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融合视角下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 来源:现代商业研究
  • 关键字:乡村产业融合,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5-06-07 14:24

  王晓娜(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摘要:产业融合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产业融合不仅可以提高产品供给质量,还可以提高产品供给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因此,产业融合或将成为助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农村电商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构成,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产业融合视角下,如何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针对乡村产业融合进行简要论述,分析了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在乡村产业融合视角下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农村电商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乡村产业融合;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农村电商是指利用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将农村的农产品和其他特色产品销售到更加广阔的市场。乡村产业融合通过整合和升级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乡村产业融合视角下,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从现实情况看,部分地区的农村电商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亟须相关部门、企业、高校、村民等主体协同发力,共同解决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产业融合的内涵

  乡村产业融合指的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产品市场服务业有机整合,创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从而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乡村产业融合主要有四种模式。首先,乡村内部生产要素融合。例如,乡村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有机融合,从而构建桑基鱼塘、“猪—沼—菜”等产业模式。其次,产业链融合,即以农业生产为中心,推动产业链延伸,从而构建农产品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模式。再次,产业交叉融合,即农业与旅游、医疗、教育等行业融合,如乡村文旅、乡村研学等。最后,农业与生物、互联网、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先进生产要素融合,构建生物农业、太空农业、智能农业、互联网农业等产业模式。本文论述的农村电商属于第四种乡村产业融合模式。

  二、乡村产业融合视角下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能有效增加农民群体收入,助力农民致富增收,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来看,在传统农业时代,农产品在变现的过程中存在“惊险一跃”,一旦农产品销售受阻,农民就有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农村电商可以实现互联网和农业的深度融合,为农产品销售拓宽渠道,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并购买优质农产品,解决农产品销售期间的“惊险一跃”。同时,农村电商既可以省去传统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大量环节,有效降低销售成本,还可以让消费者享受更多实惠,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扩大农产品销路,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此外,农民收入增加后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或在村委会的组织下参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风险抵抗能力

  乡村产业融合与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产业融合理念的提出和践行催生了农村电商,而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又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电商并非一种单独存在的产业模式,而是与其他产业密切相关。例如,农产品外包装涉及包装设计、包装印刷、包装工具生产等诸多环节,农产品销售也涉及农产品冷藏、加工、物流等多项活动。为了满足农村电商的发展需求,许多农村地区相继引入与上述工作相关的产业,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农民在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市场推广,这些需求会催生新的就业岗位,并推动相关产业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此外,某地农产品在市场上产生一定知名度后,会提升该地区的影响力,从而推动当地文旅、教育、医疗等产业与农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

  (三)推进标准生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传统农业时代,同一地区的农产品往往会因为种植技术、加工方式的区别而出现质量差异,这会影响当地农产品的口碑。在农业与电商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农民不仅能通过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还能根据市场反馈调整种植和生产计划。例如,农民可以根据消费者评价思考未来应种植哪些作物、如何种植农产品以及如何采摘和销售农产品,这能倒逼农民进行标准化、定制化生产[1]。同时,某地农产品获得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后,相关部门、当地村委、企业等主体会主动联系农民,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进一步统一生产和销售标准,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数字化农业的转型升级。

  三、乡村产业融合视角下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

  (一)增强产业融合意识,积极宣传农村电商

  整体来看,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村电商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产业的发展速度也相对缓慢,主要原因是相关主体的产业融合意识有待增强,未能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例如,地方相关部门对产业融合的重视度有待提高,既未能对当地电商产业进行统筹规划,也未能调动当地资源用来发展农村电商。又如,当地农民对农村电商的接受度有待提高,存在较多顾虑,这不利于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地方相关部门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各方主体的产业融合意识,从而推动各方主体积极参与产业融合与农村电商发展。首先,地方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当地农村电商的统筹规划,协调企业、农民、村委等各方主体,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当地电商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调动当地电商产业相关资源,从金融、税收、人才、企业经营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结合农村电商发展需求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其次,地方相关部门应通过适当的引导增强当地农民的产业融合意识,鼓励农民积极投身农村电商行业。例如,地方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农村电商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宣传,增进农民对电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针对有意愿的农民开展电商技能培训,使其在培训期间进一步加深了解。又如,地方相关部门可以采用树立农村电商发展典型的方式开展宣传,结合成功案例增强当地农民参与农村电商发展的意愿[2]。最后,地方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当地企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一方面,地方相关部门应派遣工作人员进入企业进行宣传,对产业融合理念、本地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农村电商发展方向、电商产业发展现状等内容予以详细解读,增强企业与当地村委、村民等主体的合作意愿。另一方面,地方相关部门应与金融机构加强沟通,为本地农民、企业发展农村电商争取信贷支持,以低息或免息贷款的形式为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及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注重人才引育用留,建设电商人才队伍

