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企业升级转型的路径探索
- 来源:商业2.0
- 关键字:赋能,路径,探索
- 发布时间:2025-03-23 11:23
熊楚卉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制造业企业转型,梳理了数字经济内涵特征,明确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概念,基于经济范式理论和产业升级理论,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的深远影响,解读了数字化基础设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支撑条件,剖析了当前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行业标准缺乏、数据安全及人才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数字技术体系、制定数字行业标准、建立数据安全保护体系,以及培养创新型数字人才等转型升级路径,为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转型升级对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制造业面临外部环境、市场形势和用户需求等多方面挑战,传统发展模式难以适应新经济形势。探索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企业升级转型,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支撑条件,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支撑条件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发生转变。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之间边界日益模糊,跨界融合成为常态。制造业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企业、服务商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协同创新产业生态。产业生态协同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条件,有助于企业快速获取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数字经济为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新路径,利用智能化生产减少能耗和排放,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供应链管理。
2.市场形势发生转变。消费者偏好多样化,市场不再满足于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数字经济通过数据分析定制技术,使制造业精准捕捉消费者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在数字经济时代,服务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渠道。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化转型,提供包括产品设计、安装调试、维护保养、数据服务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满足市场对综合解决方案的需求。在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关注产品品质、创新性和服务体验,利用技术创新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转变。
3.用户需求发生转变。传统制造业注重产品基本功能,在数字经济时代,用户关注产品综合体验,如产品外观设计、使用便捷性、智能化程度等,要求制造业企业在产品设计方面,保证产品基本功能,注重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产品,而是希望获得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这要求制造业企业具备跨领域、跨行业整合能力,提供包括产品、服务、技术支持等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条件
1.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型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的建立,为制造业企业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分析能力赋能。企业可依托相关平台,实现对数据实时监控、智能分析,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使制造业企业实时监测生产设备状态、物料流动以及产品质量。通过传感器网络收集大量数据,企业可精准控制生产过程,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使制造业企业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2.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不断提高。高速网络覆盖广泛,5G、光纤等通信技术普及为数据传输提供支持。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建设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数据存储能力,物联网和传感器网络广泛应用,使得生产设备、物料流动和产品质量等关键信息得到实时分析。这些技术的融合形成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生态,促进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农业等其他行业跨界融合,通过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3.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拓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设备、生产线、产品、服务等各环节互联互通。技术集成打破信息孤岛,促进数据实时流动共享。利用持续技术创新,提升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分析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一、关键核心数字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对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的需求愈发迫切。《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制造业企业对于高端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及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的依赖度高达70%以上,其中高端芯片自给率不足 30%,操作系统国产化率低于20%,工业软件市场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60%。核心技术缺失,直接导致制造业企业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系统等方面严重依赖进口。
二、制造业领域缺乏数字行业标准
缺乏数字行业标准,不同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等存在差异,导致信息孤岛形成。影响数据流通共享,制约了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降低数字化转型的效率。在制造业领域,缺乏数字行业标准导致企业在生产中缺乏有效质量控制手段,难以确保产品安全性。由于标准缺失,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如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给企业生产运营带来重大风险。缺乏统一的数字行业标准,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缺乏统一规范,增加创新风险成本,使得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目标。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约有45%的企业由于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指导,其在数字化转型初期缺乏清晰规划,导致转型路径不明,增加了转型难度,致使约30%的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走了弯路,甚至使部分企业偏离了既定的战略方向。
由于数字行业标准尚未健全,不同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等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约有 60%的企业面临数据孤岛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数据的流通与共享,限制了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导致数字化转型效率降低 20%―30%。在制造业领域,缺乏数字行业标准的影响尤为明显。据《中国制造 2025》实施情况评估报告,约40%的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这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性。
三、数据开放共享和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成为驱动决策、优化流程、提升效率的关键资源。企业间、部门间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不健全,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被孤立在不同系统平台中,形成数据孤岛,限制数据被充分利用,阻碍企业间协同共享,降低数字化转型整体效能。数据在传输存储中遭受黑客攻击、病毒侵入等外部威胁,导致数据泄露,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企业内部数据管理不当引发数据泄露风险,如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侵犯用户隐私权。
目前,制造业领域在数据格式、质量标准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这使得数据在开放共享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对接,进一步增加了数据处理成本,限制了数据价值的挖掘利用。同时,数据加密、脱敏、匿名化等技术研发尚不成熟,难以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此外,专业数据安全管理人才的缺乏,也导致企业在数据安全防护和应急响应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一、完善数字技术体系
支持企业与院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等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定向培养、联合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等方式,提升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实践创新能力。设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车间建设等项目;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项目,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做法;鼓励中小企业学习借鉴标杆企业先进经验,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步伐。
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2024年6 月末,我国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总数达到 391.7万个,这一数字较上年末净增 54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3%,为全球规模最大 5G网络,为制造业提供数据传输能力。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数据中心建设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3048亿元,较上一年度有显著增长,标志着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持续扩容升级,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市场调研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研究年度报告》及行业最新动态显示,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持续繁荣,2023年市场规模达9849.5亿元,同比增长13.9%。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达1467.6亿元,增速达34.7%。截至2024年9月,“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已超过1.4万个,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 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
二、完善制造业领域数字行业标准
标准是经济活动技术的支撑,是确保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协同的基石。当前制造业领域数字行业标准发展相对滞后于技术快速迭代,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数据孤岛、系统不兼容等问题频发。
国家层面应制定制造业领域数字行业标准发展长远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围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系统架构等方面制定标准,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制定绿色设计、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标准,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加大对制造业领域数字行业标准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企业对标准执行水平。鼓励国内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提升制造业在全球标准体系中的话语权。制定统一数据格式、接口协议等标准,促进不同设备、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提高生产效率,为技术创新提供明确方向,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标准,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三、建立数据安全保护体系
明确应急响应流程,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件,可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激发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流程优化、客户服务等方面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制造业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过程安全风险,促进数据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共享流动,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IBM发布的《2024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数据泄露平均成本创下了 488万美元新高,同比增长 10%。凸显数据泄露对企业财务的严重影响,对于制造业而言,研发数据、生产数据等敏感信息泄露会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还会使企业失去竞争优势,面临生存危机。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其数据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稳定。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到2026年底,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意识普遍增强,重点企业数据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制造业数据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得到有效保护,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培养创新型数字人才
创新型数字人才具备深厚的数字技术基础,推动制造业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培养创新型数字人才,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相关人才运用数字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创新型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制造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引领数字经济在其他领域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加强数字技术培训,如学习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知识,构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数字技术研发。
结语
综上所述,探索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企业升级转型路径中,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可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产品与服务,开启制造业发展新篇章,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创新型数字人才培养到产业链协同深化,数字技术为制造业插上翅膀,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生。这一转型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克服挑战,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菲.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企业升级转型的路径研究 [J].山东纺织经济 ,2023(2):1-4.
[2]赵海峰,李世媛,巫昭伟. 中央环保督察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基于市场化进程的中介效应检验 [J].管理评论 ,2022(6):3-14.
[3]刘红豆. 数字经济赋能兰州市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影响研究 [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3(10):162-164.
[4]贾建锋,赵若男,刘伟鹏. 数字经济下制造业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组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2(2):13-26.
基金项目:武昌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项目编号为 2022KY16)。作者简介:熊楚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
(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