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女孩杨思琪:中国首位奥运会冲浪选手

  大凉山女孩杨思琪:中国首位奥运会冲浪选手

  这是一个大山女孩决定挑战大海的故事,世界才刚刚开始认识杨思琪……

  澳洲媒体称赞她是“绝对的战士”

  此刻,全球的目光汇集到南太平洋的一座热带小岛上。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7日,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当天,远在15700公里外的塔希提岛——在国内被称作“大溪地”,也在举行着一场简单的开幕式。来自世界各地的48名顶尖冲浪运动员和观众们齐聚欢呼,庆祝即将在当地提阿胡普海滩举办的巴黎奥运会冲浪项目比赛。

  入场仪式中,最年轻的参赛选手——今年15岁的杨思琪,肩扛五星红旗,对着镜头露出一个明媚的微笑。她是本届奥运会冲浪项目中唯一的中国选手,将代表中国冲浪队完成奥运首秀。当人们关注着在巴黎开幕式上挥舞国旗的马龙和冯雨,杨思琪也成了远在重洋之外的第3名“旗手”。

  跟着杨思琪,中国观众开始关注冲浪这一奥运会“冷门项目”。解说员不断回应着评论区的疑问,解释比赛规则——先是三轮小组预赛,2人或3人一组,选手需要在30分钟内自行选择并完成冲浪动作,裁判将从动作的难度、流畅性、多样性等方面对选手的综合表现打分,取两次最高成绩相加即为总分。

  到达指定点,杨思琪率先跳进大海,抱着冲浪板朝等浪区划去。了解冲浪的人看出了这背后的闯劲和勇气。

  作为冲浪界公认的“世界上最危险的浪点之一”,大溪地提阿胡普的海浪,曾被列入全球十大致命海浪,有“路的尽头”之称。这里以高耸而猛烈的管状巨浪闻名,浪况复杂,瞬息万变,水下还遍布着锋利的礁石,令无数冲浪爱好者向往又生畏。

  由于起步较晚、训练条件不足,杨思琪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管浪”,这也是她第一次来到大溪地。她对自己的期待是:“只希望能完整地冲完一道管浪出来。”

  女子组第一轮比赛,杨思琪入场。海面翻涌,一道比一道高的浪朝她拍来,杨思琪穿着蓝色运动衫,戴着红色头盔,在茫茫大海中显得渺小又醒目。2分34秒过去,同组3人中,她抢到第一道浪,迅速跃起,双脚踏上冲浪板,起乘,俯身滑行。巨大的管浪裹住她的身影,不过5秒,浪头砸落,转瞬将她吞入白色浪花。

  杨思琪又尝试抓浪3次,最后一次被拍倒时,她被水下暗流冲到远处,难以挪动,只好由救生员开着摩托艇带回。下艇后,她又拼命划回等浪区。比赛时间只剩1分钟,最终,她的成绩位列小组第三,进入复活赛。看着杨思琪一次次被浪掀翻,又一次次钻出海面,周而复始,观众开始为她揪心。

  复活赛在第二天进行,天气阴沉了些,杨思琪对战秘鲁选手索尔·阿吉雷。和教练罗洋讨论后,她调整了策略,不再执着于完成管浪。比赛开始,她依然率先抢浪,成功抓住前两道浪,使出实力,冲向浪尖,大幅度回旋甩尾。最后,杨思琪以8.67分的总成绩战胜对手,晋级16强。

  即便在8月2日凌晨举行的第三轮比赛中,杨思琪不敌美国对手,遗憾止步,这个成绩也已超出了周围人的预料。杨思琪的妈妈陈朝菊在老家收看女儿的比赛,得知女儿晋级后激动得一夜未眠,“开心到流泪”,认为女儿“已经创造了历史”。

  澳洲媒体称赞杨思琪是“绝对的战士”。美国解说员连连感慨,说她“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劲,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勇气”。

  杨思琪依然笑容灿烂。她年轻、无所畏惧,为尝试了重管浪、认识了很多高手和朋友而兴奋。结束比赛回国后,她在社交平台上写道:“在这里玩得真的很开心……Tahiti,我还会再回来的!”

  9岁时,她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大海

  对于国人来说,杨思琪站上奥运冲浪的赛场,格外令人振奋。

  在冲浪这项运动上,传统的冲浪强国如美国、澳洲、巴西等,均有较长的海岸线和优越的海浪条件。沿海长大,熟悉水性,这里的运动员似乎先天能比旁人更懂得如何驾驭波涛。

  杨思琪颠覆了这一想象。她来自中国四川凉山会理,一个群山环绕的内陆小城。9岁之前,杨思琪对大海几乎没有了解。第一次见到大海时,她尝了口海水,才知道海水跟自来水不一样,是咸的。

  和海结缘也有些偶然。杨思琪从小活泼好动,喜欢篮球、跑步、跆拳道,在人群中十分惹眼。体校教练何世保在招生时发现了这个看上去“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将8岁的杨思琪带进体校,练习柔道。因够不上参加省级比赛的年龄,杨思琪请求同样学体育的舅舅给自己换个项目。在舅舅的推荐下,她进入四川省邛海水上运动学校,加入帆船队。

