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长“腿”了?

  文/陈智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生物。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无论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还是墙上爬的、地上走的,好像腿都是成对存在的,似乎没有见过腿的数量是奇数的生物。当然,变异生物除外。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种有3条“腿”的奇特生物吧!它就是短头深海狗母鱼,等等,鱼长“腿”了?真的假的?赶快去了解它吧!

  “鱼”如其名

  短头深海狗母鱼,“鱼”如其名,头部短,生活在深海。深海是指在透光层之下的海域,一般在200米之下,而短头深海狗母鱼生活的地方更深,一般在880~4700米的深海海床上。除此之外,它身体细长,呈纺锤形,有灰色和蓝灰色的肤色,具有突出的小眼睛和小而尖的口部,独特的鳍让它更好地适应深海环境。那么,名字当中的“狗母鱼”又是什么意思呢?是狗妈妈鱼的意思吗?当然不是,短头深海狗母鱼是蜥鱼目炉眼鱼科(灯眼蜥鱼科)深海狗母鱼属下的一种鱼,这种鱼跟蜥蜴很像,所以也叫短头深海蜥鱼。

  幼鱼、成鱼大不同

  对于海中的鱼来说,成长不仅意味着身体变大,也意味着样貌发生巨大变化,它变身前后简直“判若两鱼”。各种各样的鱼在海里施展变身“戏法”,有的会完全改变身体的颜色和花纹,有的会长出角……而短头深海狗母鱼最大的变化就是鱼鳍发生了特化。短头深海狗母鱼幼年时像“海中蝴蝶”,胸鳍宽大,帮助它在游动时保持稳定,它的尾鳍则可以帮助它在海底自由穿梭,更好地捕食猎物和躲避捕食者。它还会发光,然后用这些光芒来引诱猎物完成进食,快看,它正如同发光的蝴蝶一般翩翩起舞准备捕食呢!

  随着时间流逝,短头深海狗母鱼长大了。它的腹鳍两侧和尾鳍都延伸出像三脚架一样的鳍条,让它稳定地“站立”在海床上,原来“三条腿”实际上是它的鳍!当它用鳍悬浮在海床上时,看上去就好像用三条腿站立着,“三脚架鱼”的别名也由此而来。可不要小看这特化的鳍条哟!它们每根长度都在一米以上,而且硬度可以随意调节:当需要站立时便会很硬;当需要游动时,又会变得柔软,像丝带一样在身体两侧,不会妨碍游动。当然,至于为什么硬度可以随意调节,目前还没有定论。有生物学家推测,可能是通过液压调节,当需要变硬时,便会将体液泵入鳍条中。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或许这个谜题可以由你来解答。

  独特的捕食方式

  深海,这一难以有光线到达的区域,视力的作用很有限。所以生活在深海的生物大多会视力退化,短头深海狗母鱼也不例外。那它会用什么方式进行捕食呢?视觉用不上,那触觉的作用就很大了,它会用鳍进行捕食。头部后方的长鳍向前翻转时便像一双手,此时,这双“手”可以给它提供猎物的信息,并且可以把猎物引到嘴的攻击范围内,立马捕食。除此之外,当“站立”时,它就相当于在海流的上游方向,只需要等待猎物自动送上门就行了。再加上伸展出去的鳍可以感知周围猎物的信息,并将猎物推入嘴中,一顿“自助餐”就这样开始了!

  自给自足繁衍后代

  雌雄同体是自然界中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具有这一特性的物种可以根据群体中的性别比例和繁殖需要来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性别。例如黄鳝,它在生命早期是雌性,具有产卵的能力。随着生长和发育,部分黄鳝会逐渐转变为雄性。在小丑鱼群体中,当雌性死亡或离开群体时,其中一条雄性会转变为雌性,继续维持群体的繁殖能力。短头深海狗母鱼也有这一特性。但有意思的是,短头深海狗母鱼不会发生由雌变雄或由雄变雌的性逆转,而是精巢和卵巢同时成熟,并能自体受精。当它感到孤独时,能够同时产生卵子和精子,从而成功繁殖下一代。这种独特的繁殖方式使得它在深海环境中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三条腿的生物存在吗

  “腿”并不是真正的腿,而是鳍,听到这个答案,我们可能会疑惑,自然界中到底有没有三条腿的生物呢?答案是没有。从前面就可以看出来,站立时,要稳定才能更好地进食。但是腿最大的作用是运动,如果是三条腿,那么在运动时就要将重量平衡在另外的两条腿上,这样一来,就会有很大的稳定性问题,这不利于生物的生存竞争,能活下来的概率也很低,所以双侧对称性也可以说刻入基因系统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