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充电进入兆瓦时代需要多强的电池

  • 来源:电脑报
  • 关键字:汽车,电池,充电
  • 发布时间:2025-04-25 11:34

  之昂

  充电追平加油速度

  最近汽车行业又卷到了新高度。

  3 月中旬,先是比亚迪发布了一套新的电动汽车系统,号称新电池和充电系统可以达到5 分钟充电约400 公里续航——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不过15 分钟续航275 公里,现在比亚迪充电速度都要追平油车加油了。

  大功率超充是走充电模式的车企一直追求的目标,要知道电动汽车充电时间主要取决于充电功率,而充电功率又主要受电压和电流影响。

  据比亚迪消息,兆瓦闪充技术的最大充电功率为1 兆瓦,电池最高充电倍率达10C,最大充电电流为1000 安。充放电倍率是衡量电池充放电速度的指标,指标越高,充电速度越快,几年前车企还在说“4C”“5C”,转眼就来到了10C。

  当电车充电达到这个速度,那换电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不过要达成这个目标并不简单,大功率超充要求电池、车辆电压平台和充电桩整体匹配。如果电网、电池受不了的话,所谓的“兆瓦闪充”根本就是空中楼阁。

  兆瓦闪充其实以前也有,但主要是用在重卡这种注重补能效率的生产工具上,乘用车有没有必要上兆瓦闪充其实也有争议。

  特斯拉推出的第四代超充桩就专门提到:针对其电动重卡产品Semi 的充电功率可达1.2 兆瓦,而面向乘用车的最高充电功率为500 千瓦。

  重卡更需要兆瓦闪充

  国内来看,比亚迪推出乘用车“兆瓦闪充”之后没多久,华为就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宣布,将联合电池企业和车企推出针对电动重卡的兆瓦级充电产品,最大充电电流达到2400 安,最大功率为1.5 兆瓦,之后还要发布20 多款超充重卡车型。

  业内一直有个共识,对于重卡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如果充电时间太长就没有推广的必要和基础。而当前新能源重卡发展速度之所以不及乘用车,补能问题就是瓶颈之一。

  有业内人士提到, 电动重卡一般会搭载200-300 千瓦时的大容量电池组,远超乘用车的50-100 千瓦时,“电池包内热传递路径复杂,高倍率充电时如果没法及时散热,局部温度会超过60℃,电池负极会有锂枝晶产生,有可能发生热失控”。

  考虑到安全问题,目前电动重卡的充电倍率一般只有1C 或2C。但是华为现在的方案已经可以实现350 千瓦时的重卡,充电只需要15 分钟;400 千瓦时电池车辆充电时间为20 分钟,这是一个很大胆的跨越。

  这也说明,现在电池的耐受性能的确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常规的磷酸铁锂电池也好,三元锂电池也罢,都不可能承受这么大的充电功率。

  电池“遭难”

  超充原理是让锂离子尽可能快地从电池正极移动嵌入负极,而锂离子移动速度越快,发热量越高,可能发生的副反应也越多。

  总的来说,大电流或大电压,对动力电池的伤害本质上是热化学和机械效应的综合作用。这在锂离子嵌入负极的过程中尤为明显。

  石墨是层级结构,层间隙虽然比锂离子大,但是位置总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制地嵌入。况且锂离子嵌入并没有那么简单。

  当锂离子穿过电解液,它身上其实包裹了一层有机溶剂,这个时候它的直径会变得比石墨层间隙还大,所以锂离子要慢慢挤出这层溶剂外衣才行。

  然后就是穿过负极表面的SEI 膜。SEI 其实是锂离子与电解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的副反应,能保证只有锂离子进入负极,但同时穿过SEI 膜相当于锂离子又要克服第二个能量障碍(能垒),且SEI 膜随着电池使用会越来越厚、越来越难穿越。

  穿过SEI 膜还没完,锂离子跟石墨的碳原子发生一连串反应后,电子云会重新排布,最终等到锂离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电池才算充满了电。

  如果充电电流过大,锂离子从正极快速迁移至负极,该嵌入负极的离子还没穿过SEI 膜,后面就来了新的锂离子,那么负极表面就会聚集大量锂离子。这些锂离子获得电子后会形成金属锂单质,这样不仅会消耗锂,还会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同时,大电流还会导致快速嵌锂,石墨内部应力不均,就会产生微裂纹,这对负极的伤害也很大。

  如果是大电压,同样会导致负极表面的SEI 膜变厚甚至破裂;当锂离子迁移速率滞后于电子转移速度时,会迫使部分锂离子滞留在电解液中,形成“死锂”,降低电池有效容量……

  超强电池是六边形战士吗?

  所以,电池厂商想要造出快充电池要从几方面下手:

  一是要有高浓度且迁移性比较好的锂盐作为电解液,把更多的锂离子送到负极附近,比如现在的电解液新型材料:双氟磺酰亚胺锂盐(LiFS)。

  二是要优化电解液的配方,既能让锂离子快速到达负极,又要控制SEI 膜的形成,还要更快地脱掉有机溶剂这层外衣,像挤龙眼核一样挤出锂离子,最好还不要费太大劲。

  三是要优化负极性能,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搭配,避免上述“死锂”的出现。

  但哪有那么完美的电池呢?要造出匹配兆瓦级充电的电池,肯定会牺牲其他指标,比如电池寿命或能量密度,甚至安全性。

  再者,实现快充是系统工作,无法通过单一环节完成,也要有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这些成本也很高,还受到电网容量约束。最后乘用车能不能用上兆瓦闪充,一家车企并没有决定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