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黄河系上“绿飘带”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简宏妮 编辑高雪梅

  郑州沿黄生态廊道犹如给黄河系上了绿色飘带,成为城市和黄河之间的一道生态屏障。

  在郑州惠济区保合寨村,黄河右岸大堤零公里起点处,“千里金堤,始于足下”的标志石高高伫立。奔腾咆哮的黄河,一路携川纳流,摆脱晋陕峡谷的束缚,自此进入华北平原。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起点,更是黄河治理的关键节点。

  “悬河头、华北轴、百川口、万古流”。黄河流经郑州段,全长158公里,涉及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郑东新区、中牟县等6个区县(市)。曾经,这里生态不贯通、景观不协调,黄河岸边犹如城市的一道伤疤。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全长76.5公里的郑州沿黄生态廊道开始规划设计,目标是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生态廊道示范工程、“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休闲体验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廊,实现“生态黄河、美丽黄河、幸福黄河”。

  屋后大花园

  白房成是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七堡村村民,这些年,从庄稼汉、养殖户到绿地养护工,他的身份在变,幸福感也在攀升。更让白房成引以为傲的是——“俺家屋后有个400亩的大花园”。

  20世纪80年代,七堡村所在的地域曾是“鱼米之乡”。但随着大堤的修筑,稻田因缺少黄河水的滋养,品质逐渐下降。村民不舍土地撂荒,开始尝试养鱼。由于缺乏技术支持,40多个共计400多亩的鱼塘最终被废弃,变成杂草丛生、蚊虫乱飞的沼泽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纳入重大国家战略后,2020年3月10日,郑州市惠济区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区示范段景观建设项目启动。

  迁坟、清物、填坑,村民仅用10天就填平了400多亩土地。不到七个月,这里就建成了一条以绿色为底蕴,以花径为纽带,以休闲慢生活为主题,以“色叶片林、疏林草地、通幽花径”为特色,以“一廊、两线、三区、八景”为景观结构的生态廊道。

  郑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郑州市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示范段,八堡村示范项目涵盖了六堡村至八堡村,共设计骑行道长度约1.3公里、步行道长度1.5公里,沿路设置启动广场、疏林草地、林荫健身广场、林中栈道、驿站等节点,种植了雪松、白蜡、罗木石楠、乌桕、重阳木、樱花、玉兰等乔灌木,以及细茎针茅、蒲苇、千屈菜、二月兰等地被,为沿黄生态廊道项目规划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用翅膀投票

  在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威看来,如今的黄河湿地,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美景,“春天,可以带上望远镜观看飞鸟翱翔、天鹅宝宝晒暖;夏季,杨柳依依,鱼游浅底,湿地植物生机勃勃;秋季,夕阳余晖,水天一色,湿地如油画般美丽;冬天,水波悠悠,蒲声瑟瑟,若是来场大雪,那更是美极了。”

  作为郑州本地人,王威亲眼见证了黄河沿岸的变化:“以前岸边乱哄哄,养鱼、摆摊,做什么的都有,植物也不像现在这么茂盛。”

  大雪过后,王威和同事经常做的一件事是给鸟儿喂食,他们根据鸟类的活动轨迹,将粮食撒在岸边,确保鸟儿能吃好。每到一个地方,王威都会认真观察当地鸟类,“研究各种鸟类的迁徙路线和生活习性”。

  王威介绍,2022年以来,郑州黄河湿地不断发现卷羽鹈鹕、白尾海雕、靴隼雕、阔嘴鹬等鸟类“新面孔”,2022年3月份,郑州一次性记录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113只大种群、黑鹳14只种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800只大种群。

  生态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来投票。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郑州黄河湿地的鸟类目前已增至283种,种类比5年前增加了50%以上。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13种,黄河鲤、鲫、鲇、赤眼鳟等鱼类有近20种。2024年5月,黄河惠济区段成功入选“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西起巩义市康店镇井沟村,东到中牟县狼城岗镇东狼城岗村,面积37441.4公顷,是郑州市重要的水源地和区域小气候调节区,也是我国中部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湿地之一。其位于我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的中线通道,每年沿此通道迁徙和在此越冬的候鸟近百万只。

  多年来,郑州市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原则,持续开展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方式,因地制宜开展湿地修复,积极探索黄河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

  郑州摄影爱好者李永恒是“追鸟”一族,拍过的鸟类照片有几十万张。“郑州加大对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治理,来这里歇脚落户的鸟类越来越多。”李永恒说,大多数鸟喜欢在南裹头、海事广场和黄河湿地公园附近聚集。2年多的时间里,这里出现的白鹭、灰鹤、池鹭、红隼、红嘴蓝鹊、燕鸥、雨燕、老鸨、赤麻鸭、绿头鸭等30多种鸟,统统被他收进镜头中。

  岸边游人众

  “沿黄生态廊道是我在郑州最喜欢的地方。骑行道非常友好,和人行步道、车行道完全隔开互不干扰。堤坝公路两边种了槭树,河堤下面还有大片茂密的树林。郑州不仅把黄河治理得很好,环境也打造得非常优美。”郑州市民刘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9月,郑州编制了《郑州市沿黄生态廊道概念性规划》,提出“两脉、三带、四区、多节点”的总体布局。“两脉”,即沿黄河大堤、S312建设两条东西贯通的主生态廊道;“三带”,即堤北亲水观河风光带、淤背区生态休闲体验带和延展区森林生态屏障带;“四区”:依托惠济区、金水区、郑东新区和中牟县行政区打造四个不同特点的生态景观区;“多节点”,即结合道路交叉口、人文历史遗址、休闲广场、服务驿站等,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打造多处不同层次、规模的生态景观、文化展示、休闲服务等景观节点。

  2021年底,郑州市发布了《郑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和《郑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方案(2020—203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将在1200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和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规划》和《方案》的出台,标志着郑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顶层设计。

  马渡观河广场曾是一片违章建筑,如今已成为市民的观景台,骑行客路过时,总要停留打卡。在他们的身后,黄河奔涌向前,两岸林木挺拔,不远处的刘江黄河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

  长约3公里的滨河步道,市民及游客可以沿滨河步道漫步黄河岸边,感受母亲河的波澜壮阔;绵延约6公里的多彩林荫大道,紫荆、云杉、娜塔栎分立两侧,随着季节更迭,沿黄生态廊道“风光不与四时同”;由6米宽骑行道和3米宽的步道组成的黄河国家绿道,采用彩色沥青铺设路面,两侧栽植行道树,在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承办自行车或马拉松赛事。

  金秋十月,黄河岸边色彩斑斓、秋意正浓。本刊记者沿黄河大堤骑行,途经四季植物园、南裹头、将军坝等人文自然景观,道路两旁树木繁茂,不时有骑行和散步的市民经过,还有游客在草地上露营。

  如今,郑州沿黄生态廊道共建成骑行道76.5公里、步行道36公里,栽植乔灌木7.84万株、草花地被239.23万平方米,建设驿站23座。串联着起点广场、天河秀林、八堡驿站、马渡观河、来潼赏花、杨桥月季园、郑东水中心、赵口听涛、九堡览胜等多处景观节点,沿黄生态廊道犹如给黄河系上了绿色飘带,成为城市和黄河之间的一道生态屏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