  在乡村产业融合视角下,推动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在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工作人员既需要具备一定的农业知识,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本地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生产流程、产品特色,又需要具备一定的运营管理经验,能够全面了解电商销售各环节。然而,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的复合型电商人才相对不足,不利于推动电商高质量发展。因此,相关部门、企业、职业院校、村委等主体应加强合作,协同推进电商人才引育用留。

  首先,地方相关部门应准确分析当地电商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人才扶持政策,采取提高人才待遇、增加社会福利、保障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式吸引人才,鼓励返乡创业,引导优秀人才回流。其次,职业院校应与企业、村委等主体加强沟通,充分了解电商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类型,坚持因需制宜的原则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例如,针对电商产业需要具备农业知识的营销人才这一现状,职业院校既可以设立电商营销专业,推进跨学科教学,让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了解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还可以让当地农业企业、电商企业派遣工作人员入校协同授课,从而提高复合型电商人才的培养质量[3]。同时,职业院校应与当地村委加强合作,开展职业化农民培训活动,帮助农民了解农村电商,提高农民的理论和技能水平,这对当地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再次,在用人方面,企业发挥着关键作用。企业应坚持专人专岗的用人原则,构建完善的用人机制,明确岗位职能与具体责任,有效落实权责,在此基础上采取岗位待遇提升、岗位晋升、股权激励等手段提高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使人才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为当地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最后,相关部门、企业、村委等主体应协同发力,吸引大型企业进入当地电商行业,从而为人才提供更大的舞台,增强人才留下来的意愿,为当地农民传授电商行业发展经验,培养更多的农村电商人才,有效带动人才队伍建设。

  (三)推进物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物流运输是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点。推进物流体系建设不仅能为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持,还能满足产业融合的要求。基于此,当地各方主体应协同发力,切实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地方相关部门应推进物流网络建设,结合当地物流需求增设物流点,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地方相关部门在建立村落物流集散点、乡镇物流集散中心时,应综合考虑村民的居住情况,优化集散中心选址,尽可能地缩短物流距离。同时,地方相关部门应设置物流车辆维修服务站点,便于物流人员及时获取所需服务,保障物流活动有序进行。此外,地方相关部门、村委、物流企业等主体应注重互联网与物流运输的融合,建设智能物流体系,在物流集散点、集散中心、维修服务站点接入互联网,便于物流人员及时获取所需信息[4]。

  地方相关部门应制定物流质量服务标准,根据相关政策推动农村电商及物流产业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例如,根据《“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地方相关部门应夯实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完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布局,构建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创新产地冷链物流组织模式。同时,地方相关部门应优化冷链物流管理设备、仓储场地和运输车辆的调配管理,有效满足农产品的冷链运输需要,避免因物流运输问题而影响农村电商产业发展。

  地方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物流运输智能化发展。由于从村落集散点到乡镇集散中心这一路段的车辆相对较少,道路情况较为简单,物流企业应配备无人物流运输车辆,减少物流运输的人力成本。

  (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推动电商文旅融合

  在乡村产业融合视角下,农村电商不仅可以与农业、物流业、互联网融合,还可以与文旅、医疗、教育等产业融合。结合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地区积极推动农村电商与文旅产业融合,并且取得突出成果。

  在电商与文旅融合过程中,地方相关部门应借助电商提高当地的知名度,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深挖当地农产品背后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授权,开发与品牌相关的农产品、手工产品,逐步构建区域特色品牌。同时,地方相关部门应借助区域特色品牌推动农村电商与文旅、教育等产业融合。以电商与文旅产业融合为例,地方相关部门可以开发以区域特色品牌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消费,打造集交通、饮食、住宿、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园区。游客在游玩期间可以参与园区种植、园区采摘等农业生产活动,切实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5]。由此可见,农村电商不仅是产业融合的产物,还能带动当地产业进一步融合,有效盘活当地各类生产要素,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在乡村产业融合视角下,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此,相关部门、企业、职业院校、农民等多方主体应不断深化对产业融合的认识,增强产业融合意识,在此基础上加强人才引育用留,打造高水平、复合型电商人才队伍,注重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并依托农村电商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多措并举提高农村电商发展质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青.农村电商示范县政策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4(16):98-101.

  [2]徐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24(9):5-8.

  [3]李晓涵.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与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7):106-109.

  [4]王萧杭.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电商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4(4):26-29.

  [5]周明,彭峰.产业融合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的现实意义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22(10):45-47.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为2024BJJ056)

  作者简介:王晓娜(1977—),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