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人工智能体标准体系建设
- 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工智能,标准,体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16 21:22
文/本刊记者 邱惠颖
近年来,人工智能体(AI Agent)凭借其独特优势,深刻变革创新生态,引发广泛关注。人工智能体是AI大模型与工具集的结合体, 是一种能够自主行动、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与环境交互的智能应用或实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3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6.4%。当前,人工智能(AI)已成为全球各国奋力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而随着DeepSeek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未来AI产业化应用的方向,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人工智能体作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如何加快其标准体系建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存在关键技术标准滞后,伦理安全规范薄弱,评估与监管体系缺失等问题。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带来了《加快人工智能体(Al Agent)标准体系建设,助力激发新质生产力新动能的建议》。
陈晓红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她认为在人工智能体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关键技术标准滞后,系统性技术风险增大;二是伦理安全规范薄弱,社会风险隐患突出;三是评估与监管体系缺失,治理机制亟待完善。因此亟需加快构建统一、前瞻性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治理框架,为激发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保障,提升我国在人工智能体治理中的国际话语权。
对此,陈晓红建议,首先,健全人工智能体标准协调体系,提升跨行业协同效率。通过建立国家级人工智能体标准化协调机构,统筹跨行业技术规范,制定覆盖算法、模型开发、数据管理、验证测试等方面的统一技术标准。进而推动人工智能体管理制度建设,规范部署、运行和维护流程。
其次,构建人工智能体风险评估体系,加强技术安全防控。通过构建人工智能体全生命周期安全评估体系,强化风险管理。制定涵盖设计、训练、运行等阶段的技术评估标准,建立常态化安全检测和审核机制。
再者,建立人工智能体伦理治理框架,防范社会经济风险。制定人工智能体伦理准则,明确智能体边界和责任归属,设立公平、公正、透明的数据使用和决策规则。
最后,推动人工智能体国际化与规范化发展,促进有序生长。通过加强人工智能体国际规则研究,推动我国标准体系框架建设。同时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人工智能体治理框架建设,为全球人工智能体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提升在全球智能体产业链中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