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观念持续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生态

  文/本刊记者 池文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带来了《关于坚持系统观念持续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生态的建议》。

  生物制药产业链条长、壁垒高、迭代快,从基础研发到市场推广涉及多个主体。现阶段,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存在源头创新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医药创新同质化较重、高端药械进口占比较高、医药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医药人才培养理念相对滞后等现状。李校堃强调,推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入谋划创新主体、政策、资本、人才之间的良性循环互动,形成我国生物医药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对此,李校堃提出的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李校堃建议借鉴世界先进生物医药集聚区的成功经验,整合区域性高校、科研机构、医院、大型药企优势资源,支持高校、企业、医院共建联合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建立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的创新联合体;探索“高校资产入股+企业现金注资+政府科研基金配套”等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所有制研发试点;鼓励医院建设“产医研用”一体化的研究型医院或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其次,李校堃建议加强医药研发方向的指引,避免研发同质化。他建议国家药监局联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建立研发管线全生命周期监测平台;鼓励前沿技术攻关,强化源头创新牵引,真正支持高临床价值的药物研发和注册。再次,李校堃建议优化基金结构,加强生物医药领域相关投入。一方面,加大新药研发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发挥国有资本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共同发起设立生物医药投资基金。

  在坚持市场应用导向,培养生物医药产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方面,李校堃建议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探索设立共建共享的人才学院;鼓励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推动高等院校面向产业需求设立医药相关课程,培养复合型医药创新人才。

  在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建立容错机制方面,李校堃建议选择部分院校进行试点,针对高校、科研单位、医院“双肩挑”干部,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制度、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对在成果转化中的股权激励问题予以明确,支持科研人员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性试验。

  另外,李校堃建议发挥我国临床资源优势,建立生物医学大数据。由工信部、卫健委等相关部门牵头,加快制定相关政策和数据标准,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医学大数据的健康发展。

  李校堃还建议,优化创新药定价及支付体系建设,同时在医院准入环节,优先考虑源头创新的国产药品,让其不纳入药占比考核,让更多患者使用到源头创新药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