89-93.

  [5]孙卓臣.销售人员胜任力与绩效间的关系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0.

  [6]章谦.基于胜任力模型建立国企职业经理人评级制度[J].现代企业,2024(7):54-56.

  [7]梁瑛.新工科背景下艺术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青年,2021(10):115-116.

  [8]邹伟.数字化产村融合激活农村闲置资源的共生机理及路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3.

  [9]范柏乃,盛中华.数字风险治理:研究脉络、理论框架及未来展望[J].管理世界,2024,40(8):208-239.

  [10]刘章仪.青少年数字素养培育:内容体系、多维价值与实践进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4(2):20-24.

  [11]鲍计国,孟庆杰.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实践分析——以华为公司与高职院校共建华为ICT学院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2(8):68-71.

  [12]石金艳,龚煌辉,张克昌,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及其提升路径研究——以株洲市为例[J].科技视界,2020(23):87-89.

  [13]刘斌.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学校的几点思考——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2,31(2):3-11.

  [14]刘进华,吴娟,吴燕华,等.农业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农业发展研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山西农经,2021(19):82-84.

  作者简介:杨玲,博士研究生,副教授,13549601027@163.com,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虚拟现实、现代教育技术;康玉忠,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职业教育管理;孙巍,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虚拟现实、文创产品开发。

  基金项目:广东省2023年度教育与体育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共同体视域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机制研究(编号:2023G034);2023年中国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特色项目——基于“三个共同体”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教师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编号:CXTD00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