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IIoT 市场规模大增是为哪般?

  • 来源:智能制造纵横
  • 关键字:市场,规模,增长率
  • 发布时间:2024-12-02 11:18

  调研机构MarketsandMarkets在其发布的有关“工业物联网(IIoT)市场规模、份额和行业趋势增长分析”的报告中指出:2023年,全球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已高达1,783亿美元。根据对该领域内产品(硬件:处理器、连接IC、传感器、存储设备、逻辑设备;软件:PLM、MES、SCADA、OMS)、平台、连接技术、垂直细分行业和发展区域的调研,MarketsandMarkets预测,该市场规模在今年或将扩张到1,944亿美元,未来五年内,还将以8.1%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9年有望达到2,863亿美元。

  工业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和全新产业生态,在现代工业中,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

  产业所需催生行业发展

  在过去几年中,工业自动化在制造业中取得了显著增长。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终端用户需求旺盛,制造商更加关注如何生产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产品。这些努力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核心领域,如生产流程、资产监控以及工厂资产的维护和支持等。

  工业物联网平台在增强工业自动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自动化流程使用计算机或机器人等控制系统来监控和处理流程和机器,而工业物联网平台能从执行器、机器人和分析仪等制造控制系统生成合作通信和互动,有助于提高灵活性,增强制造能力。通过自动化的应用,制造企业能够降低人力成本和费用,提高生产率,增强流程或产品的一致性,从而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以机械的预测性维护为例,资产的预测性维护需求目前已成为全球工业物联网市场增长的关键机遇之一。预测性维护有助于降低运营和资本成本,因为它可以促进资产的主动服务和维修,同时高效利用维修资源(包括人力和更换部件)。它使企业能够实时准确地诊断和预防故障,这对关键基础设施尤为重要,高科技机器和设备一旦发生故障,除了停机造成的生产损失外,维修成本也会非常高昂。

  通常情况下,企业技术人员会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对机器进行例行诊断检查和预防性维护。不过,当前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工业物联网支持的预测性维护措施来维护公司设备。例如,沃尔沃集团卡车公司(Volvo GroupTrucks)投资建立了一个新的预测分析平台,利用IBM SPSS对车辆信息进行预测分析,以满足对预测性维护的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实现正常运行时间承诺。它将车辆数据的使用从反应性分析转变为预测性分析。通过监控卡车的使用情况和车辆各种关键部件的当前状态,该公司能够根据单个卡车级PDM(产品数据管理)进行定制维护,并在卡车在路上或在车间时预测部件故障。

  当前,工业物联网对制造行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也是全球工业智能化背景下,各国对IIoT发展大力推崇的其中一部分因素):

  一是契合产业应用需求。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企业开始应用工业物联网解决业务面临的实际问题,比如通过传感器仪器仪表实时监测生产设备、原材料及工作人员的状态,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执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等识别技术建设智能仓储,并与生产过程联接,提高制造原料的高效配置;设备通过感知手段获取数据实现预测性预警、远程维护等服务,提高设备维护效率。工业物联网在工业制造领域各环节的深入应用,有助于改善产能过剩、成本压力等诸多困境。

  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物联网主要应用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是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工业物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必将提升产业的经济附加值,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生产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三是助力智能制造。制造行业正面临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工业物联网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带来深刻变革。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工业物联网的部署实施为智能制造提供基石。智能制造将结合工业物联网,合理调配供应链资源以提升生产和服务效率,实现制造行业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创新。

  与此同时,MarketsandMarkets在调研中也发现,物联网协议缺乏标准化也在制约着IIoT产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规模经济效益,需要更多的技术标准化来降低工业物联网平台市场的准入门槛。且标准必须经过精心设计,来确保能够促进工业物联网市场更多的创新和良性发展。

  通常情况下,服务提供商会帮助推动大部分市场朝着可接受的物联网通信协议发展。虽然市场上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初步协议,但正式能被广泛采纳可用的协议仍有待观察。国际电信联盟(ITU)创建了物联网全球标准倡议(IoTGSI),以制定全球范围的物联网标准。欧盟委员会为物联网特定标准设立了许多欧洲标准机构,如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气技术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等,这些机构参照欧洲标准法规和指令制定政策。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印发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提出,到2025年,新制定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亚洲地区成IIoT 市场发展主力军

  “亚太地区在2024-2029年预测期内的工业物联网市场中有可能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MarketsandMarkets在报告中如此预测道,亚太地区是全球制造业中心,也正在成为金属和采矿业的重要中心。中国、印度和新加坡等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促进了亚太地区市场的发展。预计在预测期内,该地区将成为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主要市场。

  此外,IIoT细分产业中硬件产品赛道的发展也不容忽视,MarketsandMarkets的调研显示,工业自动化和传感器技术基于几十年的发展拥有种类繁多的硬件解决方案,可随时用于IIoT部署。多样化的工业应用需要各种专用硬件组件,如传感器、处理器和连接集成电路等,因此,与满足更广泛功能的软件和平台相比,硬件产品在IIoT市场中所占规模更大。

  中国最早关于物联网的政策可以追溯至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此后,我国将物联网发展纳入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从培育到推动到全面深入,不断深化该产业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根据华经情报网的数据,2022年中国工业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450亿元。国内在硬件设备、软件平台、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领域,均涌现出了一批具备强大竞争力的企业,产业形态从独立运作向构建生态系统转型。

  以某车企生产车间部署华为智慧车企网络解决方案为例,汽车生产工艺复杂,一辆车的诞生需要经过100多个部门,涉及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几个工艺流程,整个生产过程涉及到人(如生产人员)、机器(如生产装备)、物(如生产原材料、摄像头)等要素的相互配合。网络作为数字化基础设施底座,在车企智能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覆盖研发、设计、制造、服务等各业务环节。工业物联网全面联接车企各生产环节的人、机、物,支撑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变革,实现“数据上得去,智能下得来”的实用场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