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服务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 来源:现代商业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01 14:51
易笃红(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数字普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数字普惠在扩大服务覆盖面、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优势突出,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加快数字普惠发展,能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基于数字普惠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数字普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如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等,并从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数字普惠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数字普惠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普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数字普惠应运而生。数字普惠通过技术创新拓宽了服务边界,有效破解了传统普惠服务覆盖面不足的难题,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数字普惠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优化区域相关资源配置与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数字普惠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分析数字普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探讨数字普惠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以期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数字普惠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数字普惠的发展现状
数字普惠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可负担的成本为众多经济主体提供适当和有效的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呈现覆盖面广、便捷高效、模式创新等特点。依托移动支付、网络借贷等新兴业态,数字普惠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触达了长期被忽视的长尾客户,有力弥补了相关服务的不足。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让数字普惠触手可及。
在监管与创新并重的环境中,供应链经济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普惠经济的发展。另外,数字普惠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为实体经济注入新活力等方面成效显著,不断满足着大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共同作用形成的区域经济综合体。目前,区域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但个别区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例如,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并逐步形成外向型经济结构,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确立了优势产业,人才、资本等要素也得以加速集聚,而个别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导致区域内产业层次相对不高,创新能力相对不强的问题,较难满足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若想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要素配置,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塑造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2]。
三、数字普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增长效应
第一,数字普惠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破解了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相比传统机构而言,数字普惠平台可凭借海量数据,从交易行为、信用情况等方面多维度描绘用户画像,并运用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开展智能风控工作,有效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扩大信贷覆盖面。这使大量长期面临融资难题的小微企业借助数字普惠平台获得了资金支持,让资金直达实体经济,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以蚂蚁金服310模式为例,其通过综合评估借款人的信用、交易等数据,实现了3分钟完成申请、审批、放款全流程,累计为1600万名小微经营者、3000多万名农民提供了普惠帮扶服务,有力缓解了这部分群体融资难的情况,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了新动能。
第二,数字普惠通过移动支付等多种渠道,将更多的低收入、偏远地区群众纳入服务体系,拓宽了投资理财渠道,在改善民生、拉动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线上理财、消费信贷等普惠产品,盘活了沉淀资金,有效刺激了居民消费,为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数字普惠在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3]。
(二)结构优化效应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普惠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相比传统信贷模式对抵押担保的严苛要求,数字普惠更注重对借款人经营情况、信用状况的综合判断,这给轻资产、初创型企业创造了融资机会。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看,数字普惠平台通过对核心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交易流水、物流仓储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运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防范风险,有效盘活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存货,为产业链协同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普惠平台中积累的海量数据也成为企业优化供应链、实现产销对接的有力依据。借助大数据分析、产业链协同等手段,企业的组织模式、商业模式得以重塑,传统产业也能焕发新的生机。
第二,数字普惠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聚。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众多数字普惠平台积极布局,通过产业基金、创业孵化等方式,为初创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区域经济打造新的增长点提供了新动能[4]。
(三)创新驱动效应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数字普惠在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等方面优势突出。
第一,海量数据与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大大拓展了创新的边界。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不同场景的渗透,带来了产品、服务、模式的颠覆式创新,衍生了数字信贷、智能投顾等新业态,重塑了经济发展格局。面向小微企业、创业者的普惠服务日益精准,为创新创业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例如,蚂蚁金服的相关战略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赋能小微经营者实现数字化升级,帮助其破解了融资、管理方面的难题;京东星火计划聚焦产业带为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赋能,为万余家企业“输血供氧”,助其经营发展提质增效。可见,数字普惠通过强化科技赋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够成为小微企业创新的助推器。
第二,普惠的便利性极大地降低了创业门槛,吸引着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赛道。互联网众筹、P2P(个人对个人)网贷等为创新项目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移动电商等新业态也纷纷出现,催生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由此可见,数字普惠通过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结构的变革,是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力量[5]。
四、数字普惠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完善服务体系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普惠服务体系,有效满足区域内各类经济主体的需求。
第一,优化供给结构,着力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惠服务网络,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在县域设立普惠特色支行,引导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法人机构下沉服务重心,解决个别地区存在的服务水平相对不高的问题,鼓励对移动支付、网络借贷平台等模式的积极应用,创新线上服务模式。
第二,丰富普惠产品和服务方式,围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县域发展等重点领域,量身定制专属服务方案,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风控、营销、获客等环节实现智能化建设,采用更加灵活、高效的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以农村某地区为例,该地区农户分散,商业银行网点覆盖不足,致使当地农户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针对这一难题,某互联网平台携手地方农商行探索“银行+数字普惠”的创新路径。该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风控优势,为农商行引入海量农户数据与线上获客渠道,共同在农村、社区布设自助服务终端,将取款、缴费、转账等基础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社区街巷;农商行则发挥地缘优势和人缘优势,为农户提供创业指导、知识普及等配套支持。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该平台和地方农商行有效打通了农村地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当地农户、创业者享受到了便捷、优质的普惠服务,该平台和某地农商行实现了互联互通、优势互补,为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乡村普惠服务体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二)优化发展环境
良好的生态是数字普惠赖以生存的沃土,对此,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第一,建立健全相关普惠制度,厘清数字普惠的发展边界,明确数字普惠的准入标准、投资者权益保护等制度规则,为推动数字普惠创新发展扫除障碍;针对数字普惠的新特点,在个人征信、隐私保护、风险防控等重点领域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守住风险底线。
第二,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制度体系,出台财税、货币相关制度,引导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灵活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等货币工具,撬动更多资金“滴灌”实体经济。针对科技企业,可在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针对高风险、高成本的农村经济服务,则可给予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支持。相关部门要不断创新政策工具,多措并举地优化发展环境,为数字普惠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以某经济欠发达城市为例,该城市的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转型发展。近年来,当地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省级产业引导基金,采取“基金+担保”的模式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相关部门牵头成立总规模达10亿元的助保贷风险补偿基金,与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合作,按照2∶6∶2的比例共同出资,重点扶持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等领域内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并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有效缓解了这部分企业的资金压力。若遇到确实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合作第三方则按基金占比承担损失,这极大地激发了合作机构的放贷积极性。此外,地方财政每年还安排了2000万元的奖励资金,基于发放普惠贷款的户数、金额等标准对机构实施阶梯式奖励,鼓励其加大对小微企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在相关部门的引导带动下,当地的普惠基金充分流入实体经济,使得创新型中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如虎添翼,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相关部门运用产业基金这一市场化工具,促使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普惠领域,以助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结语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普惠以技术创新推动服务模式变革,以商业可持续实现包容性发展,为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难题贡献了力量。
未来,各地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进数字普惠朝纵深方向发展。具体而言,相关部门应致力于构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普惠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筑牢风险防控屏障,精准“滴灌”,持续为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输血供氧”,深化产融对接,发挥助推器作用,为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发展增添动力;要坚持底线思维,在防范化解风险的过程中守住发展根基,推动数字普惠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此外,在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进程中,广大工作者应发挥专业所长,贡献力量,以更加包容、可持续的普惠服务助力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谱写数字普惠的崭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陶明旭.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4(11):124-132+148.
[2]卓芬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4(16):217-220.
[3]胡美玲,朱震锋,吴翔宇.数字普惠金融对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林业经济问题,2024(4):419-427.
[4]王春瑞,郑淇,朱建华.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中国质量,2024(7):49-53.
[5]闵诗映.数字普惠金融对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24.
作者简介:易笃红(1983—),女,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