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同频共振”
- 来源:民生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才,乡村,奔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1-07 21:38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朱浩铨 李杨诗宇
“准备就绪。3、2、1,起飞!”
近日,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朱溪镇牙哥户外飞行营地,伴随螺旋桨快速转动的轰鸣声,直升机在山坳间平稳起飞,大地秋色尽收眼底。
“ 最近体验飞行的游客很多, 这个季节正是来仙居赏秋的好时候。”起飞场草坪旁,牙哥户外飞行营地创始人张继星正为待飞游客介绍飞行路线、讲解安全知识。后场休息室内,游客们整装待发。
张继星是仙居“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吸引而来的创业者。2023年初,他带着项目从安徽老家来到仙居。在张继星看来,这里有好山好水,正适合飞行,是自己实现创业梦想的好地方。
近年来,仙居县大力开展“人才入乡”行动,坚持组织引领、部门协同、村镇主导,多渠道引才、留才,吸引2000余名大学生、“农创客”及7个整村运营团队,因地制宜,联手开发乡村特产、生态、人文等资源,探索出一条富有县域特色和小城优势的人才引育新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如今, 在仙居, 人才带着理想涌入乡村,广袤田野成为创业兴业的沃土。人才与乡村“同频共振”,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越来越多的村子变得更美、更富、更加生机盎然。
探索实施“人才入乡一类事”集成服务改革,成立人才入乡“帮帮团”
“八山一水一分田”,仙居是浙江“山区海岛2 3县”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景色秀丽,但村子分散,产业薄弱。全县农村人口外流普遍,大量土地、山林、民房等资源闲置。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我们急需人才盘活乡村资源。”仙居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巧玲介绍,“为了招引人才回乡创业,仙居精心挑选出20个试点村,每个村都拿出了闲置资产。”
位于仙居城东40里的朱溪镇杨丰山村,2000多亩古越梯田盘绕山间,记录着千百年来人们耕作于此的勤劳和智慧。
去年金秋,王伟敏因手术在家休养,受好友徐海杰邀请到杨丰山放松心情。初登杨丰山,他便喜欢上了这里。“从县城开车30分钟就到了。环境好,心情自然好,很利于术后康复。”
沿着杨丰山的公路蜿蜒而上,藏在山林间的一个小村落,让他们眼前一亮。云海绕着青山,金黄的稻浪随风而舞。“复得返自然”,不再是诗里的向往,兴建民宿的计划在二人心中萌发。
徐海杰此前在外乡从事建筑行业,常年奔忙于各个工程之间。在他看来,壮阔的自然风光之外,最吸引二人的还有家乡良好的营商环境。“从民宿选址开始,镇上就给了很大帮助,十分支持我们将闲置的房屋用起来。”
而今,又是一年秋高气爽,山间的小村落重新热闹起来。村中闲置的民居,改造后化身“云上杨丰”民宿,国庆期间,一房难求。
秋风拂过层层叠叠的梯田, 翻涌起金黄色的稻浪。梦想落地生根,唤醒沉睡的土地,也在重塑山乡面貌。
在朱溪镇岩前村,“飞行”成了村子里最热的话题。
去年,牙哥户外飞行营地作为人才招引项目落地朱溪镇,朱溪镇盘活了岩前村闲置的土地资源。
考虑到人才入乡创业面临的种种问题,仙居探索实施“人才入乡一类事”集成服务改革,并成立人才入乡“帮帮团”。
“ 不仅在项目选址上, 当项目遇到问题、办事流程不熟悉时,人才入乡‘帮帮团’帮了我不少。”张继星说。
“就牙哥户外飞行营地项目,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成立了相关工作小组,以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办事难等问题。”朱溪镇党委书记王满良介绍。
“原计划一年左右才能完工的项目,通过‘帮帮团’一站式帮助,最终提前一个半月完成。”张继星说,“这片土地在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我也希望深耕在此,给仙居和朱溪镇带来新的活力。”
螺旋桨的轰鸣声间,直升机平稳降落。截至目前,飞行营地营业人次已达6万,营业额达到300多万元。
飞行服务之外,张继星也在积极拓展固定翼飞机、卡丁车、滑翔伞等户外项目,为仙居发展乡村低空经济带来更多新的可能性。
