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宏观政策对会展业的影响
- 来源:中外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会展业,影响,城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1-04 17:07
本刊记者/陈猛
近日,中央发布了相关文件,其中提出将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有部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将为中西部会展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一些会展业基础较好的中西部城市如郑州、成都、重庆等地会展业将有望快速增长。而另一部分业内人士对于产业转移的前景却并不看好,并表达了不同意见。
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会展业的发展,比如一带一路战略和RCEP战略对出展市场的影响就很直接;双碳目标的提出也在深刻影响着会展业;但是政策对会展业的影响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能像追星族一样对政策抱有不切实际的“政策热”。仅就前面提到的产业转移政策来说,笔者认为其对会展业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对会展业产生明显的影响。
首先,政策本身的力度决定了其落实的程度。该政策提出的是引导相关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里的用词是“引导”而非强制,那么政策的执行力度和后续效果就值得推敲。既然要“引导”,就必须有后续配套的政策优惠跟进,否则所谓的引导就是空谈。在当前后续政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大谈政策机遇为时过早,行业需要更加理性,让子弹飞一会儿。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表述出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该文件的本意是从促进就业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产业转移让中西部地区承担更多就业岗位,就业是纲,产业转移是目,所以据此认为中西部地区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有颠倒主次之嫌。
其次,政策的效果与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密切相关。市场经济有其自身发展规律,顺应经济规律的政策的确能够加速经济的发展,如果脱离实际,违反客观规律,政策恐怕也难免遭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局面。我们以产业转移为例,从个体企业的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无论是市场需求、交通区位、物流成本、营商环境均要优于内陆地区,从东部搬迁到西部并不符合企业的利益和经营需求。除非国家拿出大量资金和政策优惠进行弥补,否则很少有企业会主动搬迁。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看,某些地方尤其是中东部一些县域城市,当地优势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甚至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一旦外迁,当地经济将何以为继?以浙江绍兴柯桥为例,柯桥全区现有纺织企业8000余家,其中规上纺织企业900余家,当地依托纺织产业举办的纺博会是国内同类展会的佼佼者。纺织产业正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要把这些产业转移到四川重庆等地,可以想见,无论是企业还是当地政府,恐怕都不会情愿。
此外,从会展业的规律上看,东部地区也比中西部内陆地区更适合发展会展经济。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高度依赖于城市经济基础和交通物流等外部环境。东部城市无论是会展资源(展商和观众),还是办展办会所需要的各类服务供应商,以及各类接待条件,都要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因此未来的会展发达地区仍将集中在东部城市群。不可否认,随着政策的倾斜,中西部部分城市会展业会迎来一定的机会,但是总体上不太可能因此实现爆发性增长。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发展会展业的热情高涨,包括一些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说明会展业的价值和作用正在受到更多地方政府的认可。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地方对政策优势过于上头,认为凭借着某一个政策性展会就能打造一座会展名城或者一个先进的会展集团。会展业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政策因素驱动,但却绝不仅仅取决于政策,打造一个成功的目的地不能仅靠某一个政策性展会。部分业内人士可谓是政策“发烧友”,一旦出台一项政策就大呼利好,实则是一厢情愿。
还有一些地方的会展业发展过度依赖于政府主导型展会,迷信高规格大展会,甚至以为当地有一个国家级展会就称得上是会展名城了。虽然举办国家级展会能够大大提高会展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要成为真正的会展名城仍然任重道远。国内发布的多个会展城市榜单,无论采用哪些维度和评分指标,城市办展体量(展会数量和规模)都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办展数量。如果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国家级展会和为数不多的地方性展会,在会展目的地排名中是很难获得较好的名次的,正所谓独木难成林。因此,各地政府在发展会展业上更应该将目光聚焦在壮大项目主体上,而不应将力量和资源集中放在个别政府项目上。
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宏观政策的支撑,但是哪些政策能够深刻影响会展业需要理性看待、具体分析,不应盲目跟风、盲从政策,从而导致投资方向和发展路径的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