  教练罗洋从那时开始带着杨思琪训练。他很快发现这个女孩跟同龄人相比展现出更好的身体素质、极佳的平衡力,而且她胆大,敢于挑战和冒险。

  2016年,随着冲浪入奥的呼声越来越大,国际奥委会正式决定将冲浪列为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响应这一趋势,2018年,中国冲浪队成立,邛海水校也在这一年开设冲浪项目课程。罗洋随之把杨思琪转入冲浪队。

  那时,杨思琪见过最大的“海”是凉山首府西昌市的邛海,实际是片淡水湖。9岁时,她去往海南训练,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大海。刚开始接触冲浪时,每次被浪压进水里,她会慌张到失神,觉得板子太晃,抓不住,只能拼命地喊“救我,救我”。

  2019年,10岁的杨思琪进入国家队,开始密集的训练。这个年纪离家,她度过了一段艰难的适应期,“经常想家,每天都哭。”

  陈朝菊曾忍不住思念,去海南找了份工作,陪着女儿,一待就是两年。但实际上,两人很少有相处的时间。杨思琪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白天训练体能和冲浪,晚上分析技术或加练,一天10小时,一周6天,雷打不动。后来,杨思琪去国外训练,回家的时间更少,“只有办事或办证的时候回来,这几年也就在家里过了一次春节。”

  长期在太阳暴晒和海水腐蚀的环境中训练,杨思琪的皮肤变得黝黑,头发也渐渐变成了如今的黄色。“因为喜欢,再苦再累都没想过放弃。”

  杨思琪的冲浪板上写着:“行动是人生的根本,梦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因为你只活这一次,你只有这一次机会,去做你想做的。”

  这样顽强刻苦的品质也让教练罗洋印象深刻。要成为世界顶尖级别的运动员,天赋只是第一步,能否耐住性子,在严苛的训练中雕琢自己,完成蜕变,才是对一名运动员最大的考验。

  一次次冲上浪尖,与海搏击

  高强度的训练下,杨思琪飞速成长,开始在国际赛事中崭露头角。2022年,她立下冲击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的目标。2022年、2023年,她两次参加世界冲浪运动会,但分别排在29名、31名,没能达到标准。

  2024年3月,杨思琪抓住最后一次冲击巴黎奥运资格的机会,再次参加在波多黎各举行的2024世界冲浪运动会。到复活赛第六轮,她在4名选手中取得第一名,被国际冲浪协会称赞“表现引人注目,进步显著”。主席费尔南多·阿格雷也惊叹不已:“她了解大海,就像一位已经冲浪多年的老手。”

  比赛结束,杨思琪正准备离场,工作人员忽然叫她等一下,接着说出她拿到奥运参赛资格的消息。那一刻,她既惊喜又意外,“感觉自己的手都在抖。”

  由于前期没有管浪的训练条件,适应比赛场地的时间也很短,罗洋在赛前采访中说:“对这场比赛,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积累大赛经验,向高手学习,注重享受过程,确保顺利安全完赛。”

  毕竟,从中国冲浪队成立到出现第一位奥运会的参赛选手,只用了短短6年,已经震撼世界冲浪界了。

  冲浪这项运动对很多人来说还有些陌生。本次比赛的大溪地,正是冲浪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作为一项古老的文化传统,当地冲浪者使用木板、独木舟等工具在海上滑行。近百年内,冲浪逐渐流行开来,在部分沿海国家发展为一项极具魅力的现代运动。冲浪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的大溪地也成了多项世界级冲浪赛事的举办地。

  作为一项极限运动,冲浪被视为勇敢者的游戏。世界上没有两道浪是相同的,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有时候迷人,有时候危险。

  在复杂一些的浪点,即便具备精准的判断力,危险仍可能随时发生。奥运冲浪比赛已举办两届,都出现了一些意外状况。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最终获得男子冲浪项目金牌的巴西选手伊塔洛·费雷拉,在决赛开始后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冲浪板被打过来的浪头折断。好在他反应迅速,返回海滩,避开了险境。

  而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女子组预赛第一轮,法国选手若阿那·德费被浪拍倒,头部受到撞击出血,医疗队紧急将其带走治疗。为避免再发生事故,后续的比赛中,所有选手被要求戴上头盔。

  放下对失败和受伤的恐惧,一次次冲上浪尖,与海搏击,这需要冲浪者具备一颗多么强大的心脏,体会过的人最清楚。

  教练罗洋记得,杨思琪8岁学习帆船时,甚至还不会游泳。最初,她本能地怕水,但当她学会冲浪之后,状态立刻高昂起来——浪花越大,她越兴奋。罗洋欣赏杨思琪这样的“激进型、力量型选手”。在训练过程中,杨思琪总是愿意尝试更高更猛烈的浪,全身心地享受着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的时刻。

  15岁,作为第一位站在奥运赛场的中国冲浪选手,赢得国际冲浪界的赞誉,这是杨思琪刚刚被世界看到时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她有勇气、有力量,对冲浪运动有着纯粹的热爱,还没被更重的名衔和压力裹挟,会因为“见了很多不同的海,冲了很多好浪”而笑容灿烂。

  巴黎奥运会的赛前采访中,被问及“需要多久才能追赶上顶尖选手?”杨思琪自信而从容地回答:“应该不远了。”现在,没有人会怀疑这一点。杨思琪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文/明宜(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