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出发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高三级/李昱诚

  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自己的大脑控制。或出于本能,或出于意愿,或出于渴求,或出于祈望,人们通常称之为主观能动性或人生驱动力。它催促并驱使人们做出决定。

  从“我愿意”到“我能够”,从心动到行动。人们脑内时常期望去创作、去运动、去实现,但不付出努力、不付诸实践,愿景只能停滞于脑海、终结于“我愿意”,再美的梦想也终究停留在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古语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面对蓝图,倘若更进一步,每一件事、每一时刻都能脚踏实地,以从零开始的心态,为之奋斗、为之拼搏、为之奉献、为之牺牲,终将获得把梦想化作现实的能力,“我能够”把意念中的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落地为实景图,进一步成就自我、实现梦想。每天再进一步、再多一点,日复一日、水滴石穿、聚沙成丘,当意愿化为本能、技能融入身体,成为一方领域的高手游刃有余时,大脑中的意念就将与自我相遇,从“我愿意”顺利进阶到“我能够”。

  从“我能够”到“我应当”,从自我到为他。当今社会,人与人密不可分,互助关系不可或缺,互助精神薪火相传。人作为社会群体之一,心系他人,心怀助人之心,以力所能及之努力,共建社会、互助友爱。《蜘蛛侠》中的本·帕克曾经说过:“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随着自我的不断成长,从“我能够”到“我应当”,从我自己“要”到为他人、社会“要”,意味着在自身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成长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认知,将自己的知识化为对人生价值的认知。脑力意识的转变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只有“我愿意”“我能够”的冲动与本能提升为“我应当”的理性认知,才能真正参悟人生的意义,实现“我”的不断发展。

  从“我应当”到“我探索”,从被动到主动。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事事顺心十分罕见,麻木不仁却易成常态。人们从单一角度思考已是常态,是大脑综合经验等做出的简便高效选择,经济学称之为“路径依赖”。面对困难与挫折,有的人一蹶不振。但有的人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考方式,从“我”出发、从当下开始,主动适应,在磨难与挑战中重新发掘自身、探索新的实现愿景的成功之道。从“我愿意”“我能够”“我应当”的自发与惯例中跳出,积极探索新的路径、不断充实自我,主动迎接并超越挑战,不断适应,不断调节,不断延展,将成功升华为“我探索”,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愿意”取决于意愿,“我能够”取决于能力,“我应当”取决于责任,“我探索”取决于态度。当我愿意且能够、我应当且探索成为一种行为习惯与人生选择时,“我”也真正从自发到自觉、进入追求探索自由的境界。从“我”出发,始于当下、作于细微,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认知,为社会的进步持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时代发展的大平台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思行并进,臻于至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