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培土壤,打开消费新空间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消费,任务,方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4-18 16:34
文|本刊评论员
山东、云南、黑龙江以及京津冀纷纷开行银发旅游列车;2025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5)呈现AI赋能智慧生活的新产品、新方案、新场景;银行消费贷市场竞争激烈,利率下行趋势明显……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为消费提振确立了四梁八柱。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风景这边独好”,但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消费亟待提振。2024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44.5%,较2023年有所减弱。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加快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转变,支出结构也正在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服务消费为主的结构调整,消费需求潜力还未充分释放。在此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均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各项重点任务之首。《方案》的出台,既是对国内消费不振现状的积极回应,也顺应了消费升级呈现的新特点。
《方案》发布后,市场反应热烈,各地迅速跟进。从各大电商平台与“国补政策”双向奔赴,到线下商场加大优惠力度;从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到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一系列配套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新疆聚焦文旅消费扩容升级,提出落实丰富文旅消费惠民举措等四大核心措施;上海推出31项措施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浙江计划培育省级智慧商圈20个以上,改造提升特色商业街、步行街70条以上……政策创新、业态融合、惠民让利,各地务实举措正在激活消费新动能。从实践来看,要让这些政策真正落地见效,关键在于如何因地制宜贯彻落实《方案》要求,确保政策措施精准发力、直达基层。
强化提振消费的根本,在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激发消费潜力,要先做好“增收”与“减负”两篇文章。《方案》把“促增收”放在首位,提出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首次将稳股市、稳楼市纳入消费政策等,不仅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还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减负,便能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
强化提振消费的要旨,在于统筹消费的短期稳增长与长期调结构。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是创造有效需求、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的重要条件。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合计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3万亿元。可以预见,今年进一步扩围至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的“购新补贴”,将带动更多消费换新、产业焕新。因此,各地应深刻领会《方案》从长短期结合角度统筹促消费与惠民生、优供给与扩需求的政策思路,推动解决供给结构滞后于需求升级的状况,破除供需匹配的制度性约束,以消费新增长点推动民生福祉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增强消费政策协同性。消费涉及面广、链条长,单靠某一部门或单一政策难以取得理想成效。统筹财政、金融、产业、就业等多方面政策,注重各类政策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为提振消费提供全方位支持,是题中应有之义。从保障休息休假权益、到鼓励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从优化消费环境与权益保障,到完善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只有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避免政策执行碎片化,才能重点围绕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消费场景四个方面,开展“四大工程”,使人民群众能够从丰富多彩、优质便利的消费活动中感受到美好生活的获得感。
事关千行百业与百姓幸福,消费所扮演的角色,早已超越了“买买买”。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用绣花功夫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将政策红利化为消费势能、发展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