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风
本文基于企业公开信息,所收集并整理出的这100家企业,是近来涌现出的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企业。这些企业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它们具有高成长性、技术密集性和创新性,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独角兽之殇
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听到关于创新与投资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追问:“我们的独角兽企业新增数下降的主因是什么?”
据统计,2024年中国独角兽数量虽以510家在全球位居第二,但过去一年新增仅18家,2022年这个数字是40家,而在2018年,这个数字是156家。对比来看,在2024年,美国独角兽增加了61家。从全球来看,在过去的2024年全球新诞生了108家独角兽企业,这也反映出全球经济发展受阻,创投市场正趋于冷静和理性,对于科创企业而言,提出了更多考验。
虽然不能将科创企业与独角兽企业简单等同混用,二者一个强调科技创新,一个注重企业估值。但二者间却有着很多关联点,比如有很多独角兽企业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了快速发展和估值提升,它们在技术创新上具有显著优势,属于典型的科创企业范畴。从科创企业的角度看,如果能够成功将科技创新力转化为商业价值,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和盈利水平的提升,也可快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曾有统计,我国独角兽企业中,处于前沿科技领域的企业数量占比超六成,新晋独角兽企业中,前沿科技企业比例超八成。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方面。独角兽企业作为创新和增长的引擎,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些企业大多位于高科技、互联网、生物医药等前沿行业,凭借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在高速成长中能够引领和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独角兽企业发展趋势的变化,折射出我国科技创新生态正面临深刻调整,这不仅关乎单个企业的兴衰,更涉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和长期竞争力的培育。
重塑信心
面对独角兽企业新增数的下降问题,企业家信心不足被认为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因。信心不足,企业就会趋于保守经营,压缩投资规模,降低对新项目的投入和研发力度,从而削弱企业的创新动力。
一方面,受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出现波动,资本市场“耐心”不足,据统计,美国创投基金存续期通常在10~12年,而国内一般3~5年就退出,对初创型科技企业支持自然相对乏力。
另一方面,国内资本市场的退出渠道仍然不够多元化,IPO审核趋严、并购市场低迷等因素,都增加了投资者的退出难度,进一步降低其投资意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4143只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备案,同比减少了44%,合计备案基金规模2689.24亿元,同比下降了30%。
2024年12月初,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措施,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这对于创投行业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剂。特别是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连续三年都比任何其他行业培育出更多独角兽企业,成为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赛道”。
信心重塑尚需时间,但冰雪终将融化,黎明必定到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