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丰昌:细水长流 科技护航

  文/本刊记者 池文淑 于宝源

  从大洋彼岸到祖国的山川湖泊之间,从三尺讲台到科学研究的核心地带,从环境与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应用的广阔天地,都留下了吴丰昌深耕水环境领域数十年的深刻足迹。他倾注了非凡的智慧与力量,矢志不渝地守护着国家的绿水青山,成就斐然。

  吴丰昌,是我国著名的环境基准标准与污染防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吴丰昌在环境基准标准与风险管控领域深耕数十年,是我国环境基准标准与污染防治领域的杰出代表,为中国的水环境标准制定修订、生态安全调查、重点流域污染控制与治理等多项国家重点任务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2024年6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吴丰昌领衔参与完成的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吴丰昌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积极推动科普工作,提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2024年8月,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共同发布了《关于表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授予吴丰昌“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公众共同奋进,为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术求索 中外融合

  吴丰昌的学术之路,不仅是一条不断探索未知的征途,更是一场跨越国界、融合多元文化的智慧碰撞。自幼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的吴丰昌,从踏入科学殿堂的那一刻起,就怀揣着对未知世界无限探索的梦想。他的研究领域广泛而深入,涵盖了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多个关键领域,每一项研究都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全球环境挑战展开。

  吴丰昌的学术生涯始于1985年,他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地球化学与勘查专业学习,1989年获得学士学位。同年9月,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深造环境地球化学专业,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博士毕业后,吴丰昌先后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地质系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大气水圈科学研究所工作。这期间海外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也为他后续在国内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吴丰昌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四年后,他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这标志着他在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

  2008年吴丰昌调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出任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该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学术活动、人才培养等工作。随后,吴丰昌组建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出任实验室主任,全面推动我国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领域的发展。

  在深入钻研国内环境问题的同时,吴丰昌深刻意识到,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与健康等,仅凭一国之力难以独善其身,国际合作与交流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因此,他始终将“根植本土,放眼世界”作为自己的学术初心,致力于将中国的环境科学研究置于全球视野之下,寻求与国际同行们的合作与对话。

  因而,中外融合不仅是他追求的目标,更是他实践行动的写照。他个人不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他带领团队,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环境科学、地球化学、生态毒理学、风险评估和环境健康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科研范式。在中外合作项目中,吴丰昌尤为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鼓励他们与海外合作伙伴共同设计研究方案,共享数据资源,共同解决环境难题。这种跨界的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2017年,吴丰昌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这是对他长期以来在环境基准与污染防治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的最高肯定。

  知行合一 硕果累累

  吴丰昌长期从事环境基准标准及污染控制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在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水质基准关键技术、湖泊污染治理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他主持了国家973项目、国家环保公益重大项目和国家环境基准业务工作等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先后担任国家环境基准业务化应用技术负责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总师。

  环境基准是环境生态安全和人群健康的理论安全阈值,是制定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也是环境质量评估与风险管理的科学基础,是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石、尺度和根本。吴丰昌深知,我国环境基准研究起步较晚,现有标准大多借鉴国外经验,因此亟需建立适合我国区域特点的环境基准体系。

  2008年,国家973项目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与水环境基准研究正式启动,吴丰昌作为首席科学家,开启了我国环境基准研究的新征程。他带领团队深入野外,开展艰苦卓绝的实地考察工作,采集了大量湖泊水体、生物及底泥样品,建立了全面的样品库,并通过精密的实验分析、数据比对与模型构建,逐步揭示了我国水质变化的内在规律,最终在我国水质基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随后,他又主持了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2010年设立的环保公益科研重大项目“我国环境基准技术框架与典型案例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的探索。在这些项目的支持下,吴丰昌带领团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为我国水环境标准制定修订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除此之外,吴丰昌作为技术总师在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创新与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与进展,为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也为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吴丰昌孜孜以求的科学家精神,和在环境基准标准与污染防治作出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他荣获了中国青年科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绿色年度人物及国际环境化学与毒理学会政府服务奖等多项殊荣。

  除了在科研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外,吴丰昌还以满腔热忱投身于增强国民意识的科普事业。他深知生态环境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而公众对此类问题的认知往往不足。因此,他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公众易于理解的信息,让环境知识惠及大众。

  通过连续多年的科普类主题活动,以及担任教材顾问、编写科普图书、撰写专栏文章、参与科普展览等多种方式,吴丰昌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连接科学家与公众的桥梁,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他深感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亲自参与各类科普活动,还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科普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吴丰昌在科普实践中收获了许多感动与启示。他亲眼见证了科普点燃人们心中的科学梦想,帮助建立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塑造人们的科学世界观。这些经历更加坚定了他继续从事科普工作的信念。

  吴丰昌常言,科研工作者是胸怀“国之大者”,应当自觉肩负时代使命,探索、运用科学规律,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本领。面对新时期出现的全球性新污染物治理挑战,每一位生态环保科研工作者,都是新污染物治理的引领者、推动者和行动者。只要携手奋进,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夯实治污科学基础,提升精准治污效能,以科技创新赋能污染物治理,就可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共赢,也可为全球新污染物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