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2024 YR4 逼近,地球命运几何?

  • 来源:电脑报
  • 关键字:行星,地球,命运
  • 发布时间:2025-03-22 21:48

  邻安

  最近, 一颗编号为“2024 YR4” 的小行星可能会在2032 年与地球发生碰撞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引发了广泛热议。

  这颗小行星于去年12月27 日首次被发现,直径在40 至90 米之间,大小相当于一座足球场。最初被发现时,专家预测其撞击概率约为1%,随后这一数据被更新为1.6%。2 月18 日前后,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发布数据,撞击概率被上调至历史峰值3.1%,2024 YR4 成为“有观测以来撞击概率最高的小行星”。两天后,撞击概率回落至0.28%,接近为零。

  随着撞击概率屡次调整,人们在警惕与放松之间反复横跳,同时也对“小行星撞地球”的现象产生诸多疑问。

  ●为何撞击概率会频频变化?

  想要摸清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是如何计算的,这与小行星轨迹的预测密切相关。

  天文学家一般会用专业设备对小行星进行多次观测,得到其在不同时间的位置、速度等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偏心率、倾角等轨道参数,确定小行星大致的运行轨道。因为每次观测都可能存在误差,所以需要积累大量观测数据来修正优化,使预测结果不断趋近准确。

  当然,在实际计算中会更加复杂,因为不仅会涉及轨道数据,还要考虑到小行星的大小、质量、成分、自转状态,以及其他天体引力摄动等因素对轨道的影响。

  撞击概率之所以总是变化,是因为起初人们观测的数据很有限,只能通过一部分已知轨道来推断全貌,而持续观测会收集越来越多小行星数据,对轨道的测算会更加精准。数据的不断优化,加上观测技术的升级、观测设备的迭代与算法的更新,会导致撞击概率重新计算。另外,由于不同机构使用的观测设备精度不同、数据处理能力和使用的算法各有差异,也会导致预测值存在细微差别。了解清楚撞击概率的问题,接下来人们最关心的是,如果小行星真的撞击地球,会造成什么影响?

  首先是直接产生的危害,一般小行星会以极高速度冲进地球大气层,在地面产生撞击坑,撞击点及附近区域的一切建筑设施和生命都会被摧毁。还有一种情况是小行星在大气层内直接爆炸,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坠落的碎片也会使区域内的建筑物严重受损,导致人员伤亡。2013 年2 月15 日,一颗直径20 米的小行星就曾在俄罗斯的车里雅宾斯克上空发生爆炸,产生的大量碎片形成“陨石雨”,坠落后损坏了区域内许多建筑,造成超1000 人受伤。

  此外,小行星的撞击还会带来次生灾害,例如,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传递至地壳,会引发强烈地震,如果撞击点在海洋区域,则可能引发海啸,摧毁港口等沿海基础设施。同时,撞击产生的能量会加剧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可能诱发火山爆发。这些灾害不仅直接影响周边地区的生物生存,还可能导致气候异常,并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

  欧洲航天局行星防御办公室负责人理查德·莫伊斯尔表示,即使小行星2024YR4 的直径较小,若真的撞击地球不至于造成恐龙灭绝级别的灾难,但也足以摧毁一个中型城市。

  ●面对“天外来客”,人类有哪些应对之策呢?

  为达到这一目的,人类目前正在探索多种方法,比如动能撞击,即通过发射高速探测器撞击小行星来改变其轨道,这是目前最成熟的技术,已被NASA于2022年通过“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证明其可行性,探测器撞击后成功偏转了小行星“迪莫弗斯”的轨道。我国也曾提出自己的方案——“末级击石”,即用火箭末级与航天器联合撞击,比起单发航天器,该方案实现的偏转效果会更好。

  引力拖曳也是一种方法,即发射大型航天器利用引力“拖”动小行星,该方法被认为是最环保、最安全的防御手段,但需要很长的预警时间,并且对大尺寸小行星可能会失效。还有人提出将核武器在小行星附近引爆,通过爆炸产生的能量改变其轨道。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联想到此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的招聘公告,其中的“行星防御岗”因与电影《流浪地球》中的设定很相似而引发关注。事实上,早在2022年4 月,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就曾在采访中透露“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的组建计划。2024 年9 月,第二届深空探测国际会议上,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发布了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随着系统工程建设的推进和国际合作的加强,“天外来客”的威胁在人类智慧面前,或许不足为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