年轻人的回归让本地特色产业迎来发展新篇章
当新的可能在乡村落地,一群年轻人的回归,也让本地特色产业迎来发展新篇章。
仙居素有“ 中国杨梅之乡” 美誉。早在东晋时期,当地人就开始扩大杨梅种植范围。今天,千年前的杨梅树依然茂盛,但一颗杨梅的故事有了更多写法。
近年来,仙居积极发挥绿水青山和杨梅产业独特优势,聚焦杨梅全产业链,推动人才创业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乌岩山杨梅专业合作社的朱旭辉是一名“80后”新农人,也是一名“梅二代”。大学毕业在杭州工作两年后回乡,凭借所学专业知识,踏上了杨梅种植之路。
为提高杨梅品质,朱旭辉在仙居县内率先引进智能大棚种植技术。“以前种杨梅是看天吃饭,现在的智能大棚里,温度、湿度等都有自动化设备控制,节省了70%以上的人工成本。”朱旭辉介绍,“智能大棚里的杨梅不论是果品还是产量都提高了许多,今年的采摘期更是提前了半个月,销售总额超过200万元。”
在朱旭辉看来,自己是幸运的。“刚开始建智能大棚时,缺经验、缺资金,县里的人才政策帮助解决了很多创业初期的问题,还给我们请了农技专家答疑解惑,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朱旭辉又有了新目标,除稳步提升杨梅品质外,还想带动更多梅农发展智能大棚杨梅产业。
当朱旭辉用新方法提升杨梅品质时,杨馥玮也为杨梅品牌提升、延长产业链带来了新思路。
杨馥玮是一名“ 农创客” 。大学毕业后,她在人才政策吸引下回到家乡,组建青创团队,探索杨梅深加工的各种可能。
“ 我们正在深耕杨梅酒、杨梅汁等产品,未来将围绕杨梅研发更多新产品。”杨馥玮说。
在杨馥玮眼中,过去,离开家乡是为了创造更多新的可能;现在,返乡同样提供了这样一个选项,而且这个选择更酷,也很有价值。
目前,她的公司吸纳就业青年20余人,年均收购杨梅量达千吨以上,有效带动周边各村社梅农增收。
作为县里的共富工坊运营师,杨馥玮还通过党建联建,与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分享杨梅产业增值收益。
“ 创业何必去远方, 家乡就是好地方。”徐巧玲表示,乡村前景广阔,是有能力、有情怀的人才干事创业的好地方。现在仙居回乡创业的新农人、“农创客”越来越多,涵盖种植养殖、深加工、农村电商、供应链管理、乡村旅游等全产业链。
招募“乡村运营合伙人”,培养能挖掘、整合资源的带头人
当多元产业扎根乡村, 迅速发展的同时,乡村仍缺少能挖掘、整合资源的带头人。为此,仙居开始招募“乡村运营合伙人”。
“乡村运营合伙人”与受聘于政府的职业经理人不同。他们带着理念和投资来到乡村,村社以资产、资源等形式“入股”,二者合力激活乡村运营,切实提高村民收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白塔镇上叶村,与国家级5A景区“神仙居”仅一路之隔。村里有民宿76家,但不少经营者缺乏管理经验,不知如何运营。
今年5月,新型文旅公司“寻野文旅”入驻白塔镇,成为“乡村运营合伙人”,围绕白塔镇需求,开展民宿全产业链发展服务。
“寻野文旅”联合创始人郝有发介绍,作为“乡村运营合伙人”,团队从民宿申报、落地建成、宣传活动策划、人员培训、交流沙龙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提升白塔镇民宿质量,提高经营者管理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这半年时间,我们几乎都住在村里,真正把村子当成自己的家了。‘乡村运营合伙人’,不仅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种责任。”郝有发说,接下来,团队还将完善白塔镇民宿配套服务,着手开发新业态,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让更多游客能够留下来。
当郝有发思考着如何留住游客时,位于白塔镇的另一端,“乡村运营合伙人”徐子永正努力让仙居留下更多本地人。
他推动的白塔镇仙乡小吃共富工坊产业园项目将在年内投入运营。
多年以来,仙居人以一手做小吃的好手艺闯荡美食江湖。据统计,仅长三角地区,就有3万多仙居人经营着超过1万家小吃店。
徐子永透露, 产业园正式运营后将为仙居小吃提供品牌孵化平台,推动产品本地化、标准化生产;还将为“农创客”提供创业创新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带动更多百姓实现共同富裕。
目前, 仙居已签约来自全国的近百名“乡村运营合伙人”,招引53个入乡团队,成功签约7个整村运营团。徐巧玲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仙居正在吸纳有意愿的入乡人才成为后备村干部,深入参与村庄发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